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纵横:公司并购后人力资源整合对策初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5:17 新浪财经 | |||||||||
北大纵横 合伙人韩杰 近年来,在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并购后整合战略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公司的并购环境和竞争趋势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略并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并购获取技术、人才等知识资源成为并购的主要导向,越来越多的并购企业开始关注人力资源整合,通过对过去人力资源整合实践的
(一)全面认识人力资源整合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未将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放到战略高度加以考虑 在并购实践中,许多企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目标公司的寻找上,放在了收购价格的谈判上,而对接管后的整合工作关注过少。就是对整合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只是在战略整合和财务整合下点功夫,而对人力资源整合工作不甚重视,更不要说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了。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并购之前,只有不到20%的公司考虑到并购后如何将两公司整合到一起。实际上,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企业并购中,如何整合并购双方的人才是并购企业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对比一些企业并购的成败案例,我们可以说,企业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例如:1987年,台湾宏基电脑公司收购了美国生产微型电脑的康点公司,但此后3年累积亏损5亿美元。到1989年,宏基公司只好以撤资告终。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出现了故障。无论收购前后,康点公司均发生了人才断层危机,而宏基公司又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派员填补此成长的缺口,加上上康点公司研究人员流失严重,无奈,宏基被迫宣告并购失败。 2.人力资源整合开始得过晚,并缺乏周密的计划 并购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交易缺口(Transaction Gap);二是转化缺口(Transition Gap)。前者可以通过并购谈判,讨价还价来弥补;而后者需要通过并购整合战略来实现。在并购实践中,许多并购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交易缺口的弥补上,而没有充分重视并购中的管理整合策划,更缺少周密的人力资源整合计划。他们将并购和管理整合作为两个分立的过程,并购协议签订之后,并购过程终止,整合过程开始。一般来讲,并购协议达成之后,他们才开始展开对目标企业的整合工作。这种经验模式表面上看十分合理,甚至理所当然,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缺少效率,整合速率极慢,整合成本很高。而且由于缺少事先周密的计划,使整合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容易使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偏离整个并购的战略方向,后果十分严重。 3.缺乏整合经理对整个整合工作负责 在一个规范的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包括:目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目标公司的中下层员工、并购结束后目标企业的新任经理和并购工作组的成员。其中并购工作组通常是由营销、财务、审计、研发、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抽调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一旦协议达成后,这个工作组就可以迅速解散,成员返回到各自的日常工作中或者进入为下一次并购业务而组建的并购工作组。因此,被并购企业的整合工作实际上常常由新任经理组织开展。但不难发现,这种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一是企业新经理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合工作中去,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职责。与人力资源整合、文化整合工作相比,他更加关心新企业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率等。二是新任经理在企业中的绝对权威极有可能影响整合的顺利进行。因为在整合期间,中下层职工迫切需要了解并购公司的基本业务情况和运行机制,需要有一个能与并购公司进行沟通的桥梁,新任经理的时间、精力有限,要求其进行这些细致的工作并不现实。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引入整合经理这一职务。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整合实践中,许多并购企业都没有引入整合经理这一职务。 4.人力资源整合过程过长 合并是一个充满焦虑的过程,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更是这样。如果用几个月来慢慢变化,就会延长这种不确定性和忧虑,也会削弱或耗尽并购所带来的价值。如果有坏消息,人们更愿意你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们,例如裁员,你要马上通知所有的人,然后告诉他们:“就这些了,不会再有裁员了。”这样他们就放心了。正如斯坦福商学院教授杰夫·雷敦夫在他的《知识导致的差距》一书中提到的1997年城市银行布裁员时,仅宣布将从90000多名员工中解雇9000人,而没有说明哪些人将被裁减,这样感到恐惧的是90000人而不是9000人,这种方式是非常低效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方式在实践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购后:整合过程的权威指导》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员工讨厌冗长的整合过程,这应该是基本常识。因为逐渐过渡的方式会导致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从而达不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5.信息沟通做得不好 在整个整合过程中,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迫切想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想知道新公司未来的发展设想,想知道自己在新公司中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整合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员工得不到这方面的详细信息,相反却是谣言满天飞,使企业内部充满了焦虑、动荡和不安。一方面,并购方没有建立一条顺畅的正式沟通渠道,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都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并购方的经理们也不情愿与被购方的员工进行交流,因为他们无法回答后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这样可能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麦肯锡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购并方离职的员工承认,他们之所以离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关于并购的任何信息,他们不知道并购的最新进展,不知道自己在新机构中的位置,也从来没有指望能够在新公司中得到满意的职位。 6.没能认识到目标公司核心人员的价值 在并购实践中,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最有价值的是员工的生产力、创新能力和知识。一般情况下,早在并购宣布前,猎头公司就在搜寻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一旦宣布并购后有人觉得士气不旺或前途未卜,猎手们马上就会将有价值的员工抢到手。那些富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员工通常最想弄明白的是并购后的企业是什么样子。如果他们对在新组织内是否会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没有信心的话,他们就会寻找其他机会使之事业有成。巴奈特国际公司(Barnett International)的首席信息官(CIO)在一份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刊物《CIO企业杂志》中这样写道:“如果知识和经验用不上的话,那么从并购中获得的最根本的价值就会很快消失。一旦这些资产丢失了(通常是被竞争对手得到了),就不可能再夺回来。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经理都不会让有价值的固定资产这么轻易地落入竞争对手手中。” 以兴发集团对瀛海威的收购为例,在接管完成后,瀛海威公司总经理张树新及其他15名骨干(包括3位副总经理、5位事业部经理和7家分公司总经理)相继辞职,使该公司失去了中国第一批因特网浪潮中的风云人物,兴发集团所得到的除了瀛海威的品牌外,只是一个空壳。 7.整合手段过于单一,忽略对文化的整合 如同其他有机体一样,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存在一定的排他性,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待人处事方法,习惯风气和员工情绪。两企业的合并,必然涉及到高层领导的调整、组织结构的改变、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新制定、工作人员的重新评价、定岗及富余人员的去留,这必然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冲突,有研究认为,并购完成后两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是整合面临的最大困难。可见,文化整合对人力资源整合至关重要,从某种角度讲,文化整合其实就包含在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之中。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人力资源整合实践中,并购企业更加倾向于使用物质激励、高职位激励等整合手段,忽略了文化整合的作用,整合手段尚显单一,而且事倍功半。 (二)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整合对策 1.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 人力资源整合具有很强的实务性,需要考虑并购的具体情况,而且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因此,在整合开始前,需要选择科学的整合模式和程序加以控制。如图1,美国通用电器资本服务公司(GE Capital)在过去进行的一系列成功的管理整合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整合的程序和模式,可供我们借鉴。 整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在开始前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整合的程序,制定整合的计划。当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特殊性,但无论如何,整合的基本阶段、流程、要点却是大同小异的。 2.尽早开始,制定周密的整合计划 在为并购进行尽职调查阶段就应该开始为两个企业日后的整合做打算。虽然有律师和会计负责对有关财务和法律方面进行尽职调查,但还要组成专门的整合小组,负责研究企业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运营现状、客户服务及其他重要业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并购方要聘请专门顾问来研究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与自己企业的相比较。 尽管每一次整合都不尽相同,但有些事情是共通的,需要事先规划。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文化整合策略、沟通策略、企业主管的角色、总部人员的合并、关键人员的筛选、下岗分流计划等。 很多企业制定了100天的整合计划,列出整合第一阶段的重大事项,这对进行并购整合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100天的时间进度表让人对急务、挑战及目标一目了然,也让人感受到热情和力量。同时,也敦促管理小组采取行动,避免因为情绪复杂和个人倾向性而使整个项目处于瘫痪状态。计划中标明进行整合的必要性、程序上所必需的步骤、关键人员的筛选方法、补偿和福利的应急措施、沟通的方式等等。每一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每一份计划都必须保证整合过程与企业的业务远景和战略一致。同时计划中还要列出项目的第一行动方案、任务分配情况、时机、重大事件等等。一个详尽的100天整合计划对整个整合过程是大有帮助的。 3.建立整合领导小组 交易完成后即进入了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的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很容易构筑敌意,即出现了一般所谓的界面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处理过于草率,缺乏权威和适当的方法,很容易造成两个企业的操作管理者“在桌面上争吵不休、在私下里互不合作”,其结果必然是部门之间矛盾重重,整合陷入困境,并购的价值降低,甚至失败。当然,这种问题的出现需要收购方的高层管理者具备有韧性的和启发式的领导艺术,但无论如何,并购方单独组建一个整合领导小组是十分必要的。 从成员构成上看,整合领导小组应由收购方选派的主持工作的管理人员、部分被并购企业员工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该整合领导小组直接向并购方的最高管理层负责,负责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具体职责包括:制定人力资源整合计划、组织人力资源整合计划的实施、沟通双方信息并及时向并购方高层反馈、重大事件的处理等等。当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全部完成以后,这一小组即宣告解散。 4.委派合适的主管人员 在人力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选派合适的主管人员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的最直接、最可靠的办法,也是从本企业选派既具有专业经营管理才能又忠诚于最高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前往被并购企业担任主管。在人员素质上,要求被选派的人员具有较高管理素质,能取得各方面信任,而且精于沟通,懂得管理艺术。否则会给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比如,沟通不畅、矛盾重重、企业原有人才流失、固定客户关系减少等。 在跨行业并购的情况下,如果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业务不很熟悉,并购方也可以考虑留用原企业主管,而通过各种报表及时掌握该组织的经营状况,进行间接的控制。 要注意的是选派人员到目标企业作主管,不应在并购后立即实施,应有一个适应性过渡期。 5.引入专职整合经理 如前所述,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进行整合有诸多难度和微妙之处,一个新的管理职位——整合经理应运而生了,在整合过程中引入专职的整合经理,对很好的完成整合工作大有益处。整合经理一般来源于整合领导小组。整合经理全权负责购并后的整合业务,如将两个企业的业务运作有效组合,确保整合在期限内完成,监督整合后的业绩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负责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使母体企业的员工能容纳被收购企业等等。整合经理的职责可以概况为四个方面:推动整合进程,搭建整合机构,促进社会交流,保证短期见效。 由于并购个案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企业的整合是相同的。因此对整合经理而言,没有固定的职务说明,也没有固定的工作界限,整合经理必须凭借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经验尽快进入角色,自我定义其工作职责,每一天做什么,关注哪方面的问题,与谁联络,如何使价值增值等等。这要求整合经理必须有极强的独立判断能力,还要善于倾听,知道何时介入,使事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母体企业的深入了解也是整合经理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他能够向大家阐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文化,谁有什么样的权限,找谁能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整合经理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人际交往能力强,容易使人产生信任感;(2)对文化差异十分敏感;(3)不拘泥于自己原来日常工作领域的整合,而且应有全局观;(4)对于跨国并购企业的整合,还需具有扎实的外语功底。 6.留住关键人员 并购发生后,被并购企业常常会出现关键人员流失现象。如果关键人员大量流失,甚至等于宣告并购的失败。所以留住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员就成为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的重中之重。 首先,并购企业要明确对人才的态度。并购企业对人才的态度将会影响目标企业职员的去留。如果并购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企业人员将会感觉到继续发展机会的存在,自然愿意留任。 其次,并购企业需要有一套成熟的程序和方法,留住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员。通常,在并购中,即使并购过程进展迅速,在完成之前,员工也已变得焦虑,甚至动态不安。所以,关键的一点是,在购并完成之前,就要使重要员工知道他们的前途如何。在并购消息公开化之前就做到这一点,无疑是最理想的做法。但这往往又是不太可能的,但尽早开始,会大大增加做好这件事情的可能。 双方应及早进行高层管理人员的会晤,就如何留住关键人员进行磋商。双方可以派出数名最高级别的员工,迅速拟定出包括100名左右新公司不可缺少的重要员工名单。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经理人员个人看法的局限性等原因,这份名单的质量可能会打折扣。然后指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稳定这些人员,让他们知道并购方对他们的重视以及在新公司中的发展机会,是相当重要的事情。为了帮助选出所有重要的员工,麦肯锡咨询公司制定了一个简单的矩阵,并称之为“再次招聘矩阵”(如图2),根据这张图,你可以跟踪了解:什么因素能激励员工不跳槽,何时以及以何种手段挽留住他们,谁对员工的稳定负有直接责任等等。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人力薪酬业务的全球执行董事Watson Wyatt曾说:如果你在挽留员工方面花上当初雇佣他们同等的精力,你肯定能成功。 在进行员工筛选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份指导原则加以控制,虽然不同的并购有不同的指导原则,但好的指导原则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1)选出最合适的人才,将两家的强项转变成新公司的资本; 2)严格遵循“能者上”的原则,完全根据候选人的能力、资格、个人发展目标、工作经验是否符合职位要求而定; 3)年龄不应成为影响决定的因素; 4)由整合领导小组负责解决人员筛选中的争议; 5)只有在通过内部筛选仍无法找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才考虑从外部招聘。 第三,并购企业还应采取实质性的激励措施留住关键人员,金钱激励是重要的,这一点,并购企业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若有更好的任用条件,被并购企业人才必然愿意留任。因此,详细的人才留任激励措施,常常成为收购协商中并购双方并注的焦点。荣事达兼并重庆洗衣机总时,就决定把当年利润用于增加员工工资和奖励管理者。这一措施不仅留住了人才,还激发了所有在职职工的积极性的革新精神,有效地开发了沉淀的人力资源。 7.注重文化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文化整合工作,充分发挥文化整合在人力资源整合中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要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的文化进行调查,确定其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再根据并购目标确定文化整合模式,并以此为基准,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迅速完成文化整合。但有一点需要明确,文化整合并不是一定要消灭被并购企业的文化,相反,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属于强势,还应该加以强化,以保证被并购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行。就如IBM保留了莲花公司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一样。在文化整合的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双方企业文化,二是加强沟通,三是促进相互适应。 8.加强沟通 在整个整合的过程中,沟通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整合中出现的许多误解和对抗,都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购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各类信息在正式渠道中的畅通,应有机会让员工清楚整个并购的大致情形,如股权的变化、未来的经营方向等等。通用电气财务公司提倡在员工中间搞一次48小时的闪电沟通,向他们解释合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基本原则、预计利润以及对生产力的影响。思科(Cisco)公司是另一家有丰富并购历史的企业,他们在并购后马上向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发放一份文件夹,内有新企业的拥有者的基本信息,思科高层经理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还有一份8页的图表,用来比较两个企业的假期、退休、保险等福利待遇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做法,可以在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加以应用。 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充满变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并购企业有极强的操作能力,相信并购企业会在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对策,使并购真正成为推动企业价值提升的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