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正文
 

无形的管理资源:中外优秀企业共同的精神文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9:31 《中国市场》

  郑州大学升达学院 朱雪芹

  摘要: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管理资源。本文主要从企业精神的内涵、企业精神的重要性出发,重点探讨中外企业优秀的共同的企业精神。文章整合了中外成功企业的企业精神,以期引发中国企业家们的思考。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核心,它是从企业文化提炼处出来,在企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立场观点和精神支柱。它已经形成,又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亦是一群体意识,可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使职工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可以对职工产生激励力、凝聚力和鞭策力;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企业精神是一种无形的管理资源。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提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它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的一种文化。这些文化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世界大多数成功的企业,不是物质技术设备优越,更重要的是经营管理方法的成功,而这些方法又是企业文化的产物。从IBM、思科和英特尔到中国的海尔最终确定“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客户”的价值取向看,产品竞争是由技术竞争力决定的,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决定的,而制度和物质无非是物化了的企业精神的存在形式。因此,可以说企业精神才是第一竞争力,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谁就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环境,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文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下一些中外优秀企业的精神文化可资借鉴

  一、守信是基础,承若必实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许多陈腐观念受到冲击,同时,诚实守信的道德标尺也遭到破坏,种种失信行为拉响了信用危机的红灯,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现代商业社会是一种契约社会,企业与企业的交往是建立在共同遵守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诚实和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维系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基石。违约、欺诈,不仅给交易各方带来损失,而且还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例如三九集团,在资本运作中,占用上市资金,亏欠银行巨资,失信于股东和相关利益人,结果使经营陷入危机。相反,加拿大的赖克曼帝国,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犹太血统的赖克曼父子在经商中一诺千金,一旦与客户签订完房产投资合同,公司就会毫厘不差的执行。在多伦多的房产圈中有种说法;“只要与赖克曼父子握过手(签订合同),就可以放心睡大觉。”由于赖克曼父子的诚信待客,迎来了赖克曼的欣欣向荣,尽管4年内公司将租金上调350%,而承租者趋之若鹜,他们都希望在房租便宜时签订长期合同,住进房价最高档次最高的加拿大第一大厦,从而奠定了它加拿大第一大房地产企业的地位。

  二、让企业充满爱的精神。

  爱的精神即爱你的顾客、爱你的员工,尽心尽力使他们满意。美国的凯姆朗公司是一家很小的服务性公司。他的业务是为住宅的草坪施肥、喷药。公司的经理杜克遵守父亲传给公司的信条:“我们的人第一,顾客第二,这样做,一切都会顺利”。他不仅要求员工尽心尽力为客户服务,而且时时和员工在一起,和他们谈心,解他们的困难,让员工参与决策,营造环境让职工有家的感觉,在公司工人被称为“草坪养护专家”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尊重。工人们对杜克非常尊重,他们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家”,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为顾客服务。凯姆朗公司员工对客户爱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顾客们常常上班、外出时让公司喷药施肥,顾客回来后据门上留下的纸条来判断凯姆朗公司的人是否为其服务,纸条上写着:“药液未干前请不要在草坪上坐卧。”一句话打动了顾客的心,信任感随之而生。同样,沃尔玛领导人不无感慨的说:企业谁是第一,顾客!但是要想让沃尔玛的所有顾客都当成上帝的话,我们就必须善待和尊重我们的员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给人以爱,赐人以福,而最终爱心和福祉又会回到你身边,何乐而不为?

  三、顺乎民意,合乎人性。

  一个企业的方针政策,顺民心合民意,就会获得企业员工和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企业的营销方略,服务项目合乎民意,就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美国加州曾出现一股淘金热,农夫亚默尔也跑去碰碰运气,矿山上气候干燥,水源奇缺,找金子的人们常常抱怨道:“要是谁愿意给我一杯水,我愿意给他一枚金币。”亚默尔听在心里便打起水的主意,不找金子找水源,结果许多淘金者金子没找到,腰包的钱掏出来让亚默尔赚了。淘金人赚了淘金人的钱,足以启示我们:投以人们最迫切需要的,得到才是最大的。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有感而发:游子跋涉路纵横,饥肠一饭值千金,他年若遇拓荒者,也置茶饭送一程。做生意何尝不是如此?所谓“饥肠送饭,口渴送饮”,既是为人之道,又是生财之道。

  四、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成长和健康。

  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惠普在关心人力资本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惠普拥有多样化的员工及由此而来的多样化的思想,这是惠普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惠普认为,发挥员工多样化优势的前提是每个员工无论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性格取向和身体残疾,都要得到公正待遇。为保证员工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惠普提出,按职业和健康政策,打造环境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短期目标是伤害事故每年递减,长期目标是实现工作场所零伤害事故。在个人成长方面,惠普通过很多项目来帮助员工取得职业和个人生活的双重成功。如惠普专门设立工作生活项目,为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专家咨询,消除压力,放松心情,正确设计自我。正因如此,惠普被美国《商业道德》杂志评为2003 年度100 名最佳企业公民的第二名。

  五、正确决策,巧于运筹。

  决策就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即做事应三思而后行。当今企业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其经营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作业效率,而首先取决于领导者所做的决策。因为决策的失误是方向上的失误,方向是错的,跑的越快,离目标越远,正所谓南辕北辙,出力不讨好。但正确的决策并不是裹足不前、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而是把决策建立在大胆、心细、客观务实的基础上。杜邦公司之所以演变了200 多年的辉煌史,固然与生产军火有关。但更在于他的“金蝉脱壳”之决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杜邦家族被誉为“死亡贩子”,而杜邦帮也成了美国最可恶的名字,可想其处境艰难。企业最直接的出路就是转产,总裁皮埃尔经过深思熟虑大胆决定:要把公司创建成为一个一流的化学工业帝国。这一决策正好抓住美国市场的空白,当时国内投资者关心的是证券、钢铁、汽车,无人想到化学制品的丰厚利润。转产后不久公司集团推出了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产品—尼龙。从此尼龙给杜邦公司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历史证明,大胆正确的决策,就一定能够让企业赢得成功。

  六、开源节流,关注成本。

  经商积累资金的方法之一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收入,开发财源;节流就是减少开支。霍英东先生成功后,有人对他的经历用16字来概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名成利就,爱国爱乡”。大凡成功的商人,在开源的同时与他们的善于积累即节流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没有一元,就没有100元。所以凡事精打细算决不浪费一分钱。该用就用,不该用的决不出一分。美孚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视察一个工厂时,他观察了一会儿5加仑火油罐的封装过程。发现每只油罐用40滴焊料,洛克菲勒对工人说:“你没有试过38滴吗?,用38滴封几个看看行吗?”后来发现用39滴封的一只不漏。从此39滴成了美孚工厂的规格了。因此到晚年,当有人想起这些节约的方法时,他总是自豪的说:一大笔钱,全都是我们这样省出来的。

  七、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共生。

  投之以粟,报之以桃,关注弱势,雪中送炭,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与社会共生,这都是企业精神的范畴。守之者则昌,违之者则亡。世界500强之一的默克公司曾经投入巨资开发生产一种根本不能赚钱的产品用于治疗河盲症,免费送给买不起药的拉美国家的贫民,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痛苦。有人曾问,默克公司为何投巨资开发一种不赚钱的产品时,默克公司的领导人回答是,当公司发现一种新药可以用来治疗一种可以把人折磨疯的疾病时,唯一符合企业伦理的选择是:去开发这一产品,他还说,第三世界的人们会记住默克公司所做的贡献,一定会对公司心存感激。在公司的长期发展中,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此类行为是公司长期战略优势的来源。

  八、企业与环境共赢。

  新型的企业应是遵守社会生态观念,自觉兼顾企业利润、顾客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生产优质的、价格合理的、适合需要的产品,节约资源,消除污染,正确引导消费,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去开拓进取。惠普公司为保护环境,专门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测评指标。这些指标很具体,如:对电力能源消耗、天然气用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废物处理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惠普公司把消除产品、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上的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作为环保的主要内容。为此,公司开发了一套“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力求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减少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惠普为消除供应链上的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供应商纳入其环保体系中,要求供应商和自己采用相同的社会和环境政策。惠普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的战略高度,把他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惠普公司这种对环境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用户的好感,使他们成为企业的忠实支持者和产品的购买者。

  总之,企业精神伦理,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课题,值得企业家们去研究、去探索,并把企业精神建设纳入商业伦理道德规范,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精神文化,结合自身,综合提炼,形成独特的精神理念,并通过持之以恒的践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1、杨鲲鹏.企业创新文化影响模式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4.03 (94)

  2、Warren J Keegan. 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精神文化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