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系改制提速 谁是总店新股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0日 19:1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上海报道 新华书店总店涅磐两年的成果——“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很快将在人民大会堂掀起盖头,好日子被用心良苦地定在4月24日。 68年前,也是这一天,新华书店的前身新华书局在延安创立,随后,第一家新华书店
自2002年起,各地新华书店开始了前所未有的股份制和区域集团化改造,与此相伴,中国出版发行领域对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在逐步开放,一些新政策的力度之大,甚至超出外界预料。 不过,只有一家名为PACPOLY的英国投资公司有幸成为老字号的新华书店变革中迄今惟一的外资参与者。 10个新股东 尽管新华书店总店改制获批的消息近日才被透露出来,但记者查询国家工商总局的外企登记资料,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今年1月5日已通过设立登记。 有趣的是,股东里这家中文名叫派可多的PACPOLY公司显然并不为业界所熟悉。“没听说过”是记者就此采访专业人士时得到的普遍回应。新华书店总店方面也不愿透露有关这家公司的背景信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所能查到的有关PACPOLY的信息,基本上都来自一家同名美国化工企业。 这似乎与政策机构当初的思路有些不一样,200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官员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发行领域的引资对象,希望是在国际市场有实力、有经验、信誉好的大公司。 “这一点应该没有改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魏玉山说,“我们的国有发行机构实际上并不缺钱。”业界由此分析,PACPOLY很可能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出现,因为新华书店总店近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上市。 新成立的“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共有11家股东,除了新华书店总店剥离核心的图书发行业务,以40%股份占据第一大股东位置,PACPOLY占27%股份,还有另有两家位于北京的民营资本占30%股份,剩下的3%股份由包括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在内的7家国有出版社持有。 这7家出版社与新华书店均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后者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4月成立的国家级大型出版机构。 当年4月,新华书店总店正式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即开始着手进行股份制改造。 2003年9月,新华书店总店与中国出版集团所属的另两家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国家邮政局所属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中邮邮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成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由中国出版集团控股。 2004年4月,国务院下文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明确了其下属出版发行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此举被看作是当年出版业的头等大事。 在此背景下,去年8月底,新华书店总店曾对外披露,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制后将向国内外投资者出售60%的股权,并计划从国内或海外资本市场中选择“最成熟的上市地点”。根据当时披露的股份制改造方向,新华书店总店的合资公司至少要包括5家以上出资方。 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国内图书连锁经营网络同期也开始启动。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表示,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的目标是:在5年内,形成包括辽宁、上海、武汉、成都、西安、广州六大区域配送中心,1000家以上连锁店在内的全国性发行网络,力争年销售金额达到30个亿。 斯时,新华书店总店已初步形成国内连锁网络近200家。不过,这200家中,属于新华书店总店直营的不足一成。事实上,与一些区域实力新华书店相比,因为缺乏自己的网络,新华书店总店的资产并不具优势。 目前,新华书店总店拥有固定资产逾3亿元,营销面积及仓储场地近8万平方米,年物流吞吐能力20亿元。新华书店总店办公室主任张雅山表示,新成立的合资公司未来与总店经营业务“基本一致”。 “新华系”改造加速 早在200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下发了《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华书店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并希望试点单位能够在3年内完成这一工作,以应对未来图书市场竞争格局。 全国2700多家新华书店的1.4万个网点、近15万职工和上百亿资产,由此进入转制跑道。而新华书店总店的上级公司新华发行集团总公司,与浙江、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和上海六省市的新华发行集团被确定为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全国试点发行集团。 不过,原计划2004年完成的“新华系”股份制改造工作实际进程被推迟。除了事业单位改企业所必然面临的困难外,“新华系”改革中的一大尴尬在于,“新华书店”品牌的产权不明——全国有2700余家叫做“新华书店”的法人单位,而这些单位又按照地域划分为不同归属的国有资产。 新华书店系形成于1951年,当时,新华书店在北京成立新华书店总店,由总店统一领导管理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各省店则负责县级店管理。1987年,新华书店总店开始把各地新华书店移交给当地新闻出版局管理,此后,总店和各地新华书店除名称一致外,彼此运营完全独立。总店隶属于新闻出版署,和各地新华书店在业务关系上平行运作;各省店则隶属当地新闻出版局,成为本省新华系的行政管理店和批发店,地方割据局面由此形成。 2001年10月,国家对中小学教材出版进行招投标试点,新华书店总发行的垄断破冰。随着被戏称“二渠道”的民营书店迅速崛起,在教材之外的图书领域,民营发行销量已同新华书店不分伯仲。 2002年后,各省纷纷成立发行集团,以新华书店省店为核心,整合省内新华系原有资源,进行系统内连锁。地方割据仍难突破。 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中 宣部开始全力推动解决发行业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发行管理司司长刘波表示,对新华书店的股份制改造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是在各省内改组新华书店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股份制新华发行集团,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第二阶段是通过相邻省区新华发行集团之间的股份置换或资产整合,形成以资产为纽带、跨省经营的区域性发行集团联合体,发起设立区域性上市发行公司;第三阶段是各区域性发行集团寻求与当地资本及国内、国际资本之间股权合作,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发展成全国性和跨国性的出版物发行集团。 一些地方新华书店已按照上述路径探索,并开始跨省扩张。目前,四川、江苏、上海等各家试点集团都在纷纷加快改革步伐,希望“率先改制,率先上市”,力争成为“新华书店第一股”。 改制较为彻底的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本月将成立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力争一年内发行A股,实现集团主营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据集团办公室杨主任介绍,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将囊括集团旗下的一般图书和音像产品连锁经营、教材教辅发行及印刷、物流配送等业务,净资产达到11亿元。 ·观察· 书业“围城” 下个月,由浙江省新华发行集团投资1亿元的“博库书城”将在上海开业,这是浙江新华书店跨省扩张的一枚重要棋子。 2003年,浙江新华书店就在江苏徐州开出了首家跨省连锁店。去年10月,江苏新华书店的首家省外直营连锁店万卷书城也在浙江义乌开业。苏浙两家新华系率先开抢长三角书市蛋糕。 按照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伟的设想,博库作为自有品牌将被做大,浙江新华书店则作为控股母公司退至后台。 这些地方新华书店推出自有品牌,除了跨省经营的需要,也是担心新华书店这个“大锅饭”品牌受损于同宗经营不善。 为了打破地方割据局面,国家也一再鼓励新华书店异地连锁经营,最终形成几个实力雄厚的图书发行集团,以应对外资进入。去年12月1日起,我国已对外资开放图书零售市场,明年外资投资国内书刊发行领域将不受任何限制。 不过,外资真正进入还有不少功课要做。香港TOM集团便是一例。去年8月,TOM集团CEO王先先高调表示,正与多家省级新华书店接触,以一个省或直辖市发行网络的价值计,第一笔参股资金少则3亿~4亿,多则8亿~10亿,TOM计划对新华书店网络在一两个省或两三个省间进行区域整合。但随着去年11月受挫上海新华书店竞标,这家公司对内地市场态度发生微妙变化。 “两三年前我们对平面媒体市场的判断是有机会,但现在看来,这些机会不一定属于TOM,”王先先在3月中旬接受本报采访时无奈表示,“我们花了很大代价进行投标,最后被一个不从事传媒行业的公司以比较好的条件拿走,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民间资本在这个领域也遇到了让自己却步的问题。曾被认为是新华书店合资重组“第一家”的杭州宋城集团也悄然退出了浙江新华书店重组,后者现已将谈判对象锁定当地国资,欲将自身股份改制为国有多元化。 按照双方2003年11月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宋城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成为浙江省新华书店第二大股东,以5亿元现金在改制后新公司中占股40%,浙江新华书店以净资产(含固定资产及品牌无形资产)折资占股60%。 但知情人士说,资产评估结果出来后,宋城需要支付的费用增加一倍,达到10亿元现金,因此放弃进一步探讨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