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普方咨询 > 正文
 

新洋务运动的启示 桔与枳关系与西学的本土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7:28 新浪财经

    普方咨询

  还记得在《淮南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故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说的是如果要挪动树木的化,就有可能失去了阴阳的协调,最后枯萎;桔树种在淮南,结出来的果实就是又大又甜的桔子,而种在了淮北,结出的果实就可能是又酸又小的桔子。道理非常简单,任何事务都有其生存与存在的土壤,脱离了他
的土壤,就有可能水土不服。随着科技的进步,搬几颗树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桔树种在淮北,适当的改良一下品种,也可以结出好吃的桔子。但要注意,桔树种在淮北,是经过了若干处理的,比如嫁接、改变其基因……等等措施,而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种植到淮北的。

  这个道理说出来,只要智商不低于20的人都可以理解。但现实中很多人都犯这样的错误,很多人以为找一两个好教练就可以让中

国足球腾飞了,结果交了很多学费不说,还浪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又有些人认为引进几个跨国公司,就带来了技术,结果我们只是引进了作钥匙扣的技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管理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从戊戌变法到改革开放的20年,很多人发现简单的引进技术与设备,是无法强大起来的。于是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学运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企业的崛起,管理学领域内的西学运动风起云涌。去听培训,培训大师张口闭口世界500强,就像当年鲁讯先生讽刺有些人“言必及希腊”一样,“言必及世界500强”;去书店里转转,《摩托罗拉方法》《GE战略》之类的书籍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

  但仔细思考,这里面是否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呢?外国的桔树种到中国来,是否还能长出桔子来?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枳?

  在我们的客户当中,虚心学习的企业数量很多。由于我们是作HR咨询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HR进行的。有一个企业老板非常爱学习,参加了几次外训,在培训中学到了360度评估。而且老师还进行了现场演练与模拟。在培训中,大家模拟对老板进行评估,提出优点缺点,老板感觉非常好,而且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回到企业后,马上在经理层中推出互相评估的考核机制。结果导致经理层之间不太好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由于采用这样的评估方法,所有的经理作事情都谨小慎微,互相之间说话都变得假惺惺的。老板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忽略了两个因素:第一,在培训现场互相评估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厉害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回到企业中去,采用这样的方法就有问题了,因为经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或者潜在的竞争关系。一旦让他们互相提意见就会有两个可能——造成对立或者达成某种默契,这两种局面都不是老板最初所设想的。第二,这样的评估方式要与其他评估方式互相结合来运用,比如,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简单的只是使用这样的方法,会将绩效导向变成了人际关系导向,这与企业的目标背道而驰。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又比如所有的老板看了优秀到卓越后,都在寻找第五级经理人,蔬不知第五级经理人是在统计美国经理的行为特征后得出的,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社会环境与企业环境?当“打造执行力”与“没有任何借口’一夜之间成了企业老板与经理们的口头禅时候,是否想到过美国的工人与员工有什么样的保障,而中国的员工又有什么样的保障。这都是不求甚解,盲目套用西学所犯的错误。

  上面所说的错误,可以理解为不求甚解,但充分理解了“西学”就可以一帆风顺了吗?好像也存在问题。

  朋友在一个企业里作HR总监,公司引进了顾问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咨询,为其设计了KPI体系,项目结束后,公司高层和HR总监都非常开心。以为拿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但操作了一段时间,公司有一定的起色,上上下下欢心鼓舞。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滑坡,甚至比KPI操作之前还要差。找员工访谈后发现,以前没有KPI之前,分工是模糊的,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公司内部的氛围比较好,大家都会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但是,自从有了KPI之后,大家的协作精神明显变差了。因为每个人最多只承担几个KPI,KPI无法评估到所有的工作内容,既然这样,考核运作了一段时间后,员工形成了共识,凡是考核的事情,我就作,不考核的事情,我就不作。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协作精神变差,公司效益滑坡。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管理工具没有本土化的问题。因为KPI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而且是在西方大公司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工具。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1、西方经过了200年的工业革命,工业文明深入人心,员工的敬业精神非常的高,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历史不会超过几十年,从整体上讲我们的员工素质与西方的员工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既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他们用KPI效果就可能好,而在中国运用KPI就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效果或者没有效果。2、既然KPI是从大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他就具有大公司的特点。大公司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专业化分工比较细致,比如:HR部门里面可能会氛围招聘部门,培训部门,而招聘部门下面还会有更加细致的分工,有的管面试,有的管面试问题的设计。但在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中,分工不可能到达这样细致的程度,很多工作界限都是模糊的。要想高度细致的分工必然会带来运作成本的提高,是不现实的,那么,是否就可能导致KPI失效呢?

  在一次培训中,我认识了一位HR经理,在课间他讲述了他的烦恼,公司搞绩效管理一年多了,效果不理想。为了强化绩效管理,公司采取强行排序法,每个部门都要评出个1、2、3名来。政策一出台,好几个部门采取轮流坐庄的对策,大家轮流作第一名,考核形同虚设,因为及时作最后一名,每个月的奖金也少不了多少。其实,方法本身到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忽略了中国的

传统文化。中国人讲“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基于这种文化色彩,大家都害怕作第一。要是经常作第一,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员工也愿意采取轮流坐庄的方法。既然这样,就需要根据这些中国特色来设计绩效管理方案,比如:拉开奖金差距,让奖金的差距足以弥补作第一所带来的麻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拿平衡计分卡来说吧。平衡计分卡传入中国已经有些年头了。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公开资料和培训讲演中谈到的平衡计分卡,但其中充满了悖论:平衡计分卡就是用“财务、顾客、内部、学习”四个角度要求企业,难道不能增加一个合作伙伴角度变成5个、6个角度?平衡计分卡只适用于企业,不适用于企业的基层组织,难道基层组织就不能平衡发展?要根据平衡计分卡的需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难道这不是现代版的削足适履,发展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调整组织结构?甚至有说,平衡计分卡充满神奇的功效,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可以保证企业战略落实和长远发展,那没有发明平衡计分卡之前企业就不是长久发展了嘛?

  这就提出了西学如何本土化的问题。西学诞生于他自身的文化、社会土壤里,他多产生的环境与社会背景是否与我们的环境、人文与社会背景有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根据中国的特点,来引进西学。

  总之,引进桔子树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在引进之前,我们是否应该了解了解桔子树的生长特点,土壤特点,同时还要思考我们自己的土壤特点,气候特点,然后再考虑是否引进一片桔子林,还是引进几颗树,还是引进树苗,还是把桔子树嫁接在别的树木上。只有这样,我们辛苦种的桔子树,才有可能长出桔子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