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走出激动盲动被动的变革漩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 13:44 新浪财经

  作者/天强管理顾问 祝波善 总经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的企业,当然指的是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最为贴切不过了。生得快、消亡得快,依然是众多中国企业无法逃脱的宿命。这其中有环境的因素,也有人文的因素,但从管理的角度看,中国的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变革管理的能力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企业正处于一个组织性质和管理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它们必须变革,否则就会死亡”,汤姆•彼得的这句格言也不断地得到了企业家与相关组织的认同。

  企业变革往往体现为组织模式的调整、流程的优化改造、内部机制体系的重构,但其本质上是内部文化的提升,是人的思想的改造,是经营管理理念的蜕变与升华。因此企业变革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

  企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家,企业家必须以极其理性的思维对待并推动变革。但中国的企业家往往过于感性,并且中国转型期的经济环境成就了很多极富感性思维的企业家。这个矛盾的存在往往导致中国的企业变革往往陷入“激动—盲动—被动”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

信息化、教育产业化的推动,当代的中国企业家的视野开阔了,面对接触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潮、管理工具,往往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充满着“激动”的心情去照搬这些理念和工具。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在企业内部变革方面“盲动”。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把企业运作推入非常“被动”的局面。一言以蔽之,出发点上激动、行动上盲动、结果上被动,是相当多中国企业变革的实际情况。

  目前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理念、工具的掌握多少类似于乞丐的“讨饭碗”,乞丐的讨饭碗中往往也有很多的食品,但一定是个大杂烩,并且主导其内容的不是食用者,而是施舍者。观察国内很多企业的变革实践,明显可以看到这种“讨饭碗”现象,不妨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末位淘汰制、360度考核、平衡记分卡等工具都有其自身的科学性,但我们的企业如果简单地引入,往往会陷入被动,甚至是混乱之中。再如,在企业的集团化管理方面,不同的专家对于集分权问题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倾向,很多企业照搬个别让自己激动的相关建议进行内部改造,却往往跳不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

  企业变革是追求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变革的根本是企业的一种内生需求。为此,我们的企业家在不断扩大视野的过程中,还要能够不断地升华和提升自身的管理思想,与此同时要能够系统地思考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战略定位,从而找到企业变革的真正契合点及准确定位。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禅宗里的这句话对于企业变革还是很有启迪的。企业变革是企业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人们思想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成功的企业变革一定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