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软硬兼施本土化之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16:25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鲁娜 北京、上海报道 虽然尚未完全摆脱特富龙危机,杜邦却在中国开始发力大举扩张——扩大在中国的生产与研发规模。 11月22日,杜邦大中国区总裁唐博伟(Thomas G Powell)宣布建设了3年、投资1500万
而此前一天,他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了一项协议,杜邦将在山东省东营经济开发区投入10亿美元建立世界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 这一项目创造了三项纪录——是杜邦成立20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同时也是杜邦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投资项目;对于山东省来说,则是历史上山东省一次性吸引外资最多的项目。 唐博伟表示,2004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了杜邦公司全球销售额的5%,而增长则达到32%,成为杜邦全球第二的高增长市场,是杜邦未来全球策略的关键。而这次战略布局,表明杜邦前中国区总裁查布朗(Charles Brown)一直在中国坚持小步快跑的投资战略正在改变,唐博伟带领的杜邦中国软硬兼施,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生产和研发本土化的大举发力。 投资:从小步快跑到跳跃 去年1月,来到中国将近20年的杜邦为了突出中国市场的地位,将中国区升级为大中国区,而唐博伟主动请缨来到中国担任领导人。 今年5月,唐博伟提出了到2010年把在中国的投资额翻一番的目标,要知道,自1984年进入中国以来杜邦累计投资不过7亿多美元,在中国最大的投资也不过4000万美元左右;当时很少有人想到仅仅半年之后,这项投资10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就使他提前5年完成了投资目标。 根据协议,这个全新钛白粉生产设施项目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美元,其中包括杜邦公司的初始投资、配套供应商的设施投入和后续扩建计划。该独资设施计划于2010年投产,初期年产量20万吨钛白粉,员工人数大约350名。这将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当然,这项计划尚有待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钛白粉是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和造纸行业增白提亮。唐博伟透露,杜邦目前在中国最大的一块业务是工程塑料,其次就是钛白粉业务。据了解,全球市场的钛白粉需求正快速增长,去年价格上涨超过了10%,但目前大量依靠进口。目前,杜邦钛白科技是全球最大的钛白粉制造商,在美国、墨西哥、巴西和中国台湾观音县均设有生产厂,而这次在内地进行这样世界级工厂的建设说明杜邦意在维持其在钛白粉市场的龙头地位。 这样巨型的项目为什么选择了山东东营呢? 杜邦的首席技术官唐乐年(Thomas M Connelly)解释,由于大量的建设,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和将来对钛白粉的需求增长比世界其它地区都要快,几年来,他们一直在亚洲寻找新的厂址。一是由于东营地处京沪等消费市场的中心,二是其临近黄海,与日韩市场接近,日后产品除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方便外销;而且,东营附近有胜利油田,非常有利于原材料的提供;加上有黄河水源和黄河边滩涂地的资源。“在经过8个月谈判和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综合条件最好的东营。”他说。 作为开放以来山东省一次性吸引外资最多的项目,山东和东营的政府也给予这个项目极大的支持。为了吸引杜邦落户,东营将建造一条通向新厂址的25公里铁路,胜利油田也请示上级中石化公司同意新厂落成之后提供每日7万-1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当然,东营做的努力将带来巨大的回报。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初宝杰表示,该项目将至少拉动东营市GDP实现2个点的增长,并带来5亿元税收,同时增加约30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超过1000个间接就业机会。 研发:迟到者起步 “听到任命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是杜邦年轻经理最好的工作之一。”杜邦上海研发中心主任王林说。 据了解,其实数年前,上海、苏州和深圳等地就曾经邀请杜邦将研发放在本地,但杜邦总部当时没有积极回应。直到2003年,杜邦主动找到了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张江高科技园设立研发中心。 目前,这个研发中心仅大楼的建设就要花1500万美元,而未来人员的培训和设备的投入,也将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据说加起来接近2000万美元,未来将发展为400名员工。在现有的100多名员工中,全部是大学以上学历,其中25%是博士学位。 杜邦的首席技术官唐乐年管理着杜邦全球75个研发中心,其中大部分是各个业务部门建立的,上海研发中心成为继瑞士和日本之外,杜邦在海外设立的第三大公司级综合性研发中心。他对上海研发中心显然抱有巨大的希望。 他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响应当地客户的需要,第二个就是和当地的科研界更好的合作。在中国杜邦会加强高分子聚合物研究,因为很多本地客户在这方面比较活跃,生物技术的研究也会在上海中心开展。 而对王林来说,未来每年的挑战都将是不一样的。“第一年我希望整个组织能够以非常安全的方式运作起来。而明年我要做的是确保研究出的技术成果能够真正的帮助公司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