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钢铁帝国的建立者:安德鲁-卡内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6:41 《管理学家》
作者:王肖婧 闻华 提起安德鲁•卡内基,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形象,往往是一个叱咤商海的钢铁大王,是一个捐款数亿的慈善家,是一个公益事业的资助人。在早期的管理先驱中,卡内基是典型的成功企业家。因此,他留给我们的管理思想更具有可操作性,而卡内基本人的成功经历,也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成为他们竞相模仿的蓝本。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出生于苏格兰。他的父亲威尔•卡内基是个家庭亚麻纺织工,母亲则以制鞋为业。在机器纺织业的冲击下,卡内基一家的生活日趋窘迫,“屋漏偏遇连阴雨”,1846年欧洲发生大饥荒,全家人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迫于生计,11岁的卡内基跟随父亲移民,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到美国之初,卡内基一家依然穷困潦倒,年仅13岁的卡内基,为了糊口到纺织厂去打工,他烧过锅炉,在油池里浸过纱管,还给电报公司当过邮递员。美国毕竟是美国,只要你努力,下层社会也能做发财梦。卡内基白天打工,晚上上夜校,身无分文,学的却是复式会计法。他似乎相信,总有一天他的这种知识能派上用场。在他送电报的两年中,他又在业余时间学会了收发电报技术,当上了报务员。勤奋好学的卡内基,还得到了詹姆士•安德森上校的私人图书馆帮助,阅读了这位先生的大量藏书,也许,这是他萌发创建公共图书馆梦想的契机。这位穷小子做好了一切准备,经验和磨炼、知识和技能一样不缺,就等着运气。 运气果然来了,1853年,18岁的卡内基被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西部分局局长托马斯•斯科特雇用,担任他的私人报务员,一次偶然的事故处理,使卡内基崭露头角。许多人总是抱怨运气不好,殊不知运气只会光顾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卡内基能够告诉我们很多,现在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等运气光临再做准备,就等于没有运气。这次事故发生的时候,斯科特恰巧不在。卡内基以斯科特的名义发出指令,迅速处理了运输堵塞。到24岁时,他就当上了西部分局的局长。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十余年里,卡内基学会并实践了麦卡勒姆关于铁路管理的组织、报告、会计和控制的整套体制,并且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由于他主管的西部分局营运状况最好,成本最低,1865年,他又被公司提名为运营总管。此时的卡内基已经积累了许多管理经验,做好了另一种准备,他不满足于担任一个领取酬劳的管理人员,于是拒绝了公司给予他的职务,开始创建自己的事业。 最初,卡内基创办了匹兹堡钢轨公司、机车制造厂、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这个时期的美国钢铁工业,还处于分散经营阶段。雷恩在《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描述说:“一些公司拥有把矿石熔为生铁的熔炉;另外一些公司拥有旋转粉碎机和将生铁加工成铁棍或铁板的锻造设备;还有一些公司则把铁棍和铁板加工成铁轨、铁片、铁钉、铁丝或其他东西。在这些各自独立的公司之间,中介机构购买一家的产品,再卖给另一家生产商,并从中获利。”采矿、冶炼、锻造、成型、推销,中间商在每个环节上层层加码,致使钢铁产品成本极高。正因为看到了传统钢铁企业的缺陷,卡内基打算充分运用在铁路公司掌握的一体化经营经验,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贝塞麦吹氧转炉技术,整合工序,去掉中间商加码的成本,建立一个全新的钢铁公司。 1872年,卡内基决定集中力量生产钢材,他不主张分散投资。“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盯住这个篮子,这是真正的律条—是一切当中最有价值的原则。”1873年底,卡内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公司成立初期有75万美元的资本,卡内基投资了25万美元,是公司最大的股东。1881年,卡内基又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到此为止,他达到事业的顶峰,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大亨,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成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卡内基不仅使公司发展壮大,还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这一切都源于他充满管理智慧的独特经营策略。 卡内基在钢铁公司实行的第一个经营策略就是实行成本会计。他总结出了一条著名的竞争要诀:“密切关注成本,就不用担心利润。”当时,钢铁行业所采用的依然是简单的复式计账,会计技术远远落后于铁路行业,很多工厂甚至只是按照总产量来分摊全部费用,以此来决定利润多少。这样的方法在设备、工序、人员方面的规定都很模糊,使得经营管理的改进无从下手。因此,卡内基坚持采用新的估价和会计制度,使每一道工序的成本都明确清楚。这样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确定价格,使得产品价格可以低于其他竞争者。另外,用图表显示成本和产量,从而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实行了成本会计制度之后,卡内基又开始实行另一条经营策略—整合工序,实行一体化生产。卡内基以贝塞麦转炉的使用为契机,整合了钢铁生产的各道工序,实现了“一条龙”运转,提高了生产效率。再进一步,卡内基又纵向整合了钢铁生产的相关业务,收购采矿场和煤矿,保证原材料持续稳定的供应;购买了平炉和炼焦炉,实现炼钢能力的流程配套;充分协调整个公司的生产工序,类似于今日的流程重组,使从矿石加工到钢材成品的生产过程耗时大大缩短;开发新产品,拓展钢材产品的销售市场。卡内基将自己在铁路公司学到的考核制度、控制成本方法、恰当分配权力和责任等管理手段运用到钢铁工业,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卡内基最开始生产一吨钢的成本是56美元,售价为100美元,而到1900年,每吨钢的成本仅为11.5美元,售价仅为12美元。当卡内基进入钢铁产业时,美国的钢产量约为英国的三分之二,到1900年前后,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英国的五倍。而这一切都与卡内基密不可分,几乎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实现的。钢铁帝国的业绩是惊人的,这一业绩,显示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威力。与其他管理学先驱相比,卡内基并没有做出什么理论贡献,但他以一个实业家的身份,为人们示范并验证了管理的价值所在。 卡内基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及的伟大贡献,就是他那令人称道的慈善行为和公益事业。1900年,卡内基在他的《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之后,他以五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出售,毅然从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隐退。隐退后的卡内基,将主要的精力投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1901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紧接着,他又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公共图书馆,帮助家境贫穷却积极向上的年轻人。这项图书馆事业持续了16年,卡内基一共投资了1200万美元,建馆3500座。之后,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了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的“卡内基协会”,还在加州建造了威尔逊天文台。与此同时,卡内基在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并持续资助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到他临终前,这类用于教育的捐款累计达到9000万美元。除此之外,卡内基还设立了多项基金,比如“舍己救人基金”、“大学教授退休基金”、“总统退休基金”、“作家基金”等等。另外,他在11个国家设立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用1000万美元创立了“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用来资助那些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设立了“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让专职人员代理他的捐献活动。直到1919年去世,卡内基向社会捐献的财富总额高达3.3亿美元。而他所大力推行的基金会模式,后来也得到很大发展,卡内基因此被人们称为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先驱。 卡内基在他的经营过程和捐献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很独特的财富观念,他认为富人的财产并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只是穷人的代理者和信托人,富人的义务就是要用有效的方式管理和使用财富资源,为公众谋求最大利益。他有一句名言:“富人若不能运用他聚敛财富的才能,在生前将其财富捐献出来为社会谋取福利,那么死了也是不光彩的。”也有人把它概括为更简单的一句话:“财富为社会所有,把财富带进坟墓是可耻的。”在卡内基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同时代的洛克菲勒、20世纪中期的福特、当今的比尔•盖茨,甚至包括金融大鳄索罗斯,都遵循着“捐赠”这一传统。卡内基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