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在企业国际化中的应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5:05 《经济导刊》

  从目前国际技术转移角度看,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以下两种标准分类,更能体现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特点。一类是以国际技术转移是否以市场为媒介,将技术转移模式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如果将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递减的方式排列的话,可依次为FDI、许可证、合资企业、授予特权、市场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交钥匙合同、国际分包和非传统的转移渠道,如反向工程、反向的人才流动等。

  另一类是根据是否把国际技术转移技术作为明确目标而分为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正式技术转移模式。如果将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作为明确的转移目标进行排列的话,像FDI、许可证、合资企业、授予市场特权、市场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交钥匙合同、国际分包等都属于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而反向工程、反向的人才流动、合作联盟和其他的非产权联系则被称为非正式技术转移模式。

  以往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并认为获得了技术的所有权就获得了技术等原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人们比较偏爱以市场为媒介的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技术转移的实践,人们对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不同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代表了不同的技术学习方式。技术中的意会性知识是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障碍,传统的市场交换对国际技术转移而言是不充分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其所带来的转移成本和所有权不同,更重要的是能够转移的意会性知识的程度不同,为技术接受者所提供的学习机会不同,而后两点才是决定国际技术转移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非市场媒介和非正式的技术转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将以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例说明。

  中国万象集团国际技术转移案例

  中国万向集团创始于1969年,总部设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企业集团,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资产100多亿。中国万向集团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核心,从零件到部件到系统,逐渐做大做强,表现出了较强的技术能力。2002年8月,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命名8月12日为“万向日”,以表彰万向对该州经济发展的贡献。万向集团技术转移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功不可没。

  反向工程

  20世纪70年代,萧山宁围公社农机厂(万向集团的前身)开始试制万向节,并于1974年9月通过了产品鉴定会。工厂经讨论决定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由综合厂改为万向节专业生产厂。当时,全国有56家企业生产万向节,而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的则很少。工厂决定以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作为主攻方向。但是外国汽车万向节的技术和工艺是保密的,想得到图纸更不可能。于是,他们采用了非正式技术转移模式中的“反向工程”,将进口汽车的万向节卸下来,照实物描绘图纸,进行试制,几经改进和提高,终于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产品。走专业化生产的道路,不生产滞销的国内汽车万向节,而通过反向工程,学习国外技术,专业生产市场奇缺的进口汽车万向节,是将企业做强的极为关键的一步棋。

  出口、国外设厂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1984年,3万套万向节①总成第一次出口美国,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汽车零部件维修市场的中国企业。1994年,在美国芝加哥设立万向美国公司。十多年间,实现了从产品走出去到人员走出去,再到企业走出去的跨越,从单一的产品销售扩大到进行国际资源配置,并先后在8个国家建立了30家海外分公司,构建成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与海外企业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产品为通用、福特等汽车公司配套,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主机件厂配套线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同时,建立了万向北美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开发设计,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开发。

  在发达国家设厂或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人员招聘应以当地为主,而以派出为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有经验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智力资源,实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研发同步。当年,万向美国公司为了谋求美国当地金融资本的支持,需要一位精通美国金融体系和财务运作的专家。于是在全美公开招聘,曾受聘于多家大公司,担任过总裁、营运长和财务长等的盖瑞先生加盟进来。在盖瑞的建议下,万向美国公司首先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了一套适合美国金融资本需要的运营体系,并对资金运用风险评估、回报测算及投资政策等环节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工作程序。这些措施使万向很快取得了美国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公司开户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几次提高对万向的信用额度,从最初的几百万美元直到数千万美元。美林公司、加拿大银行等也都主动上门为万向提供资金支撑,共谋发展。还在盖瑞的监督管理下,万向在制造和经销两个方面同时通过QS900标准的认证,从而使万向汽车配件打入了美国主流市场,成为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的配件供应商。作为营运长和财务长的盖瑞参与了公司一系列的收购投资活动和技术项目引进工作。凭着专业知识和谈判能力,仅咨询费和律师费就节省了近百万美元。其中,第三代汽车轮毂单元技术项目的引进和美国舍勒公司的收购为万向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和显著效益,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该项目还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通过盖瑞的牵线搭桥,万向与美国汽车零配件的知名企业如伊顿、旦纳、德尔福等开展了业务上的合作。

  海外收购

  2000年10月,中国万向集团收购了美国俄亥俄州的舍勒公司。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

汽车维修市场的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欧、亚、美、澳各大洲都设有分公司。颇有意味的是,这个舍勒公司最早将万向集团的产品——万向节引入了美国市场,1984年春,美国舍勒公司的代表来到杭州万向节厂(中国万向集团的前身),经过严格考察,签订了第一份向美国出口万向节总成3万套的合同书。一年以后,又签订了每年向美国出口万向节总成20万套的意向书。但在1987年,美国舍勒公司突然提出要垄断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出口,即对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独家经销,并承诺提供技术、资金、先进设备、市场情报、代培工程师等优惠,否则将削减订货量。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不愿受人所制,决心走独立自主之路。美国的订单减少了,却开拓了日本、德国、意大利等18个国家的市场。后来,美国舍勒公司在世界各地也没有找到更好的供货单位,只好又回头与万向重续合同。

  自1994年开始,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内部决策的失误,舍勒公司的经营日趋下滑。与此同时,中国万向集团在美国设立的万向美国公司则刚刚建立。到1998年,舍勒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而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是1994年初建时的近10倍,达到3000万美元。最终,中国万向与美国的LSB公司联合收购了舍勒公司,舍勒的品牌、技术专利、专用设备和市场等归万向所有。并购舍勒公司的直接效果是,万向在美国市场每年至少增加500万美元的销售额。更深远的意义则是,由于舍勒公司在万向节领域的专利很多,名列全美之首,并购了舍勒,万向产品有了当地品牌和技术的支持。这种本土化策略,使万向产品迅速融入了美国市场。

  2001年,中国万向集团又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UAI公司成立于1981年,专业生产、制造与销售制动器零件,其客户涵盖美国所有各大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及采购集团,自有品牌“UBP”商标。199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2000年左右,受美国经济的影响,UAI公司的

股票缩水约90%,必须寻找出路。经过谈判,万向收购了UAI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万向通过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打开了国家资本市场的大门。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采用UAI公司的高水平的制动器制造技术,为万向国内企业的高起点建设制动器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后,万向又收购美国LT公司35%的股权,成为LT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收购QAI公司10%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

  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美国洛克福特公司创立于1890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享有美誉。除了生产重型传动轴外,同时生产用于重型非高速公路车辆的机械及液压离合器、动力转向装置等。多年来,以其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与测试手段,不断将该领域的产品推陈出新。洛克福特公司拥有大量的产品专利,先进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对产品的认证、测试、开发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平,并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科研开发队伍。然而,从1998年开始,公司出现亏损。2003年10月,万向集团成功收购了百年老店美国洛克福特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

  同时,万向集团也与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尔福成功合作,致力于建设成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万向的目标是力争2009年实现企业日创利润1000万元。逐步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由万向电动汽车开发中心和万向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组成,致力于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如今的万向在产品上,已经从万向节发展到轴承、减震器、制动器等,实现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的飞跃。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案例

  中澳合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2004年尚德公司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能力已达到50兆瓦,组件生产能力已达到75兆瓦;到2005年12月底,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能力将达到100兆瓦,组件生产能力将达到150兆瓦。尚德公司已成为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制造商之一,据瑞士(Sarasin Basic Report)2004年11月报告,尚德公司晶体硅太阳电池产能已居世界第十位。同时尚德公司正加快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大规模产业化研究的步伐,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储备。

  出国

留学

  出国留学尤其是出国攻读学位是非市场媒介技术转移的有效方式。由于各个国家对获得博士学位的普遍要求是做出创新性成果,发达国家更是相对要求比较严格。这样就迫使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让研究生参与国际科技前沿问题研究,这就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人员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发展就得益于这一点。公司总经理施正荣博士于1988年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之父马丁.格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半导体材料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任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至2001年就职于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公司,任执行研究董事,主持第二代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发研究,持十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尚德公司除总经理施正荣博士外,后来又有海归博士加盟进去,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科研实力。尚德公司在短短的三年内,自主开发了10多项世界级的太阳能发明专利,2004年实现了多晶硅太阳能生产能力50兆瓦,实现销售8亿元,规模化生产多晶硅电池的转换率达到16%。

  合作研发

  我国在某些科技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从业的科技人员尚不形成规模,因而单靠技术进口和海外留学获得的知识,尚不足以支撑后续持续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与国外建立持久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施正荣博士通过自己的留学经历,同国外的大学和研究结构建立起了联系。尚德公司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课题,其学校毕业生来公司实地学习,并邀请马丁.格林教授担任尚德光伏中心高级研究顾问。通过合作研发,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与国外技术开发保持同步发展水平。

  非市场媒介和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主要因为非市场媒介和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方式不仅转移技术本身,还转移如何对技术进行再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因此非正式和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在当今技术发展形式下应当更受到重视,中国万象集团和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为此提供了充分的例证。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①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上的连接器,因其可以在旋转中任意变换角度而得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