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突围是一种姿态(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5:02 《理财》

  严介和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很快,严介和出手了。

  “我的时代已过去”

  “今年的富豪榜上我想就不会有我的名字了。”严介和说。

  2006年5月20日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严介和透露他已辞职20天了,从5月1日开始他不再担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

  严介和表示:“领袖的时代需要向团队的时代转变,做总量向做质量转变,知名度向美誉度转变,这个时代必然会到来。”

  原来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一分为三,分别是南京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北京的

长城集团和上海的苏商建设集团。据太平洋建设集团内部人士称,北京公司负责原太平洋旗下的国外企业,太平洋集团只管辖江苏省内的业务,而上海苏商将真正成为太平洋统领全国的旗舰。

  不过也有媒体透露,北京长城集团负责华北、东北和西北区域的业务;上海苏商建设集团负责华东、华南和西南的业务;南京总部只是主管江苏省和中部几个省份的业务。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大集团仍以公路、市政、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核心产业,同时从事机械、新材料、建筑、园林、房产、电子等多元化经营。换句话说,新集团与老集团相比,在业务上是换汤不换药。

  现在严介和的新名片上印的是“苏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但这也只是过渡,因为严自称到今年年底,将会把自己的股权稀释到10%,从而“彻底退出”。

  严介和自言,其个人时代已经过去了,下面是团队作战的时代,要进行团队和业务分工的变化,实行两条线交叉式管理。投资集团将由其本人直接负责,其他的由团队去做。

  此外,严介和坦言,中国的民企不能做太大,一做大就会出问题。所以他把原先太平洋建设集团分为两条线,六个集团。一条是“南京—上海—北京”的产业、资本和政治圈,属于管理集团。上海苏商集团将是这个链条的核心。另一条是将太平洋集团下的工程、工业和投资三大集团独立,作为运作集团。通过这两条线进行交叉式管理。

  之所以选择在南京、上海、北京打造独立的三个集团,而不是一个集团的分公司。在严介和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一家出了事,都不会牵连另一家。他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里。

  “今年我的股份将降到10%,我就谈不上是富豪了。我可以安静地做我喜欢做的事。” 一向狂傲的严介和似乎真的有些累了。

  他似乎想突围出这个圈子,让他感觉有些喘不过气的圈子。

  只是,他的突围,是一种“厌倦刀光剑影而退出江湖”,还是“虚晃一枪”的姿态,大家的看法不一。

  危机公关的高手?

  “他是一个危机公关的高手,这次分立三公司就是他的一记妙招。他的暂时隐退是掩人耳目,一旦时机成熟,他又会‘前度刘郎今又来’!”一位接近太平洋集团的人士如是说。

  而另一位政府官员的话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我们实际上认的还是严介和,至于企业的名字已经不重要。还有,我们并不认为他会真正退出这个行业。”此前,这位官员曾经与太平洋有过多年的合作。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严介和的危机公关。

  “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被评为财富缩水最厉害的富豪之一,他的“BT”模式也开始行不通了,现在不得不以分家之名转移资产。太平洋成也他,败也他。”一直关注严介和的某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严介和。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次严介和的分家很冒险,成功的话太平洋会按原计划迎来大发展,失败的话则会摔得很惨,而且由于牵涉面广,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有意思的是,严介和对媒体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严介和曾声称自己大言不惭,可以被问任何问题,越尖锐越好。他说:“很多企业成也媒体是相对有道理的;但败也媒体是没有道理的,‘败’都是企业本身有问题。所以我太平洋只会因媒体的关注而更加透明,也督促我们更加努力地把事情做好。”

  对于媒体一度对他铺天盖地的质疑,他如是回应:“质疑不是坏事,媒体炒一炒对公司的品牌提高有好处,种种质疑,总是不倒,不就是人物吗?我蛮开心!” 他甚至欢迎“主刀”记者去将他的公司“翻个底朝天”。

  但现在,严介和却不得不审慎和低调。虽然他依然坚信“不会对太平洋造成致命性打击”,却又无奈地承认媒体对他的伤害很大,特别是纸质媒体。他打算以后只接受电视媒体的采访,“通过电视,我的声音和神态可以传播给观众,不会被曲解”。因为“企业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公司需要的是美誉度”。

  曾有人问他目前有无压力,严介和说:“没有。如果有一天企业实在发展不下去了,我就去做资本家。绝对不会像唐万里和顾雏军那样,为了做企业而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境地。”

  严介和的“突围”,究竟有没有给自己设定底线,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继续关注他的一个动因。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