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销售管理 > 行业专题--展览业 > 正文
 

联合参展借展推展:参展商的新花招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2:14 中国经营报

  作者:徐雅玲

  单枪匹马地在重大展会上露面,既耗费钱财,又达不到引人瞩目的展示交易效果。如今的参展商已开始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去参展的做法,与合作伙伴实行联合参展,一起摆出大展台来壮大声势。在不久前成都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记者就看到了类似的场面。当时展会上,可以看到,除了四川各大名酒企业精心布置的展位以外
,更多的是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的联合展位,展位分别陈列着这些国家或地区多个知名品牌的酒类。

  那次展会,这些以国家代表团作为一个参展展位的展商,主要分成两个大类:一类由当地行业协会牵头;一类则由当地政府出面组织。他们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酒品牌整合在一起,统一报名参加这次展会。根据记者的观察,行业协会参加展览看中的是消费市场,主要希望和参会的经销商达成合作关系;政府组织更多的则是以推广该国家和地区的品牌为主,进行行业交流和文化传播是其主要目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分会会务信息部王部长在展会上告诉记者,这个展会最注重的是“大型企业品牌的塑造和各国代表团之间的行业推广,现场交易并不是其最主要的目的。”

  联合参展更有影响力

  “将众多品牌联合陈列在一个展位做宣传,肯定比单一的品牌陈列更有影响力,特别是出席这种在国外举行的展会。”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陈崇爱在这次展会上告诉记者。“不管哪种组织形式,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参展成本,同时提升影响力。”陈崇爱说。

  刘永哲是澳大利亚沃尔逊葡萄酒集团的中国区首席代表,他在澳大利亚代表团的展位前告诉记者,该集团来参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协助代表团做好整体品牌的推广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并且将展会上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总部,做好该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下一步战略。

  据记者了解,将一个国家品牌联合起来参展,也让参会的经销商省了不少麻烦。一位主要销售西班牙酒类产品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在国内市场做洋酒销售,最好要选择国外同一个区域的酒,否则推广起来成本会较高。以前他们参会时因为相同国家或地区的酒没有集中在一起联合参展,所以很是麻烦,现场谈判效率不高。

  参展是为了自己招展

  另外,在那次展会的现场,记者还看到另一种参展商的参展招数,即参展商来参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下一步主办的展会招商。在香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的不陈列任何样品的展位上,该公司董事长张伟雄告诉记者:“我们参展就是为了在酒博会上推广我们2005年在香港举办的第11届亚洲国际食品及饮料、餐饮设备、供应及科技展览会。”而在前面提到的那些国家或地区代表团的展台,人们看到,除了集中陈列酒类产品外,也有部分工作人员向参会代表散发明年在这些国家举行的品牌展会的相关资料和邀请函。

  与香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相比,在酒博会上,西班牙代表团除了陈列酒品外,推广该国的葡萄酒展就成了其兼职工作。“我们参加酒博会不需要向主办方交纳会展费用,作为交换,2005年主办方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也可免费获得一个在西班牙葡萄酒展上推广其下一届酒博会和中国名酒展的展位。”西班牙国际葡萄酒展中国代表陈佳告诉记者。实际上,大多数国家代表团在本届酒博会上都获得了免费参展的资格,来推广各国下一届的酒类展会,作为交换,中国酒博会也可以在这些国家今后举办的那次酒类展览中免费获得相同的展位。这样很多个国家一起,共同达成了所谓的“姐妹联盟”。

  事实上,这样的“姐妹联盟”在其他行业也同样实用。据了解,该种联盟最早出现在2000年国际服装展,之后便慢慢推广开来。但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样的“姐妹联盟”只能适用于快速消费品行业,例如服装、食品、酒类、日化用品等,而类似机械、能源等行业展会,由于会展周期过长,更新较慢,就很难采用这个方式来相互推广。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