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公司管治:谁来管,怎么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16:25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堂堂西门子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执法人员搜查,这样的场景如果写在剧本里,估计会被任何一个理智的时刻看紧自己钱包的电影公司老板批为无稽之谈,可是它偏偏出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还不止这样,截至上个星期,当地检查机关查明的该公司涉嫌行贿的款项已经达到2亿欧元,并且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很难想象,一个公司的财力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让人相信,一个理应理智的时刻看紧自己钱包的老板可能忽略了这样一笔钱的去向。然后,如同9月里惠普公司爆出“监听门”以后我们所看见的那样,各国媒体,主要是财经媒体,开始连篇累牍进行报道,“公司管治”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就跟剧本的闪回镜头差不多。记得惠普公司宣布在年底终止其CEO的合约那天,北京时间已经是晚上,正好可以安心收看美国各大财经频道在纽约上午的灿烂阳光里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新闻和评论应有尽有,配发的标题几乎全部带着“突发新闻”的字样。当时还一边看电视,一边几乎是信口开河地跟一位财经报纸的编辑说,估计明天的美国报纸财经版就要充斥关于公司管治的文章,跟当年一直带着“经营模范”光环的安然公司轰然倒掉之后一样;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意识到,华尔街基本上就是这个反应模式,先是爆出突发新闻,一惊,然后就是回过神来,开始一本正经讨论“公司管治”这个宏大命题。

  当然,若说跟安然事件以后我们看到的许多评论相比,围绕惠普事件而展开的评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可能也是有失偏颇。比如同样针对熟悉内情的公司成员向媒体通风报信这个动作,在安然事件,泄密者成为英雄,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人为最终揭开事实的真相立了大功;而在惠普事件,不止一个评论员提出异议,认为泄密者首先应该受到谴责,因为这个人作为惠普董事会成员,明明知道董事会只有在维护开诚布公的讨论气氛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基于集体智慧做出最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而这也是设立董事会的根本目的,却偏偏利用泄密这种手段,使董事会成员开始有所顾忌,无法继续畅所欲言,这才是最损害股东权益的错误,也最应该受到惩罚。

  但这只是旁观者层面的进步。若说“吃一堑,长一智”,这种进步好像没有普遍地出现在当事人也就是公司的层面。不然也就不会看见丑闻从安然到惠普再到西门子一再地揭发,财经频道也一再地可以做突发新闻。

  回到西门子事件,据报道,该公司已在事发之后不久宣布修改内部

审计制度,并且设立全职监察官的职位,其目的大概也是要向公众表示自己得到非常深刻的教训,试图做一点亡羊补牢的工作。

  “全职监察官”这个名称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可能因为曾经关注2004年纽约时报记者造假事件,第一时间想起来,在那以后,纽约时报也宣布设立一个新的职位,具体名称叫做读者编辑,其实质就是全职监察员。

  后来还有电影公司拍过一部电影,说的是美国一家杂志社的一个年轻记者如何通过一系列造假行为而骗取越来越高的荣誉,最终叫他以及这家杂志社的名声同时毁于一旦。影片结尾是这样的:刚刚完成调查和善后工作的部门主管精疲力尽地走过报社前台,接待员小姐说她有一个办法可以阻止造假,主管问她是什么办法,她说了一个单词,“照片”———只要编辑要求记者提供采访对象的照片,记者就不能凭空捏造,至少捏造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说的不是前面提到的两家报纸,而是在它们的丑闻爆发之前已经栽在同一个陷阱的一份杂志,并且之前同样享有很高的声誉。

  无论是西门子还是纽约时报,它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就跟电影描述的差不多,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手段,监管应该也不是那么困难,偏偏丑闻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叫人好奇的反而是到底需要增加多少新的职位,才能最终产生一点效果。从这个角度看,公司管治越来越像一个管不住也治不好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