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品牌 > 正文
 

威海 打造绿色宜居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14:33 《中国商界》杂志

  东方海/综合整理

  天生丽质与环境立市

  有人说,威海是个天生丽质的大姑娘,的确,每一个初到威海的人都有此感。当地人告诉记者,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1000公里,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
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这里自然风光美丽,陆上山清、水秀、林密,海滨滩平、沙细、礁奇,沿海水域分布着近百个大小岛屿和漂亮的海湾。

  与青山相伴,与大海相连,一到夏天,威海的海边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千斛珠玉,万顷碧浪,不禁让人“游”兴大发。酣畅淋漓间,烦恼和不快皆随风而去。累了,坐在岸边小憩片刻,遥看海风中摇曳的帆船,海面上腾空的跳鱼,时栖时飞的海鸥和沙滩上嬉戏的小蟹,让人心旷神怡。

  在1987年成立地级市之前,威海是一个海边小城,有一套顺口溜这样形容:“一条马路两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一个警察满街跑,一家熬鱼半城腥。”人口不足7万,城市规划建设基本谈不上,只有几个破旧的小楼竖立在城市中心,海边有打鱼的小船和织网的渔民。

  这样一块天赐宝地如何开发利用,是摆在成立地级市第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抉择。威海到底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决策者们面临三重压力:在国际贸易中,环境这个“绿色壁垒”限制愈来愈严;国内,环境保护早就成为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业已启动;同时,寻求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成为解决温饱后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几经周折,多番论证,决策者们终于下定决心: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新兴城市刚起步时,最大的诱惑就是招商引资。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某集团计划投资2.5亿美元在威海建水泥厂,因为污染,最终被“一票否决”。据统计,威海建市以来因污染而拒绝的项目有210多个,合计资金有70亿元之巨。

  1996年国家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威海迅速确立了“环保优先”的原则,“环境立市”的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作为兼容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保证,贯穿在社会经济的各项事务中。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发展规划,都以环境资源的特点与承载力为依据,不经过专家的环保论证,市委班子不讨论、不研究、不拍板。

  从保护环境怕破坏,到利用环境求发展,又是一个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发挥自身优势;要发挥优势,首先要定位优势。威海的优势是什么?是优美的自然环境。

  1999年4月,《中国威海》的城市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第三、第四套节目播出后,立即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2001年,第二版城市形象广告播出;2002年城市形象广告通过凤凰卫视在欧洲、美洲落地,2003年,城市形象广告登上了飞机,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广告。威海是在电视上做城市形象广告的第一家,也是在飞机电视上做广告的第一家。

  “环境牌”打响了,“山海经”念活了。城市形象广告播出的第一年,来威海旅游的人数就几乎翻了一番。许多其他城市想都不敢想的荣誉也纷至沓来: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1996年和2000年曾两度获得联合国颁发的“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威海先后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全省第一个省级“园林城市”群,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最适合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品牌越来越响亮。2005年威海市还被评为“2005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首、“2005内地城市投资环境排行榜”第20位和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十大中国旅游城市之一。

  城市花园与花园城市

  威海人告诉记者,新建的威海公园是免费向游人,漫步在美丽的花园城市,记者感到最大的公园不就是这个城市本身吗?

  走在威海整洁的大街上,记者发现城市环境并没有因发展而变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依旧,就像古诗形容的那样:“一水湾环山四围,仿佛桃园人住处”。

  规划建设城市,把花园绿地作为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这是绝大多数城市走过和正在走的路,而威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威海不是“在城市里建花园”,而是“在花园里建城市”,城市建设不求规模,但求精美,前提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漫步市内各个角落,可谓是满目皆绿,处处飘香。难怪新加坡谘政李光耀曾说:“我一到威海,就感觉像回到了新加坡。”

  在城市规划上,威海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自然地貌,采取沿海岸线,环绕山头的簇群式结构,巧妙地将建筑物分布于山海之间,形成了“山在海中、城在山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格局。巧妙的楼宇布局,精致的建筑风格,令许多外地来威海旅游的游客发出啧啧赞叹:威海,简直就是一座山水环绕着的大花园!

  海是威海的怀抱。长长的海岸线,被威海人套上了绿色的花环,公园一个连一个,其中最大的是威海公园,近70万平方米,以海为题分为几个各有特色的区域,总体上突出人文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山是威海的依托。威海地处山东丘陵,起伏的山丘给城市带来了层次变化,也增加了建设难度。威海有严格的建筑控制等高线,禁止建筑物超出,遮住翠绿的山包。在威海市区可以明显看到高处是绿的山尖,中间是红瓦淡墙的建筑,低处是蔚蓝的大海,“三重奏”明快又和谐。

  广场,被人们喻为“城市客厅”。威海人不但把这个“客厅”建得美、建得多、建得大、建得有现代气魄,更重要的是威海人赋予广场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极富现代气息和魅力的音乐喷泉广场──人民广场,白鸽、绿草、铜像相呼应的环翠楼广场,充满拼搏向上精神的威海卫广场等,已经成为威海城市的标志。

  十五期间,威海建成了海滨、海港等11个开放式公园及一批社区花园,新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体育场等公益设施,新增日供水能力7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到200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提高了8个百分点。大片的森林、绿地为净化威海城的空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之为“威海之肺”。

  环保政府与平民环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滨花园城市的绿色生活,将威海人的心灵熏陶得恰如那一望无际的碧海,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记者在威海听到了两个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

  一位叫谷成的农民,原来一直跟果树打交道;改革开放后,他成为整个胶东半岛靠发展房地产致富的第一人。随后他却转向环保,经过几年努力,尽管倾其所有,一个荒山野岭在他手中魔术般地变成了“中华环保园”。为此,谷成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

  在威海荣成市成山卫镇附近,荣成28中学退休地理教师李明伟为保护白天鹅带领学生,苦口婆心地劝阻捕杀者,小心翼翼地救治受伤天鹅;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撰写的《天鹅越冬地的新发现》一文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引起了国内专家学者的注意。李明伟保护天鹅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学生,特别是袁学顺。为了保护救治天鹅,20多年来他已花进去十几万元,现在是举债过日子;可是他义务救助的受伤天鹅超过300只,因此老袁被称为“天鹅卫士”。令人欣慰的是,在老袁的带动下,现在加入保护天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

  靠“绿色宜居城市”品牌的打造,威海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高。近乎苛刻的环保要求不但没有“吓走外商”,外商反而纷至沓来:仅在威海常住的外商就超过3000多人,“十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6亿美元,是“九五”期间的4倍,年均增长41.9%。对内,宜人的环境、合理的规划迅速催化了房地产等相关行业,据估算,仅海滨南路的建成就可使附近地段增值10亿元;对外,良好的城市形象带来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去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5.5亿元,年均增长17.5%。

  正是威海人智慧地打造与营造,威海这块璞玉才被全国乃至全世界所识。而这绿色海岛花园小城正以其独具匠心的城市品牌打造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投资创业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