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韩企海外路启示:从红海到蓝海的品牌锤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4:21 南都周刊
特约记者 罗宾 北京报道 我们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我们下一步要从量到质,我们要在全球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要挤占更高端的价值链条。 我们不用回避,先行一步的韩国制造,是个极有价值的榜样。 4月的北京开始春暖花开。 “透过玻璃窗,近距离观赏长安街,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贴近中国了。”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家电营销总经理李廷汉站在办公室大声感慨。 LG中国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搬进位于北京CBD的双子座大厦已经半年,但李廷汉的新鲜感丝毫没有消退。他的办公室在19楼,偌大的玻璃窗正合适俯瞰长安街。 “尤其是夜晚,我喜欢站在这里眺望,灯火通明浮想联翩,梦回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丝绸之路。”李廷汉说,正是这一扇玻璃窗赋予他新的商业灵感。 对于正在急速进军海外的韩国企业LG电子而言,玻璃窗的寓意,不再是一堵难以穿越的围墙。而中国商人也正走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征途上。 李廷汉是地道的韩国人,却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7年。“我昨天刚从上海回来,为新产品举行发布会,这是我们在2007年发布的最新白电产品。”李廷汉说。 在与记者的聊天中,碰上自己难以表达的思维,他便认真地与秘书讨论一番,然后回答记者。 “我觉得中国很多公司很有潜力,比如海尔、TCL、联想等,它们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种困难我们韩国企业也遇到过,”李廷汉说,“国际化是一场持久战,韩国企业已经坚持了40多年,中国企业不要着急。” 对比而言,或许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思维需要“洗洗脑”,他们的心态过于急躁,他们一提到国际化,总是比照IBM、GE等百年老店。或许,中国企业首先应该好好消化韩国企业。 另类成长法则:拒绝并购 对于中国企业现在最流行的跨国并购,韩国人似乎并不感冒,LG、三星都不例外。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概念,韩国企业并不是通过并购外国企业,而是依靠数十年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而成长起来的。”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李廷汉的回答很直接。 查阅LG、三星的相关资料,记者发现,在其数十年的企业成长经历中,鲜有跨国并购行动。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关心国际并购,事实上,每一起有关IT、家电产业的并购,我们都密切注意,并召开相关讨论。”李廷汉表示,“只是我们自己没有采取并购行动罢了。” 相对应的是,2006年底,中国的TCL无奈撤出欧洲市场。这次撤退在业界激起轩然大波,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TCL在欧洲的彩电业务亏损8亿多港元。“TCL何时重返国际舞台?”这一疑问一时半载难以找到答案。 但在2007年,TCL已无疑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失败的典型案例。国际化战略一步一步被证实出现失误,李东生在舔慰伤口的同时,下一个机会将如何把握?李东生还会选择并购吗? “在跨国并购方面,李东生还是草率了一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陆刃波表示。陆刃波解释,从早期的张瑞敏到挑战者李东生,再到温文尔雅的联想总裁杨元庆都表现出一股“火辣劲”。 业界注意到,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在跨越早期的“张瑞敏时代”走向新的阶段。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开创者,“张氏理论”被业界广泛解读为“工厂+柜台”模式,即在海外建立工厂,然后进入当地销售渠道。在此战略布局下,海尔将进军海外的第一个举措定义为在美国建造海尔工业园,一度引起轰动效应。 张瑞敏的“国际化思维”很快被新一代企业家抛弃,以李东生、杨元庆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家舍弃“工厂+柜台”模式,直接仿效国际上最流行的“并购模式”,快速切入国际产业链。 “韩国企业在战略规划中,是以50年为一个时间阶段,而中国企业则是10年。这就是根本区别。”陆刃波表示,中国新生代企业家缺乏视野,但不缺乏气魄,在跨国并购上过于激进,他们应该好好学学韩国企业。 思考:TCL合资公司TTE的最终失败,原因并非是由于并购后出现整合问题。设想一下,当CRT技术2年内在全球范围被淘汰的前提下,管理方式能让企业起死回生吗?并购失败实际并不是由于产业本身的原因导致,而与管理方式、文化整合没有必然关系。或者说,基于产业判断失误的并购行为,非管理方法所能拯救。 “26个飞机场”:精准营销 “26个机场”的故事,是三星公司的手机广告。其具体造型被设计为一只放大的手,这只“大手”正紧握着三星手机。 这只“大手”广告,其绝妙之处在于形象表达了“手机”这一创意。为了吸引人们注意,三星公司改变一贯的平面喷漆做法,而是采取雕塑的形式隆重推出。 据三星中国公司市场部经理刘然介绍,“第一只手”于2002年出现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此后多年,“手机”雕塑广告相继出现在阿联酋的迪拜、希腊的雅典、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机场、北京的首都机场等。 “到去年为止,这只手被陆续复制在全球26个大型国际机场上。”刘然解释说,更奇妙的是,这只手的颜色、形状、大小都在不同的机场发生变化。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群。 “如果你飞遍全世界,你就有机会欣赏这26只手。”三星公司的设计人员总是以此为快乐,因为这只手,为世界带来了快乐。事实上,这是三星公司将手机推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这是精准营销的一个典型案例。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也对这一手机广告产生过浓厚兴趣,他指出,这个创意组合了三个很精准的元素:手-手机-国际机场。无论是造型、地点还是定位,都非常精准,能简洁快速地传递出三星手机进入国际市场的广告诉求。 而在精准营销方面,值得吸取教训的是联想集团。自从并购IBM PC以后来,新联想宣布斥资1亿美元邀请美国奥美公司(Ogilvy)做广告宣传。而联想花巨资发布的一系列广告活动,几乎无一例外受到热爱联想的人“批判”: 1、世界杯期间,联想请小罗做形象代言,结果弄出一大堆争议。首先是定位问题,这个广告精准吗?联想是做体育产品吗?显然,这个策划表达的内涵不够准确。 2、关于主题词广告的问题。奥美公司制作的“让世界一起联想”广告,被业界批评为“空洞、老套”。既没有一个精准元素,也没有一个可爱的造型,观众如何产生兴趣? 3、关于都灵冬奥会营销,联想服务器以“零故障”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赞许。遗憾的是,联想的广告营销并没有给业界留下印象,联想并没有充分挖掘冬奥会的营销资源。 4、当“精湛技术,有‘球’必应”的广告语,在各种媒体和户外广告牌上轰炸时,人们开始“皱眉头”:联想硬生生地将PC与“球”挂钩,这无异于现代版的拉郎配。 思考:联想一直宣称要学三星,借助“奥运营销”擦亮国际品牌。然而,业界发现,联想更需要学学三星的精准营销创意,而不只是掏现金在比赛中买个广告牌。 盛唐纹和波斯纹:时尚设计 进入2007年,当市场还沉浸在“巧克力”手机创意的谈论中时,LG家电已开始了一场关于“波斯纹”与“盛唐纹”的设计实验。 今年3月,LG刚发布新系列的冰箱产品,与以往的产品不同,这批家电承载了LG的最新设计时尚。 “我们将通过这批冰箱产品,把艺术家电这一新概念引入中国,而体现形式则是‘波斯纹’与‘盛唐纹’。”据李廷汉介绍,“波斯纹”的创意源自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因为鉴真东渡的终点为波斯帝国。而“盛唐纹”的概念,则源自于盛唐时代,当时牡丹花被人们誉为国花。 LG电子将以上创意,通过电镀技术把“盛唐纹”与“波斯纹”镀刻在冰箱外壳之上。在时尚的彩色钢化玻璃面板上,以牡丹花为灵感设计出盛唐纹,花心部分镶嵌施华洛世奇水晶;另一款“波斯纹”的设计工艺与“盛唐纹”类似,但是“波斯纹”的风格则显示出浓郁的异域风情。 这或许是家电业首次打破原有的外观设计模式,第一次在冰箱外壳上镶镀美水晶花纹。这些花纹在色彩上有酒红色、奶白色、太空灰等多种颜色,主要被采用于LG冰箱与空调柜机上。 与LG的做法一样,三星在韩国也推出过带有花纹的家电产品,但是其风格强调与时尚潮流结合,而LG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赋予的内涵有区别。 谈到上述花纹创意,LG内部人员透露,当去年LG韩国总部制定出新的“设计战略”之后,设计人员开始与韩国画家河相林接触。商谈过程中,河相林展示了一幅以牡丹花为灵感创作的作品。“我们看过之后,都认为此作品的意境非常符合我们的产品,双方碰撞,产生了现在的‘盛唐纹’设计理念。”李廷汉表示。 由于白电产品在功能方面日渐同质化,没有太多的创新点,外观的创新设计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受市场形式逼迫,LG、三星抢先于欧美企业开始尝试这种“纹路”式的时尚外观设计。 经历早几年的设计实验,无论是LG还是三星,都在将精华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一股新的设计艺术。这种艺术与产品的结合,在韩国已经证实其可行性很强,并被广泛接受。 总体而言,韩国企业早几年创导的设计理念,目前正在发生新变化,这次推出的波斯纹,则是典型事例,未来几年将衍生出更多新的艺术形式。 “可以透露的是,包括冰箱的颜色、花纹,我们都是委托专门的调查机构采集了大量的数据,经过研究之后,根据多数消费者的要求和喜好而制定的。韩国总部去年加大了设计部门的工作,专门为以后的产品研发锁定方向。”李廷汉补充道。 对比而言,设计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短板,早几年TCL的宝石手机、女性手机曾经产生很好的反响。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本土企业很少推出让人“惊艳”的设计。联想试图从外观设计突破,但是,当联想试图把并购回来的IBM电脑由经典的黑色改为其他颜色时,遭到“小黑”们的强烈反对。 思考:业界人士指出,联想针对IBM电脑做出过好几次改动,每次改动之前,并没有做专门调查,新产品上市后出现了具体的反差。看来,本土企业的调查力度不够,但愿这一教训,不再重演。 从红海到蓝海:品牌锤炼 如果说哈佛商学院的一本畅销书引发了一个跨国公司的战略改革,你会相信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韩国企业LG身上。 2005年5月,《蓝海战略》甫一出版,LG高层便如获至宝,并在公司内部召开研讨会,最终促成LG在全球所有分公司中推行一项战略转型——即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两位教授W.钱.金与勒妮.莫博涅教授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红海战略主要是立足已知市场空间开展竞争,在这里,游戏规则已经具备,企业只需按照商业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而他们创导企业尽快脱离红海,而选择开辟蓝海战场。 具体而言,“蓝海”通常是在一片全新的市场中开辟的,但更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以上两位教授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全球跨国公司新推出的业务中,86%是投入红海业务(即血腥竞争),仅有14%是蓝海业务(即持续获利性增长)。 当时的LG正在全力投入红海业务,为了开拓市场,LG电子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选择了低成本制造驱动市场规模的扩张路线,积极参与血腥的红海竞争。 多年下来,这种红海竞争战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是LG电子的利润增长却呈现下滑态势,最明显的是手机业务。分析人士认为,LG应该削减一级市场(即红海竞争市场)的推广费用,加强研发,利用技术力量进军高端市场。 李廷汉将LG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0以前是初期阶段,主要是建设生产工厂,把中国作为LG的加工生产基地。 2000年-2005年,LG在中国的战略主要是以占领市场为主,因为LG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还不高,主要以销售量为考核体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2005年LG开始实施蓝海战略,开始压缩低端产品主力进军高端市场,试图确立高端品牌形象。 从2006年起,LG电子将不再生产低端产品,只生产新技术的高端产品,瞄准特定的高端目标市场,确立较高的进入壁垒,从而阻挡竞争者模仿。 “可以说,我们的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从巧克力手机、XCANVAS平板电视,业界可以看到LG的品牌形象得到稳步提升。”李廷汉表示。 通过品牌提升,蓝海战略将进一步促使LG电子演变为高利润的发现者,为LG带来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独创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分析师陆刃波认为,LG家电的蓝海战略是在利用全球同步策略拉开市场档次,确立自身的高端地位。 “韩国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确实值得本土企业好好研究。”陆刃波同时指出,当本土企业对《蓝海战略》一书不屑之时,LG却借鉴该书的商业理论重新设计国际化战略,并最终取得一定成效。 思考:对比LG的“蓝海战略”,不难发现,尽管国内企业的高层也在积极看书、学习新的商业理论,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精神,他们很难将书上的新思维应用到企业中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