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商务周刊》2005 > 正文
 

球杆是不是越多越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 15:27 《商务周刊》杂志

  □文 缥缈

  在我的朋友中,有几位狂热的高尔夫球迷。记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开始比拼自己的“高杆”,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时间。他们到处搜购新式球杆,反而失去了这项运动的本意:更充分地享受明媚的春光与和煦的太阳。

  看着他们走入自己所设下的“选择性陷阱”,我的心中有点感慨。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地痴迷于球杆而不是球技?

  其实球迷都会以为,球杆是重要的,但是思考的路径却有所不同。一个自由主义者会坚持认为,在高尔夫球场,如果规则只允许大家使用同一根球杆击球,就是对于“市场选择权”的“蚕食”。一个古典派的现实主义者坚决反对他的观点,现实主义者认为,对于游戏本身,球杆的选择并不重要,球杆虽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为此制定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球杆的规则或者制度,才是根本。呵呵,制度。

  问题究意如何?事实上,大家未必明白的是,虽然我们必须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但这是对于“目标选择”而言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面对那些复杂的、超出我们判断能力的工具性的选择。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背着30多根不同类型的球杆,气喘嘘嘘地往来于球洞之间。

  在我看来,市场不可能接受过多的(先不说它有没有什么缺陷)的工具。正如在球场之上,每当球袋之中又增加了一根新的、而且作用极不确定的球杆,都会给我们的头脑以及身体增加一个额外的负荷,甚至引发思维的混乱。

  为了避免这种“多杆现象”发生,我们对于那些新型的“球杆”,也就是新型的技术工具,都要放弃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在于如何决定取与舍。如果是我,我会考虑三个方面。

  首先,这根球杆对于它所设计的那一类型的特殊场合来说,是真的有效吗?

  其次,这根球杆能够充分补偿因使用它而必须放弃的另外一根球杆所产生的效率损失吗?

  第三,这根球杆所对应的“应用概率”究竟如何,它能有多少可以使用的机会?

  最后一条其实最重要。因为我们知道,除了擀面杖以外,世界上各式各样的“高级球杆”太多了。如果某根球杆在30年中只有一次使用机会,那么总是背着这根球杆,就是相当可笑的。如果不是为了蒙人或者炫耀,所有这类“死球杆”,都应被坚决地抛弃——无论它值多少钱,血统如何高贵,也无论它被制作得如何精巧。

  同理可证,在资本市场,我们也有可能遇到此类选择性问题。我们必须懂得,工具的出现,是为了使“市场游戏”变得对我们更加安适、更加方便。如果选择了这一工具,却并没有能够完成预期的目的,则错误在于我们,是我们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换言之,如果我们很容易地就轻信一些工具甚至规则的有效性,责任完全在于自己。

  市场的规则,本来就是最简单的,最实用的,并且已被无数社会实践所证明,这就是“球杆选择”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人多乱,龙多旱,棍子也不是越多越好。我明白很多人不会喜欢这一结论,他们总是把更多规则的建立挂在嘴边。可惜的是,最高的规则,也要经受应用者的检验。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公司治理的理论之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来是“证言结构”。从法理上说,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是资产处置权中的权利侵害,但是,它所能提供的只是工具,而不是结果。举凡利益损害的发生,都需要提交司法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用来“摆摆样子”的,这一游戏规则的惟一目的,是为了打击未经股东批准的资产转移,以此限制代理人任意淘空公司的资产。所以,公司治理结构说到底,是为保证对于相关事宜能有更多的知情人,是为了有利于司法介入,并且保证非常确定的一些人(至少是独立董事)可以提供法律所需要的、基本可信而且具有独立责任的法庭证言。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口口声声公司治理结构的人们,却把这一最重要的部分完全忽略掉了。

  所以,如果我们只谈论工具与规则,而不去诉诸司法援助,那么再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没有用武之地,也会成为一种近乎于无聊的“装饰品”。

  当然我也相信,在每一次改革实践之中,都会有一些球杆是很好使的,也有一些球杆是存有疑问的,而另外一些纯属异想天开,只有它的设计者才会欣赏。

  面对市场的残酷选择,世间的规则,除非特别实用或者根本没用的规则,其他的一切都必然遭到市场的淘汰。市场最终只能保留那些不会妨碍我们的、并且经历过漫长时间的检验而完全能够令我们感到舒适而且好使的“球杆”,淘汰掉所有华而不实的“棍子”。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