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销售管理 > 正文
 

你是否善于倾听顾客声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0:43 《财经时报》

  刘常勇/文

  倾听顾客声音,满足顾客需求,是营销管理与新产品开发流程中一再强调的重点。不幸的是,许多企业依据顾客需求所开发的新产品,竟然销售无门,黯然下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一家通讯设备公司,上世纪90年代后期曾调查顾客对于电话功能的需求,发现许多顾客希望与远方亲人打电话的同时,也能看到影像。于是该公司依据这项顾客需求
,开发出可传送影像的家用电话。但是新产品上市后,虽然获得许多的创新大奖,销路却非常惨淡,最后不得不结束这个产品。

  2000年网络泡沫化后结束营业的明日电子报,它的创新构想受到顾客欢迎。不过顾客虽然非常喜欢这项创新服务,却不愿意付费来支持它的生存。显然倾听顾客声音的创新产品开发,并不保证能获利。

  每年企业都耗费巨资进行市场调查,包括大量的焦点顾客访谈,为的是经由倾听顾客的声音,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当然,“倾听顾客需求”的观念并非错误,关键还是企业应如何接收、判断、过滤顾客所发出来的意见。

  顾客声音有局限性

  顾客的声音不尽然永远是对的,因为顾客是依据有限的经验与知识条件,提出个人的观点与建议,显然有局限性。尤其企业开发的若是变化较大的创新产品,顾客因为对于新领域的产品知识与需求经验几乎是一无所知,当然他的意见也就帮助不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的顾客声音,可能有以下两个盲点:1.功能僵固性。人们对于每一种产品与服务的功能,已经预先存在一种僵固的想法,这些想法很难加以改变。例如:计算机输入要使用键盘、瓶盖要旋转打开或撬开、电话用来与远方亲友讲话等等,但目前许多创新产品设计,其实已经突破这种功能僵固性的限制。

  2.在各种需求矛盾的情境下,通常顾客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需求情境下,企业不应依赖顾客提出产品的解决方案。例如:母亲既不希望婴儿睡觉时包尿片,也不想尿湿被子,这种既不需要包尿片,又不会尿湿被子的解决方案,就需要企业产品设计人员的专业与创意。

  许多小额投资者,既没有充裕的资金,也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来源,但他们想投资国际股市,以及操作外汇获利,这样的金融商品构想,也要靠专家才能提出有效的产品方案。

  理解消费实际情境

  因此,进行顾客意见调查或顾客访谈时,不应期待顾客为未来的新产品功能与设计方案提出答案,而应该更专注于顾客需求的本质。例如开发电动工具的厂商,不应询问顾客需要多少功率、多大尺寸、多长电池寿命的电动钻头,而要询问顾客为何要使用这项工具、使用的场合与情境,如此才能得到更多更有用的顾客需求信息。

  另外一种在行为科学经常采用的方法—同理心设计观(Empathic Design),强调站在顾客的立场,发掘对顾客真正有利的需求。例如,一项针对超市购物推车的设计改进方案,发现若在推车上设置一个可移动的购物篮,可便利顾客将购物车放置于某一固定位置,只须提着小篮即可在人群拥挤的货架附近选购,并运用小篮将货物携回购物车。这样的设计观念,明显是站在便利顾客在拥挤超市采购商品的立场,当然比较容易产生能够创造顾客价值的设计方案。

  倾听顾客声音,是产品创新开发必须重视的手段,不过如何知觉顾客声音与真正需求之间的落差,并且发掘顾客未说出来的需求,将是产品创新开发的最大挑战,显然单纯倾听顾客声音,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统计数字显示,经过详细市场调查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仍有半数以失败收场。为什么依据顾客属性与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最后还是无法满足顾客的真正需求,主要原因是,企业过度依赖顾客的声音,未能善尽经理人应有的专业直觉。

  总之,创新除了需要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也需要发掘未来顾客的需求。但是现有顾客,未必能够清楚陈述他们尚未被满足的需求;而如果连未来顾客在哪里都不知道,当然更难发掘他们的需求。

  虽然倾听顾客声音是改进创新的必要手段,不过企业不能完全依赖顾客告诉你如何改进创新。经理人要做好创新的工作,除了倾听顾客声音,还需要掌握顾客需求的本质,理解顾客消费的实际情境,发掘尚未消费的顾客群,并运用专业直觉开发更符合顾客需求、引领未来消费趋势的创新产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营销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