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瘦身浪潮 跨国公司纷纷归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5:00 《英才》 | |||||||||
文·颖一 索尼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化妆品公司?药品公司?或者是做餐馆的?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奇怪,索尼怎么会和这些东西沾边儿?事实上,这些都曾是索尼旗下的业务。 不过像通用电气卖保险,索尼生产药品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在业绩下滑、竞争
3月16日,联想宣布了全球的调整计划,希望借此提高运营效率。此计划将减少销售结构中的层级,整合联想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的销售服务、销售支持和交付系统,并将纽约的部门合并到北卡,预计削减1000名员工,每年节约2.5亿美元。此计划将在6-12个月内完成。 扔掉包袱、轻装上阵,这些瘦身的跨国公司比的将是核心竞争力。 不赚钱业务——卖 韦尔奇时代的GE公司就始终坚持一种相关多元化战略,成功保持了20多个业务集团的持续增长。虽然在外界看来,通用电气在不断地购并一些公司,有沦为杂牌公司的危险。但在“整合多元化”的战略下,通用电气始终能在涉足的大部分领域中处于强势地位。 在伊梅尔特的掌控下,通用电气更致力于提高公司的增长速度,当某项业务成为公司前进的拖累时,出售就再所难免。在过去的五年里,再保险业务已经亏损了约7亿美元,已严重拖累了通用电气公司的快速增长。 但GE一出手,就使得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再保险公司翻了个个儿。通用电气与世界第二大再保险商——瑞士再保险公司签署协议,以85亿美元的交易价格将旗下大部分保险业务出售给瑞士再保险公司。这项交易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深陷泥潭的欧美汽车巨头同样需要减轻负担。2006—2012年间,福特将在北美关闭14家生产厂,裁员2.5—3万人,同时减少领薪人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数量。 戴姆勒-克莱斯勒,则将旗下子公司柴油引擎生产商MTU公司出售给总部位于瑞典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EQT,交易价格约16亿欧元。此举旨在集中精力主攻核心业务。此前一个月,戴克还曾抛售手中三菱股票,以换取资金缓解财务压力。 非核心业务——重组 与卖掉一两个不赚钱的业务相比,索尼的瘦身计划复杂太多。当霍华德成为索尼历史上第一次外籍CEO开始,他就需要以坚韧的意力、旺盛的斗志,对索尼进行一场重组的大战。 早在去年9月,霍华德即宣布了重组计划,索尼将计划裁员1万人、关闭数家工厂以及出售价值超过10亿元的非核心资产。但仍有不少人批评霍华德的计划过于温和,错过了帮助电子业务重振雄风的大好时机。 而在索尼内部,这项“温和”的计划却受到强大的阻力,他不断地被告知,一些在清理之列的业务很快就会盈利。 为了精简管理层降低管理成本,今年初索尼开始向公司元老级人物开刀,宣布废除将退休的高级经理人提拔为顾问的制度。 今年2月底,索尼公司宣布将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专门负责五项非核心业务的运作。同时,公司将把五项非核心业务51%的股份出售给日本日兴证券下属的日兴资本公司,售价为4.7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在遭遇到一系列发展瓶颈之后,此举表明了索尼开始了全面清理非核心资产。 据悉,这只是公司庞大“瘦身”计划中的一部分。为了专注在公司三大核心业务领域——电子、游戏、娱乐,索尼还会不定期对外公布其非核心业务的剥离计划。根据计划,到2007年财年,索尼将削减2000亿日元的成本。 而索尼将资源向核心业务倾斜的做法已经初见成效。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一份最新的报告统计,索尼在去年的第四季度,成功地从液晶电视市场的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首次将对手夏普从龙头宝座上赶了下来。 瘦身的四种方式 在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看来,这些跨国公司的“瘦身”都是“归核化”的一种表现方式,其要旨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 二战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曾普遍采用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其弊端便是摊子过大或不熟悉非相关领域,导致收益降低,甚至高负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 何曼青分析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发展核心主业、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转移,将成为21世纪初各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主导型战略。 实施归核化战略的主要措施有并购、分拆、重组和剥离四种方式。其中剥离是指跨国公司通过撤消、出售、互换、外包等多种形式,不断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其余还有长期协议、战略联盟、许可等多种界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纵向关系形式。 有意思的是,当众多跨国公司因为资金压力或是业绩不佳而抛售一些业务时,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之一、PC行业元老Steve Wozniak却认为,苹果公司应该将iPod业务剥离。 要知道iPod业务可是让苹果公司风光无限的功臣。在截至2005年12月31日的2006会计年度第一季度财务业绩,苹果公司的营收和盈余均创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卖出了1400万部iPod。 但在Steve的眼里,苹果是一家计算机公司,iPod则正在使苹果偏离其“真正的宗旨”。谁知道呢,也许iPod在经历了索尼、三星等公司的挑战之后,仍然能够占据音乐播放器的霸主地位,那时才能说iPod是苹果公司的核心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