不支持Flash
|
|
|
从麦肯锡毕业 去哈佛读MBA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曾经有媒体称那些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为“麦肯锡毕业生”。因为严格的职业训练,这些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上了一些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共有的气质——逻辑严密、一丝不苟 本报记者 陈子昂 发自上海 再过几天,刘肖、刘苑茉和叶澜即将前往美国哈佛商学院,攻读MBA课程。 他们背景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曾经是麦肯锡的商业分析员。他们在麦肯锡工作了至少两年时间,麦肯锡赞助他们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的全部学费和书费。 他们的人生轨迹比较相似:在一流名校拿到本科或硕士学位后,在麦肯锡做几年的商业分析员,之后获得麦肯锡的赞助去世界一流商学院攻读MBA。在今年哈佛商学院录取的近20位中国区学生中,有5位来自麦肯锡中国分公司。 按照协议,两年以后,只要他们返回麦肯锡继续工作至少两年,他们将不必承担违约费用。不过此时他们的头衔将变成咨询顾问,薪水也会有不错的增长。当然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也有一些人读完MBA之后就开始创业,易趣的创始人邵亦波就是如此。 麦肯锡毕业生 两个月前,他们三个人就办好了麦肯锡的离职手续。因此这两个月也是他们过去几年中最闲暇的时光,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放松自己,或者为未来两年的商学院生活作准备。 曾经有媒体称那些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为“麦肯锡毕业生”。因为严格的职业训练,这些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上了一些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共有的气质——逻辑严密、一丝不苟。 “从加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公司就要求你的工作具备某种标准,因此公司的价值观也会渗透到你的一言一行中,这种从平时言行中学到的东西比条文和规则更重要。”刘苑茉说。 叶澜认为,自信心是所谓“麦肯锡气质”的重要一部分,“在任何场合你都会面对非常多的挑战,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人,你要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自信是特别重要的。” 除此之外则是快速的学习能力,“这个工作接触新东西的机会比较多,包括新的行业、新的问题和新的客户,你需要进入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刘肖则认为主动性非常重要,“要发挥你的主动性,因为公司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做这个做那个,也没有规定应该用什么方法做这件事情,都是我们主动去做的。” 麦肯锡有一个导师制度,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一般来说,一个商业分析员进入麦肯锡之后,都会有一个进得早一点的同事做他的导师,教他一些东西。一旦这些商业分析员参与某个项目,这个项目的董事和项目经理还会在业务方面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 “更重要的还是你自己要有想法,需要想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自己去找公司的资源。全球专家也好,其他人的支持也好,如果你想要帮助的话,总会找到人帮助。”刘肖说。 从大学到麦肯锡 当刘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明确了去咨询公司工作的意向,他表示麦肯锡正是他的首选。 “在麦肯锡工作可以接触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战略,这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的过程,再说因为周围的人比较优秀,在麦肯锡工作学习会比较快一点。”刘肖说。 从本科开始,刘肖就和导师一起,做了大量关于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工作,后来写了一本分析企业家失败的书。那段经历使刘肖萌发了去咨询公司工作的想法。 毕业那年,麦肯锡北京分公司计划在北京招5个毕业生。当时有3000多人投递了简历,对简历的筛选非常严格,刘肖获得了面试资格,经过了六轮面试,他成了麦肯锡的一员。 刘苑茉的经历和刘肖大体相似。2002年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本科毕业后,刘苑茉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金融学硕士。2003年硕士毕业后,刘苑茉就加入了麦肯锡公司。 “你预计上海分公司2008年会有多少位咨询顾问?”这是时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的张曦轲在她面试时出的一道题目。三年后刘苑茉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估计太保守了。” 叶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马士基。在那里她工作了两年,但后来她还是决定去一家咨询公司,“我希望在职业发展初期有一个宽泛的接触面,为我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一道面试题目是“中国一年要消费多少轮胎?”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面试过程中,她发现了六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叶澜拿到麦肯锡的录取通知后,和大学同学一起庆祝。有一个同学开玩笑说:“在麦肯锡工作很累,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平均每个星期要哭两次。”叶澜听了之后非常紧张。 进入麦肯锡没多久,叶澜就找到了感觉。“有一些项目确实挺累人的,但公司的发展条件却让你觉得值得去为客户创造价值,你觉得自己每天有很多收获,这种感觉挺好的。” 虽然在大学里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三个人都一致认为,帮助最大的还是在大学学习中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热情,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倒是相对次要的。 “在大学课堂中,我学到最多的是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它可取之处,这个世界是多元化和有包容性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看问题也没有那么简单化。”叶澜说。 从麦肯锡到哈佛 在麦肯锡有这样一个传统,商业分析员在工作了几年之后,都会去国际一流的商学院读一个MBA学位,然后回来做咨询顾问。 在这样的氛围中,刘肖、刘苑茉和叶澜也很早便开始申请国外一流的商学院了。那些从商学院毕业的同事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告诉他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他们申请的商学院都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刘肖说,他相信以自己的实力应该可以获得它们中间任何一所的录取通知书,当然具体哪一所则有些偶然性在里面。 当他们收到哈佛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都很兴奋,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步。今年中国只有20个人收到了哈佛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其中5个都来自麦肯锡。 对未来两年哈佛商学院的MBA生活,他们三个人都有许多憧憬。但在谈及未来的打算时,他们都避而不谈学业的艰苦,说得最多的是在那里“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两年以后,他们将回到麦肯锡担任咨询顾问。再过两到三年,他们还会面对新的职务变化。在麦肯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一个人在三年之内不能被提升,那么他将要换一份工作。 对于这样严格的职场规定,他们似乎都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正如叶澜所言:“如果你的能力能够胜任,大家会想尽办法帮助你,你自然而然也会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麦肯锡也不是他们唯一的职场选择。许多曾经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后来都去别的公司出任高级管理职务,或者去创业。对于他们来说,职业选择前景也非常宽广。 “我希望十年之后自己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刘肖说。相对而言,叶澜和刘苑茉则更倾向于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不管做什么,我们都相信我们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