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管理专栏_21世纪经济报道 > 正文
 

产业集群困惑:土地偏紧成企业走出去的绊脚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7:2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超

  上海报道

  最近,刘玉柱一直为厂房用地的事情发愁,他是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是家专业生产低压电器的小厂。“现在每亩地已经喊到了50万元,而且还是有价没地。
而内地省份的工业用地价格是1万~2万元/亩。”

  乐清柳市镇下属温州,曾被认为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而刘玉柱所在的低压电器行业则是柳市镇的支柱产业,云集在这里的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加上上万家小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了该行业全国70%的市场份额。起源于“家家做企业,人人当老板”的想法和初期的家庭作坊,乐清柳市的人们很多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然而最近的一两年,事情似乎出现了“拐点”。

  地在哪里

  刘玉柱的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现在厂房的占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这还是我爷爷、爸爸辈留下的地,加上周围几户邻居的地。”但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信达利现在的需求了。刘玉柱说,现在信达利很多的单子都来源于贴牌(OEM),要拿到代工的单也并不容易,人家除了要看你的质量和信誉以外,规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规模的,肯定没有规模的吃香。”

  要扩大规模,厂房用地的问题首当其冲,刘玉柱想先解决五亩地,而要实现五年后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的公司目标,估计还需要再增加十亩左右的地。但在地少厂多的乐清不那么容易得到。尽管其他城市先后来乐清招商,但刘玉柱显然还想留在乐清,“如果把乐清下面的村重新做规划,划分娱乐区、学校、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以河为界限,这样既不影响居民生活,我们的厂房用地问题又可以得到解决。”

  中欧国际商学院民营企业研究中心的黄少卿博士在温州一带做过大量企业调查,关于用地问题,印象最深的有两点:苦乐不均和土地使用效率低。对于苦乐不均,黄少卿解释是当地的大企业拿到了很多地,而小企业土地需求和供给情况偏紧;而土地使用效率低,则是因为当地很多企业都是厂房只盖一层,而从他们生产的产品安全和技术角度看,并没有这么苛刻的生产条件限制,“盖个三四层的厂房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他建议根据土地使用效率,适当考虑中小型的土地需求,同时对厂房可以采取容积率改造的方式,解决目前的困境。

  11月30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在“2005中国首届浙商
竞争力
大会”上表示,浙商拼土地、拼资源、拼人力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头了,如果能把握中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未来增长,则可能获得一个大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在江浙一带打工的中西部地区的人口,陆续想回去,如果能在他们的家乡建厂,这部分人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集群困惑

  刘玉柱说,为了找地,他跑过不少地方,例如安徽某市。“每亩地只要2万元,真是便宜啊。”但这样的“心动”并没有使他最终“行动”,原因是“配套不行”。这里的配套,刘玉柱解释是“产业配套”。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配套优势几乎是难以复制的。“出了家门口就能买到几乎所有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黄少卿分析,“这相当于不需要库存了,对于生产企业是很大的成本节约。”

  乐清市漏电断路器协会秘书长郑建强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在外地生产低压电器,企业采购螺丝都得跑上几百公里;一旦遇到紧急订单,临时想招聘一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更不可能。这样一来,生产成本自然高起来,长年累月,可能抵消了当初的政策和土地优惠。而在柳市,可能厂房隔壁就有螺丝卖,两个小时内完全可以买到电器生产所需的所有零配件。仅仅是从方便卖货这个角度考虑,柳市遍布全国的电器销售网络也让企业难以割舍。生产资料市场、零配件加工市场、专业研究机构、销售机构、信息机构以及展览机构、专业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叠加产生的集群效应是刘玉柱非常留恋乐清的主要原因。刘还表示,“曾经有企业出去过,但有的后来又回来了,成本太高。”

  低压电器的产业集群曾经是乐清的优势,但从目前土地偏紧,中小企业扩张受阻的情况看,这似乎又成了这些企业走出去的“绊脚石”。黄少卿并不主张这些企业马上走出乐清,“乐清有很好的产业优势,出去的企业很难获得如此好的环境”。他还强调,如果这些企业去中西部地区,虽然可能拿到土地和税收的优惠,很便宜的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下来,但是交易成本肯定是上去了。刘玉柱也表示,像他们这样的以OEM订单生产为主的企业,如果因为交通运输等原因不能按时交货,可能损失的不仅仅是一笔订单,还包括企业的信用,所以在选择地点时,会非常重视交通是否便利。

  黄少卿认为乐清可能的产业转移方式是,三大巨头产业升级,将部分研发放到上海等更发达的地区,享受人才优势。而中西部地区和其他来乐清招商的地区,是否可以考虑吸引的方式,不只是给土地和税收优惠这样的短期利益,而是完善类似工商管理、公共职能和人员培训这样的制度配套和市场配套,这样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长期的收益,而且降低的是交易成本(某种意义上比生产成本更重要)。

  而类似明基这样的,一个大企业地区转移,然后带动一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地区迁移,黄少卿认为也有难度。“这种方式的一个难题可能是,这个大企业对于带出来的这些小企业有主导权,这些小企业很难取得独立的发展空间。”“在乐清,他们至少选择空间比较大,而跟着大厂商出去,在新的地方没有类似大厂商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保持发展的独立性。”

  人之难题

  刘玉柱不敢把厂房建到外地去,除了上下游的链条问题外,还有一个令他担忧的地方是人。“在乐清,怎么说我们也是本地人,不管我们招的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我们都比较好管理。而出了乐清,到外地去,我们成了外地人,招来的人倒是本地人,不好管理啊。”

  黄少卿认为,这是温州式家族企业走出去的切实难题。“不要说走出国门,现在是走出家门口就有难题了。乐清企业很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原材料采购难度不大,加上低压电器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信达利这样的企业成立之初并不需要很完善的现代制度;但显然现在情况不同了,竞争激烈了,规模要上去,土地也是问题,不论是否走出乐清,信达利和刘玉柱需要重新规划未来。”

  事实上,信达利现在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从生产到技术再到销售均有一个专门的副总负责。以生产副总为例,他下面管理着生产部、生产保证部、计划物流部和采购部,每个部下面又分出相应的课,负责具体操作。刘玉柱表示,他也会聘用外地人担任中层的岗位,并会送相应的员工去学习。但显然这样的信任是以地区为保障的。由于地区的文化约束,流动率不高,天然约束的存在冲淡了对来自管理制度层面约束的要求。但是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建立在基于人口大规模流动、传统约束纽带淡化的基础上,那往往需要来自企业管理制度层面的约束,甚至是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联系在一起的。而乐清的多数企业显然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这也是他们不敢也不愿意离开家门的重要原因。

  黄少卿回忆在他走访温州中小企业的时候,“很多民营企业家跟我说,我们都是靠自己的,别人都不容易靠的上”。如果可以从企业内部治理做起,同时善用地区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或许可以冲出的不只是眼前的“土地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