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营报
瞬息万变的产业环境,艰险重重的商业氛围,一个人聚焦一项核心技术,一干就是20年。
看到后来的年轻人,靠“克隆”国外的产品功能将企业带入资本市场,他的企业仍然
距离资本市场遥不可及,甚至徘徊在生死边缘。
是他的技术没有别人复制来的好吗?不是。是他的产品对社会用途渺小吗?更不是。
盗版使他损失了一次又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而后不断遭遇院校派企业的不合理竞争,使他屡屡遭受商业暗算。他仍坚持干了下去。
刘迎建展示出一股持之以恒做人的韧性和做事业的忍性。
在传统企业里,小富即安的心态趋势下,不少企业家也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劳作,但熟悉他的人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刘绝对不是一个这样的人。
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刘迎建以西北军区第一名的成绩上榜,学校、专业都凭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大学毕业后成为军队科技骨干,随后便被中科院看上,计算所所长两次写亲笔信硬是从军队把刘迎建要了过来。破格在没有读硕士的前提下,直接成为博士生。
这样一个“从小到大,同学、战友没有一个在能力和地位上超越他”的人,心中早已滋生一股傲人之气,从而最终在做企业中表现了一股股好勇斗狠的劲头。
“20来岁的好勇斗狠+50来岁的深厚阅历”促就了汉王的点滴做大。
对于商人,他多了一股科学家气度,而对于技术白领,他又多了一股军人不怕苦的内涵,也正是这种交叉能力,助他成就企业。
如果遇到软件师,刘迎建是一个更强的软件师;如果是一个能力超强的软件大师,刘迎建则是一个精通硬件能自己焊接的IT工人,他硬是能够以不输于你的软件加上一点点硬件优势战胜你。在汉王与台湾蒙恬竞争手写市场的情况下,从软件技术上,他自觉没有十足把握将对方压倒,但最终硬是利用自己在部队做过无线电焊接工作,敢玩硬件的方法,从硬下手打败了对手。
很多四五十岁过来人都很痛恨文革,但刘迎建很乐观,庆幸这样一段时光,使他能接受各种锻炼,增添了阅历和耐心。很多事业不是对错的问题,可能就是市场成熟不成熟的问题,忍一忍,低潮就过去了,新的机会终会到来。
汉王还不能算是个成功企业,毕竟,它的规模太小、实力太弱。互联网大潮成就了一个又一个30来岁的小伙子,刘迎建又开始了忍耐。他在等待,等待成为“明星”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