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正文
 

林浩光:35亿美元中国投资还是太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许金晶 发自北京

  在成为壳牌(中国)集团主席之前,林浩光身任壳牌集团战略副总裁一职。当时,他曾经向壳牌集团CEO提过这样一个意见:“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管理方式都还需要改进。”

  中国市场对于壳牌集团整体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林浩光被从总部派到中
国,于2005年9月正式接任壳牌(中国)集团新一任主席。

  上任半年后,2006年3月7日,林浩光再次出现在媒体面前。这半年里,林浩光究竟对壳牌(中国)的管理方式、业务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呢?“希望用中文进行发言”

  作为在壳牌成长起来的一位高管,林浩光受到壳牌接近30年的栽培,他本人自然也深谙人才的培养之道。

  “中国有很多优秀人才,而壳牌(中国)又需要很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我所做的就是在管理层和各个部门推动中国化。”谈到在壳牌(中国)半年里的工作,林浩光把招揽中国人才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目前壳牌在中国的1600名员工当中,已经有90%是中国本地员工。林浩光透露,仅仅在这半年时间里,就有2位中国籍员工被提拔进入了壳牌(中国)的核心管理团队。

  林浩光的中国化计划也体现在发布会开始时的一个细节上。在开始致词之前,

马来西亚人林浩光首先表示“希望用中文进行发言”。

  林浩光在壳牌的成长,是一条典型的综合型管理者的培养之路:上个世纪70年代,林浩光获得壳牌奖学金,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计算机;毕业后,他成为壳牌马来西亚公司一名普通的电脑程序员。几年后他被调到壳牌总部;之后在公司资助下,林浩光赴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深造,获得了MBA学位;此后,他又先后到公司的财务部、业务发展部及各区域工作。

  有鉴于此,被重点培养成综合型管理者的林浩光深有感慨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要连续、长期地重视发展员工。”“35亿美元投资还是太少”

  虽然他对于亚太地区并不陌生,从1996年到2004年,林浩光曾长期在亚太地区工作,先后担任壳牌集团亚太区高级公司顾问、壳牌马来西亚主席和壳牌集团油品业务亚太及中东地区总裁,但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工作。

  2006 年12 月11 日,我国

成品油批发市场就将对外资开放。随着中国石化领域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BP、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国际
能源
巨头就加快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步伐。

  面对这些竞争对手的攻势,作为壳牌(中国)集团主席的林浩光自然难言轻松。在林浩光上任之前,壳牌(中国)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林浩光的上任让壳牌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

  林浩光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代表壳牌(中国)与吉林省正式签约,合作开发“油页岩资源”项目。“油页岩的开发是壳牌(中国)下一步的投资重点之一。”林浩光说。

  按照林浩光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他认为中国在能源方面的优先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能源的供应和安全、环保和能源效率。基于此,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成为壳牌下一阶段在华投资的重点。

  目前,壳牌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达到35亿美元,是对华投资数额最大的外资能源公司之一。然而林浩光仍强调:“与中国市场的潜力相比,35亿美元的投资还是太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