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泰然方略 > 正文
 

选择和改变战略驱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20:08 新浪财经

  卢强 泰然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总经理

  企业在制定好总体发展战略之后,就要选择推动这种战略实施的战略驱动力。如果不能形成强大的战略驱动力,企业战略就会由于缺乏执行而流产。

  1.制定战略的同时,就必须确定战略驱动力

  我国很多企业制定战略抓不住重点,面面俱到,各种职能战略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在执行中就各自为政。如果你问这些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他们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很多。你问执行效果怎么样?就会把种种不足归于客观效果,或者个别人能力欠缺。

  实际上,上述这种战略本身就是空洞的,好的战略必须是不对称的,各种战略要素之间决不能是平等的,各占职能战略之间决不能是平等的,必须有主有次,必须有核心要素,而这个核心要素就是战略驱动力。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同步确定战略驱动力,然后根据战略驱动力的要求去设计其他职能战略和其他战略要素。

  有了战略驱动力之后,各种战略要素和职能战略就可以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指导下,按照战略驱动力的需求,规定或调节自己的具体内容,这样,所有战略要素就会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无视战略驱动力,或根本没有明确战略驱动力,那么,各种战略要素和职能战略就职能根据对发展战略的理解去自行形成,由于发展战略相对宏观、模糊一些,缺乏细节,所以发展战略和某一个职能战略的细节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造成了职能战略的内容似乎符合发展战略的假相,害处是职能战略之间、职能战略与战略驱动力之间缺乏沟通和必然关联,造成战略脱节。这样的战略,只具有观赏性,但缺乏可执行性,在执行时,各个部门之间就会出现误会和行为冲突。

  2.企业最好能够拥有多个战略驱动力

  多个战略驱动力比单个战略驱动力能够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而且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要小得多。

  战略驱动力固然多多益善,但是打造任何一种战略驱动力都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绝非一蹴而就。2000年,联想提出了“服务的联想、高科技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设计了三种战略驱动力:国际化是基于“新市场”的战略驱动力;高科技是基于“新能力”的战略驱动力;服务是基于“新业务”的战略驱动力。联想的设想非常好,如果能够如愿实现,联想发展的力度和质量都将是惊人的。而困难也正在于此,同步从三个方面全方位、打造三种战略驱动力,这是一个过于艰难的任务,需要长时期的努力,而联想显然对困难认识不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理性的做法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可能多一些战略驱动力,不要一厢情愿地去设计或设想,最终由于资源或能力分散,可能各种战略驱动力的效力都没有达到能够驱动企业前进的程度。

  3.新旧战略驱动力不要前后脱节

  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有的战略驱动力的动力会逐渐减弱,直至衰竭,企业必须在原有的战略驱动力失效之前就培育出新的战略驱动力,否则,企业就会陷于停滞、甚至衰退。

  联想的“贸工技”战略使联想在90年代集中力量于“贸”,也就是营销能力,联想通过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把握了机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基于“贸”的战略驱动力在2001年以来逐渐失去了力量,原因在于行业平均利润率急剧下滑,市场容量增幅也减缓,以戴尔为首的国外PC企业和以方正为代表的国内PC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些企业在营销能力方面和联想的差距急剧缩小,2001年后,联想的战略驱动力已经无法再继续推动联想高速前进。

  当“贸”这个战略驱动力逐渐失效时,联想想通过“技”来推动企业,但是,联想在这些方面的积累太少,特别在技术方面更是如此。要想让技术成为联想成长的战略驱动力,决非短期内能够实现。很多人批评联想“贸工技”战略错误,问题关键不在这里。在90年代初期,以联想当时的实力,“贸工技”战略不失为稳健的选择,问题是高速的增长使联想忽视了技术能力的培养,而技术能力恰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速成的,从“贸”到“技”,联想没有衔接好,出现了战略驱动力的“空挡期”,造成了最近几年联想的被动。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业务,如果能够成功,不仅能够帮助联想实现国际化,还能全面提高联想“工”和“技”方面的能力。届时,联想将拥有至少两个战略驱动力:第一个战略驱动力是国际市场,这是“新市场”范畴的战略驱动力;第二是技术,这是“新能力”范畴的战略驱动力。

    (供稿:泰然方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