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陈惠湘:在探索中国企业转型路上边走边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02:44 第一财经日报
叶国靖 周晰 2005年底,陈惠湘潜居在上海的一家酒店里,不分昼夜地写作一本名为《突破拐点》的新书。他昏天黑地持续不断地工作,写得颈椎痛得难以支撑,只好每天下午去做一个小时的中医按摩,按摩完了接着写。这本书完成之后,陈惠湘也像得了一场大病一样。 这本书写完之后,他又开始了另一本书的写作。这本书的写作就要轻松得多,大多是在深入企业做咨询路途中的飞机上写的,这些千把字的短文在《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个专栏——“飞行日记”上发表。陈惠湘将这些专栏文字结集,这便成了他的新书《边走边想》。 陈惠湘认为,如果说《突破拐点》是用一种凝重的方式系统阐述企业的结构变革理论的话,那么《边走边想》则是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告诉你一个又一个可以改变你管理理念的精彩断想。 “边走边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惠湘凭借一本《联想为什么》名扬天下,正版发行超过30万册,创下20世纪90年代此类图书的最高纪录。这个“名”让他有机会走访400多家企业,直面这些企业的领导者,从而为他对中国企业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异常真实的宝贵资料。 陈惠湘推出他的第二本书《中国企业批判》也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本书出版之后,陈惠湘到成都去做活动,刚刚分家的刘永行托人,把陈惠湘接到一个简陋的开发区平房中,深谈了一上午,关于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团队修炼等棘手问题。 更有甚者,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老板上一次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亚运村见到了陈惠湘,居然能大段地背《中国企业批判》,说他看过书后,在企业内部搞了一次“口子窖批判”,反省自己。 陈惠湘认为自己能够得到企业家的认同,是基于近400家境内外企业的走访基础上。他说:“其实,当初离开联想去创办公司,并不是为了自己的财富梦,而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管理,通过在联想的经历,加上看书,我发现需要创业的实践来支撑自己的研究。” 1999年,陈惠湘红极一时,但是他给自己下的定义是:江郎才尽。“没有积累了,三年写了三本书,每本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已经不容易了,也因此空洞了。” 2000年以前,陈惠湘觉得别人给他戴“学者”的帽子心里很没底,“因为我的教育背景和理论基础都还不够,可现在觉得自己当之无愧是中国的管理学者,因为我的研究方式和道路恰恰击中了中国管理研究薄弱的地方,其实,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悲哀。” 2000年,陈惠湘开始做咨询,并开始出任一家大型公司的CEO,那段经历又让他找到了作研究的感觉。他说:“我觉得自己又在积累了,我自己的研究生命至少还有10年——这并不是说这10年里我不用积累了,老本可以吃10年——而是说10年后,如果身体允许,我还可以作研究。” “我的很多体验,包括去联想、后来离开联想再自己办公司、写书,这些体验是研究成果的基础。毕竟,任何体验总是有代价的。”陈惠湘倒是坦然。 2003年,上海一家投资集团董事长邀请他去做CEO,之前也有企业邀请他去,他一直都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做咨询服务,是个“师爷”的角色。这是一家刚改制的国有企业,有许多问题需要厘清,董事长的一句话挑战了陈惠湘:“你整天研究企业变革理论,还不如到我这里来实践一下!” 董事长和陈惠湘达成了一个阶段性要约,在企业中实践他的“中国企业三重结构变革理论”。陈惠湘按照他的理想实施了企业的战略、组织变革,把销售额从不到10亿元提升到30亿元,获得了难得的第一体验。 在企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陈惠湘说自己关于企业变革的理论也不断变得系统、清晰起来,他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于是辞职开始写作。 实践出真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导师彭剑锋,为了自己的研究,辞职去开咨询公司——华夏基石咨询集团。对此陈惠湘表示认同,“我想他办公司决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财务问题,而是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是对自己研究方法的一种追求。” 陈惠湘认为,这种事情在美国很常见,很多知名商学院的教授每年都会有时间给公司做咨询,甚至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可以保持自己研究的源泉,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研究者很少。 “更多的人满足于做翻译家,把自己在国外导师讲过的、知名管理学者的理论介绍过来,这种工作也有意义,但是问题在于,目前中国企业的经营实践要实现的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去年底,陈惠湘到日本,参观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参观了松下基于视听AV技术的家庭未来生活体验室之后交流时,松下高管告诉他,松下想在5年内把利润率从5%提高到10%。 陈惠湘提出了两个疑问:“松下的未来家庭是基于它目前的核心技术AV,对于通信、网络设计很少,那么,未来真的是这样吗?二是要实现利润率的目标,有两种可能,要么松下的核心业务已经不是现在的AV产品,而转变成环保、新能源的产品,松下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松下;如果核心业务还是AV产品,那么要实现利润目标,在技术上松下要面对三星、飞利浦等,在成本上将面对大量的中国企业,怎么解决呢?” 让在场的好几个VP很惊讶,表示“您说得很好,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我的东西对别人有用,我很欣慰。别人对我的尊重、回报,是我继续研究的源泉。中国几百个企业家都是我的老师,我做的事就是拜访他们,把他们经营管理实践获得,发现其中的规律,成为我的研究成果,再回报给社会。”陈惠湘如是说。 相关 陈惠湘的“管理流行语” 突破自恋是中国企业领导人面对的第一个拐点。 创业型公司依靠演员,领导人就是这个舞台上最大的明星,他演好了,戏就好了;成长型公司依靠导演,导演好,演员就好;成熟型公司依靠制片人,制片人好,导演就好。 企业实现由“人”到“从”到“众”的进步,真正的龙头问题是领导人的自我超越。 创业家与企业家的一个根本性不同在于,企业家具备一种创建和完善组织的领导能力;而创业家则可能是一个单打独斗的侠客。 一只眼睛看战略,一直眼睛看组织。看组织的这只眼睛不能色盲,不能老花,不能近视。 不创造市场是等死,创造市场可能会死,但也可能会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