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英特尔:手机超出服务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3:58 周末画报财富版

  三十年来,英特尔一直在试图把“Intel Inside”粘贴到一切电子产品上,现在它不得不从手机背面将自己揭下来。

  撰文:贾鹏雷

  “除了我们,还能是谁?”

  在今年年初的大规模战略重组中,英特尔CEO欧德宁用了这句话来回应外界对英特尔的担忧。因为,欧德宁依然把“计算和通信融合”的方向作为英特尔未来的战略方向。要实现这样的战略转型,通信业务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但事实上,英特尔的通信业务已经处于将近十年的亏损状态。

  不过,欧德宁还是选择了坚持。当前任CEO贝瑞特将英特尔的未来押注在通信领域的时候,当时身为英特尔COO的欧德宁同样是他坚定的支持者。

  然而,这样的坚持最近看起来似乎有些动摇了。

  6月27日,英特尔宣布把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出售,其中包括网络处理器、XScale和其它产品,买方为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交易额达到6亿美元。

  这桩交易引起了业界极度的惊异:英特尔为何会抛弃自己已经苦心培育10年,且坚持了10年的通信业务?它真的放弃通信了吗?

  一定要卖吗?

  尽管交易已经发生,但人们仍然对此难以置信,因为有太多的理由可以支持英特尔不卖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尤其是Xscale,并且继续坚持下去。

  道理很简单,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将是一个年出货量数十亿台的巨大市场,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且,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有利于英特尔这种PC出身的供应商。

  要知道,到了3G时代,手机中多媒体和商务应用越来越多,手机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小PC,在这种PDA手机或者是

智能手机中,除了基带芯片(即支持语音、文字功能的芯片)外,还需一个强大的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处理器,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正是英特尔Xscale的强项,这是德州仪器这类传统的通信芯片无法比拟的。

  况且,在过去的10年中,英特尔为扩大通信业务已经投入了接近100亿美元的资金,在近几年中投资力度也在明显加大。如此巨资投入没有换来一定的回报显然说不过去。

  而且,英特尔的通信芯片业务处于一个明显的上升状态。截至目前,英特尔的StrongARM芯片已经成功地在PDA、黑莓、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和便携媒体播放器实现了应用。现在,摩托罗拉的高端手机几乎都会采用英特尔的芯片,而且在美国热卖的“黑莓”(BlackBerry)手机也给予了英特尔支持。而后,诺基亚采用英特尔芯片的手机也会在今年陆续面世。

  多普达、联想、TCL、波导和夏新等国内手机厂商也在大量使用英特尔的Xscale处理器,尤其是联想,其所有的PDA手机采用的都是Xscale。2005年,Xscale处理器业务为英特尔贡献了2.5亿美元的营收。尽管数量不算大,但已经比前几年的营收数目要高得多了。换言之,这项业务的成绩在慢慢变好。

  如果是因为成绩单不够漂亮,英特尔似乎应该早在前几年就该抛售,而无须继续加大投资。但现在已经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且前景清晰可见,英特尔为何还是选择出售呢?

  是我的地盘吗?

  其实,在过去10年中,英特尔心头一直萦绕着一个疑问:通信领域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地盘?

  英特尔一直在计算领域称霸,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它一手缔造了一个产业。如今,这个产业的推动力减弱,用户取代处理器厂商而成为主角。

  在未来,没有人买PC是为了计算,而是用来通信。英特尔从属于自己的年代远去中看到了PC与通信融合的未来。于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通过并购,英特尔开始将触角伸入通信市场。

  1997年11月,英特尔以7亿美元的价格从DEC手中买入嵌入式处理器StrongARM,跨过通信领域的门槛。此后,英特尔又在1999年10月以16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数字信号处理器厂商——DSP通信公司。

  英特尔一直试图在通信与计算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在3C融合的大背景下实现自己的战略转型。 在计算与速度不再成为焦点时,能够再次成为在全球崛起的消费电子领域的引擎。

  于是,英特尔的通信业务产品陆续出现,例如Xscale处理器。但它来得似乎太早了一些。在几年前,人们对于手机强大功能的要求还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语音与短信功能。

  此外,在传统的通信芯片领域,德州仪器等公司在通信领域的积累已达几十年,而且通信技术盘根错节,专利授权与互相持有专利局面相当稳定。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英特尔扮演着如同在计算领域里的AMD那样的角色,过得并不舒服,通信业务连年亏损。

  其实,英特尔也曾试图将在PC领域的“Wintel”模式复制过来,进行市场突破。其与微软再次联手,在智能手机、PDA等这些对数据处理功能更为注重的掌上设备领域拓展。但这个市场也不乏先到者,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成立的合资公司Symbian。而且,智能手机与PDA的份额在整个通信手机领域所占据的份额实在太小,收入来源实在太少。

  感受到压力的英特尔,开始有意识地抛售一些无关紧要的通信业务,并进行业务盘点。2003年,借一次架构大调整,英特尔出售了子公司Trillium数字系统的绝大部分资产,后者主要生产制造用于通信市场的软件。

  而后,在2005年的重组计划中,英特尔又将原设立的通信业务部门撤消,将原有的业务分散到后来成立的移动计算与无线通信部门。

  现在,英特尔又选择了出售通信及应用处理器业务。

  另辟蹊径?

  出售的具体个中原因现在仍然无法得知,但是,从目前看来,英特尔并不希望人们认为这意味着它将彻底放弃通信业务。

  在官方发言稿中,英特尔指出,该公司出售了一部分非核心的亏损业务,但仍保留着Wi-Fi、WiMax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3G核心技术被少数厂商把持的情况下,能够让手机直接连上互联网的WiMax正在被手机厂商接受,诺基亚就准备推出采用这个技术的手机。

  不仅如此,已经有国家在进行基于WiMax技术标准的商用网络运营。今年6月30日,韩国第一个所谓WiBro的商用移动WiMax网络正式开始运营。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商用移动WiMax网络,用户只需要16美元就可包月使用。而根据两家韩国运营商的表示,WiBro网络正是基于英特尔等公司制定的WiMax技术标准。

  另外,早在今年2月份,三星电子已经和

意大利电信公司签约,将在2007年在意大利部署WiBro网络。

  从这点看来,WiMax前景喜人。但是,要让WiMax成为一个主流的技术,它必须要进入一个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手持设备,也就是未来的手机。

  如何占据这个领域呢?从迅驰成功发展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的是,英特尔提供了将Wi-Fi技术与移动芯片整合的解决方案,从而让已经出现了很久但没有形成主流的Wi-Fi技术得以实现巨大的应用。作为在Wi-F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WiMax,要渗透手持设备市场,与手机芯片进行合作无疑也是一条最佳捷径。

  但英特尔可能很难做到了,因为Xscale处理器已经被卖了。没有了自己的手机芯片,英特尔要说服其他厂商将WiMax集成于手机芯片中,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或许还需要英特尔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换言之,英特尔想通过WiMax延续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并非易事。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分析师预测,英特尔不久后也有可能将余下的通信业务出售。

  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曾经希望把通讯领域培养为未来业务增长点的英特尔,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事实:AMD将成为英特尔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里最大,甚至是唯一的竞争对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