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管理 > 《中国企业家》2004 > 正文
 

创始人影响力当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 14:18 《中国企业家》

    创始人影响力当道 我们期待中国企业家新生代影响力的崛起,那可能才是带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化天花板的、可值期待的力量

  策 划/本刊编辑部

  调 查/本刊调研部

  编 辑/李 岷

  采 写/王 琦 葛 清 周 一 程苓峰郭海峰 宋铁军 杜 亮 李 岷

  文/本刊记者 李 岷

  影响力:他们追求,我们追踪

  眼下,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对他的遗产继承有一些想法。他说具体的安排正在相关的法规框架下被推进之中,不便透露。可以说的是,牛根生的一大出发点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私人财富被完整继承到牛家下一代后,他和蒙牛对后世的影响力有可能受损;他要想方设法维护蒙牛未来的长治久安、维护他作为蒙牛创始人的一代声誉和影响力。为此,他宁可在遗产继承问题上作出个人利益的极大让步。

  牛根生是一个追求影响力的极端例子。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他妈妈给他两块钱零花,他就选择将这两块钱给别的小孩,从而能让后者听自己的话。这个习惯和手法保持到了他从商之后:无论是在伊利还是在蒙牛,他都有将自己个人的年终奖或者红利奖给下属的习惯。

  从某个角度来看,牛根生对影响力的追求的确见效了。在今年《中国企业家》推出的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榜上,牛根生的排名比去年又爬升了四位,升至第六名。

  确实,对于那些已在商界卓有成就和声誉的人来说,他们已超越了再去追求、算计个人创富数目多少的阶段,相比个人拥有多少财富,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能支配多少财富和相关资源,从而表达他们对商业的看法。

  自古而今,强人们对影响力的追求是浑然天成、根深蒂固、深植于人性的。和政治家相比,企业家追求的影响力不过是加镀了一层金,而伴随着影响力收获的情感效果可能都是相近的。商业教科书上并没有告诉我们哪项指标适用于反映“影响力”,在投资者那儿,也不会因为企业经营者“影响力”的下降而向他提出质询,但是恰恰是“影响力”,也许最能从根本上解释为何那么多人顶着有可能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以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运气的极限来从事商业活动。

  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相信“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榜”在2003年第一次推出后还能继续立足、且其效应还将持续发酵的原因。

  什么在决定他们的影响力?

  如果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案早三个月发生,柳传志的得分极有可能超过任正非,跃升至首位。事实上,当联想宣布此项收购时,我们的排行工作正要收尾,榜单名次已基本确定,而联想的收购案在最后关头助推了柳传志和杨元庆一把,最终,我们得出了柳传志总排名第2、杨元庆总排名第11的结果。

  在商业世界,影响力有一半可能是潜移默化、源远流长,也有一半可能突然出现、或者突然消失。

  我们来看看2004年有哪些因素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家们的影响力、又是什么将曾经的影响力不留情面地打压了下去。

  影响企业家影响力的热点因素有:

  1、企业的国际化举动,尤其是跨国并购。

  看来国际化已成为商界最为重视、最迫切想得到答案的课题。因此评委们对那些在国际化道路上有独到章法的企业家的打分毫不吝啬。榜上的前四名: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无一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本来柳传志是中国顶尖级企业家里在国际化问题上态度和作法最为保守和谨慎的企业家,也因此部分评委给他的各项打分比去年均有所下跌,谁料到他和联想竟会在年终之时令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借此,柳传志的排名比去年更上层楼。同理,任正非由去年的第6名大踏步前进、当仁不让坐上第1,也是因为他领导的华为在2003年、2004年内在国际化上有不俗表现,不仅顶住了思科的打压,而且就势让华为变成了一个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知名度的公司,海外收入占总收入30%的成绩令多少中国大企业望尘莫及。现在来看,任、柳、张、李四位就像中国本土商界四大高手,自成一派地实践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华为在各条产品线上携手知名跨国公司共闯天下;联想以小吃大、斥巨资收购跨国公司全球业务、心无旁骛地专业化;海尔继续在海外建生产基地、收购不知名的工厂,力推海尔品牌;TCL以和跨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来整合全球相关业务,不同区域使用不同品牌。谁能在各自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顺利,将直接决定他们明年、后年在影响力榜单上的排名。

  同样,谢企华能从去年的21名飙升14位至第7名,也和宝钢在2004年对国际化表现出来的勃勃雄心不无关系。宝钢和巴西某公司在巴西合资建厂,其总投资80亿美元创下了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之最,直接提升了这位“铁娘子”在业界内外的影响力。

  2、登陆资本市场。

  除了李东生一手导演将TCL移分拆在香港上市,另有六位上榜企业家领导的企业在2004年或完成了IPO,或借壳上市成功,而这四位企业家的排名较2003年均有所上升,他们是牛根生(蒙牛乳业)、陈天桥(盛大网络)、黄光裕(国美电器)、宁高宁(华润上华)、马明哲(中国平安)、郭广昌(复地集团),其中陈天桥、黄光裕还是今年第一次入榜。看来,上市的确是提升企业和企业家影响力的一大手段。随着中国公司IPO热潮一波一波涌起,今后估计在本影响力榜上的企业家,恐怕都将是公众公司的老总。资本的放大效应将使那些游离在资本市场之外的公司黯然失色、影响力渐弱。

  3、宏观调控。

  毫无疑问,2004年打压企业家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无它,就是宏观调控。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东方希望的刘永行。试想,如果不遇宏观调控冷风,如果他在包头的电解铝项目能够运营顺利,也许东方希望会被商界奉为民企转型升级成功的一大样本,而获得远超过饲料带给他的影响力。不过……他从去年的24名跌到了25人榜之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钢的谢企华。尽管钢铁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但是就在郭广昌想尽方法死保宁波建龙项目的生存权时,宝钢却能逆势而上,产钢多多、国际合作布局也铺展开来,2004年前三季度宝钢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9%,净利润同比增长34.09%,反倒成为宏观调控的受益者。

  创始人影响力当道

  最有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中,4位企业家(任正非、柳传志、鲁冠球宗庆后)今年刚好60岁,4位企业家(杨元庆、张朝阳马云王文京)今年恰逢四十不惑,经统计,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的平均年龄是47.36岁——这应当是一个企业舵手的黄金年龄。

  不过真正值得注意和推敲的是,25人中,17位都是企业的创始人,其余8位包括6位国企经理人,以及李东生和杨元庆。由此可推测,当下中国的企业家文化的主流仍是创始人文化,企业内外期待、认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现在仍固执地聚焦在第一代企业家身上,哪怕他们已经为自己选定了接班人(经理人)。

  从榜上可引用的例子非常多:柳传志早就将联想集团总裁一职交给了杨元庆,但是如今他们的影响力差距仍相距9个位次;王石如今已是万科的“甩手掌柜”,而且在各种场合都力推总经理郁亮,可是人们还是只认老王的影响力;鲁冠球已经明确让儿子鲁伟鼎接班,但是老爸的光芒还是完全覆盖着儿子;尽管如今的陈峰对海航内部而言可能更像一个精神偶像,但是绝大多数外人还是不知道海航的副董事长、CEO是谁;马明哲请来张子欣作总经理、王文京曾请何经华来作CEO,但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一点都没有冲淡他们自身在企业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

  什么时候我们的评委能真正认可杨元庆们的影响力、影响力榜上不再是一水儿的创始人,我们或许才可说中国企业家文化中新生出了经理人文化——而他们,可能才是带领中国企业突破全球化天花板的、可值期待的力量。

  最后,作为“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的补充,我们还依惯例作了“2004年影响中国的跨国公司榜”。那些从美国、欧洲、日本国土上辐射而至的影响力,正和中国本土企业领袖的影响力一道交相攻战、或者合纵连横,从而深深改变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