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排行榜:黄光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5:51 《中国企业家》 | ||||||||
企业领袖的影响力是财富、权力、远见、活跃度、知名度、美誉度等要素的集中概括。企业领袖更多是通过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权力与财富建立自己的权威。 10 黄光裕 35岁,国美电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鹏润投资董事长 17年前。整整一个上午黄光裕在等一个最终爽约的制造商,那一刻没有人会知道这个18岁的青年在想什么。17年后,2004年5月2日,国内外一百多家制造企业巨头千里迢迢竞相奔赴黄光裕的“峰会”之约。 似乎外界因此才突然间发现这个家电零售商竟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而黄光裕只是将这场盛事淡淡地描述为“只不过请大家过来喝杯茶,商量商量而已。” 2004年一位IT产业界元老摇头叹气说,“整个中国家电全都攥在了这个‘黄面小儿’手上。” 2004年底“黄面小儿”更毫无顾忌地把手伸到了制造商的“禁地”——质量检测,国美实验室对外公布,首批供检的20余家高清电视品牌中仅6家合格!制造商圈子再一次炸了窝。当制造商不得不一步步出让其原有的控制权时,对国美他们的感情更加爱恨交加。 对没有时间安排和家电巨头感情联络,言语谦逊的黄光裕似乎心下深感不足,黄感慨说“时间太紧了。”2004年黄光裕正忙于将大局既定的国美向“两头”拉伸。产品一头向“数码帝国”扩展,为此黄早已频繁赴日。网络一头则由中国大陆、香港扩展至东南亚。为了支撑这一幕渐至高潮的大戏,2004年年中黄光裕将国美筹备于香港的IPO之路,紧急转道“借壳上市”,这使国美的上市时间比原定提前了8到12个月,但黄解释说,“主要原因是再拖下去太耗费精力了。” 当这个零售大鳄在2004年扩张势头更加迅猛时,35岁的掌门人黄光裕却格外心平气和,在黄眼中2004年的国美“很平常,不过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黄甚至在此时半真半假流露出“抽身”之意,“我不想对企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力”、“希望有合适的人替代我”。1999年黄光裕将“可以顺水推舟发展的国美”交给了妹夫张志铭打理,2002年底黄认为国美具备了做更大规模的实力、且需要自己亲自来主持,所以重新出山。 经过这两年大踏步的变革,再次将国美送到另一个可以“顺水推舟”的增长通道时,黄不讳言,“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做企业太忙太累,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中国企业家》:你现在在国美上市公司中个人所占股份高达74.9%,这是不是你对国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根本保障? 黄光裕:我没有特别的看法。股东和经营者应该是两个人,未来谁有能力我让谁做,我还会继续休息。我们不会树立个人主义,也不会高度集权,我们建立的是企业架构、平台。我现在还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但在一定环境下,如果可能我就让他们做了。 《中国企业家》:这两年以国美、大中为首,家电零售产业对上游品牌商加速洗牌过程,很多中、小规模制造商死得很快,2003年家电厂商的平均利润率仅约为2%,你有没有关注到这点? 黄光裕:不是很明显,我想下一步可能会更快。但是并不是因为零售商的崛起造就了他们的灭亡,(零售商)对制造商来讲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他们不能够生存下去,一是管理和经营的不足,另外就是技术的竞争力问题。 应该先了解一下制造商的费用是否在提高,是否具有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利润就非常可观。如果归罪于零售商,那把我们的利润全部给制造商,他们也不足4%,或者连3%都没有,这又能怎样?在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我们只能更多选择后者,我们的上帝是消费者,厂家只不过是我们的上游而已。同样厂家最终的上帝也是消费者,所以关注消费者利益应该是我们合作的前提。 《中国企业家》:这种洗牌可能会从小品牌延伸到大品牌、大企业? 黄光裕:既然有竞争,就有被淘汰或者更进步的可能,这个不排除。 《中国企业家》:2004年国美和格力电器相互抵制,现在回头来看这件事你认为还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黄光裕:从某些角度来讲方式会很多,但是从国美的宗旨和原则来讲,我想只有这条路。他(格力电器)有一个比较好的经销网络,现在企业发展的还好,不愿改变也是可以理解的。各自观念不同,谁对谁错只能由市场最后决断。 《中国企业家》:你成为今年所谓的中国首富后,大家对你的议论一下子增加很多,你觉得现在社会对企业家的各种评价是否恰当? 黄光裕:爱护的还是占很大比例。 《中国企业家》:参与商业令你兴奋的东西是什么? 黄光裕:我甚至感觉没什么兴趣了,可做的事还很多。赚钱呢,有更好的人选就让他们来好了。拥有权力并不是我最终的愿望,我想去做一些没做过的、不懂的事。 (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