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艾斯缇:绿色战略 企业开始变得更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纯洁

  环保和有效的理念使消费者觉得,驾驶丰田汽车是非常时髦的事,而驾驶福特汽车却似乎成了明日黄花

  “一个不懂如何处理和运用绿色战略的汽车生产商就很难成功了。”艾斯缇指出

  很多地方的政府知道失去青山绿水意味着什么,却往往在经济利益前面停住了脚步;社会公众痛恨环境状况的恶化却不愿为之作出努力,甚至不认为他们的行为需要为未来负责;一些企业往往在公众安全以及个体利益之间选择后者。

  耶鲁大学环境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艾斯缇(Daniel C.Esty)相信,这种利益关系正从对立走向和谐。

  “对于环保事业的推动,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对此负有责任。”作为《绿色战略》(Green To Gold)一书的作者之一,艾斯缇相信,对于环保的投入同样可以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艾斯缇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我们总共花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书,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帮助私人行业真正理解商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京都议定书》的失败

  艾斯缇曾是《京都议定书》的前身《气候变化公约》的发起者之一。他相信,目前政府依旧是环保事业最重要的推动力。但在他看来,作为目前唯一的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协议,《京都议定书》已经失败。

  “说实话,我很失望。在过去的15年中,我们并未取得大的进展。《京都议定书》无法成为我们将来环保的基础。”艾斯缇表示,“1992年,我们制订了《气候变化公约》的框架议案,这是个全球的峰会,当时有很多总统、首相第一次对环境这个问题感到非常需要重视。大家都热情高涨。”

  之后,在《气候变化公约》的基础上,达成《京都议定书》。但此后事情的发展进程却并不美妙。其中主要的表现包括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现在不仅缺乏一个良好的领导团队来代替美国,还同样缺乏国际机构来带领和指引大家。”艾斯缇认为,这是一小部分当权者错误的做法。

  “也就是布什政府的人并不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艾斯缇显然对于普通美国人的环保意识满怀信心,“一次次的民意调查显示,有80%的美国人认为是时候采取措施了,是时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了。”

  不久前,布什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有十家大公司表示是时候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艾斯缇认为这意味着,“公众为此做好了准备,商业团体也做好了准备,但政治家们似乎在这方面落后了。”

  艾斯缇自信地说:“下一届总统肯定会对环境变化问题采取措施。美国民众呼吁这项行动,美国政府慢慢地跟上步伐。”

  目前,几位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已经摆出了鲜明的环保主义者姿态。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表示,她希望取消那些能源公司的税收优惠,并将这些钱用于发展替代能源。同时希拉里还表示,希望将现有的给予混合型车的税收优惠扩大5倍。克林顿夫妇甚至将他们的住房翻新以求尽可能节约能源,他们还请了咨询师专门为他们的照明、供暖等系统进行了改装。而希拉里的竞争对手奥巴马则声称,他将推进让政府只采用“弹性燃料”(flex-fuel)或混合燃料汽车的计划。

  此外,艾斯缇认为,《京都协议书》中的要求,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同,这样做是错误的。“我们不能长此以往使某些国家受制于这个条款,而有些国家却游离在该条款控制之外。这就驱使一些人从受控区转移到非受控区,从全球的角度去看,这对我们毫无帮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需要与发达国家承担相等的责任。“这是共同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差异化的责任,共同的责任指的是,每个国家都有这种义务与责任,而差异化意味着,不同国家之间的责任不同。”

  绿色投资的收益

  艾斯缇和他在耶鲁的研究团队,花费四年时间去探索公司如何合理处理环保与利益平衡的问题。

  艾斯缇坦言:“要找出一种新的无污染的能源,并且不会产生温室效应,不会威胁气候,不会威胁到地球的未来,我认为这是公共政策以及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艾斯缇和他团队的研究成果证明,公司将环境策略融入其发展策略,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那些达到这个目标的公司都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相反,那些没有注重环保因素的公司却到处受阻,政策法规给它们亮了红灯,客户和公众也都开始对它们说“不”——客户们会说,不想买那些不环保的产品。同样,这些企业也不会得到投资资金的青睐。那些股评人也会说,这不是家好公司,它将会因为它的环保策略问题而受限。

  艾斯缇表示,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进行(绿色)投资的好处。无形的收益往往需要很久的时间来证明。真正的经济利益往往在于那些可以长期带来收益或可以带来不菲收益的项目。

  对于那些低利润率的小公司,可能难以独立去应对环保方面的投入。艾斯缇给出的建议是:“整个行业一起行动还是可行的,个体公司就不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选择不同环保重点

  的成功与失败

  过去,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般来自于政府的压力以及政策。此外,环境组织也会对企业提出要求。但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开始变得更加主动。

  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到企业在环保方面出现的改变以及消费者的力量。

  第一个案例是设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的沃尔玛总部制定出一个采购政策,就是说在它供应链中的所有公司都必须在环保上比以前做得更好。带来的结果是诸如可口可乐以及联合利华那些向沃尔玛出售商品的大公司迅速展开行动,这将一直影响到在中国的供应链。它们不得不改善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因为有太多的公司把它们的产品销售给沃尔玛。而这一切的动力来源并不是来自于政府。    

  另一个案例来自于艾斯缇在《华尔街期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底特律的教训》的文章。

  

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是一个非常关注环境的人,但他没能对公司施行有效的环境策略。他在底特律周边重建了著名的红河汽车工厂,那里有最漂亮的办公大楼,最先进的设备。他们在屋顶上修建了草坪,这样可以让厂房利用更环保的方式降温。

  不过,这样环保的厂房并没有生产出环保的汽车,油耗和尾气排放一直是福特汽车的大问题。

  相对而言,福特汽车的竞争对手

丰田汽车的侧重点却不同。他们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不是在厂房而是在他们的产品上,他们要让客户在汽车里能看到这些特征。他们发明了混合动力系统的
发动机
,更有效地使用能源,使用碳纤维材料为车身减重,发明了更出色的驾驶系统,使汽车在停车等待时更节省燃油。

  最终,丰田汽车取得了成功。环保和有效的理念使消费者觉得,驾驶丰田汽车是非常时髦的事情,而驾驶福特汽车却似乎成了明日黄花。

  “所以,在今天成为一个汽车生产商并非不合时宜,但一个不懂如何处理和运用绿色战略的汽车生产商就很难成功了。”艾斯缇指出。

  第一个例子说明了环保的信念正在企业之间传递,而后者则是更加直接地透露了最终的动力来源:消费者。所以艾斯缇相信,“在市场上,那些把环境因素作为核心策略的企业,会比其竞争对手更有优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