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管理:如何消除组织惯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7:31 新浪财经 | |||||||||
企业进行管理优化或变革转型时,最头疼的事,不是设计优化或变革的方案,而是如何消除“组织惯性”。方案的设计通过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辅以外部咨询机构,就可以做得很到位。但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现人们并不按照新的架构流程和制度规范去工作。这不全是因为大家不接受新的系统,而是一工作就回到了原先的习惯状态,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组织惯性”。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有目标的群体,人是有记忆和思维的,一群人长时间的在一起工作,必然会形成比较稳定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也就形成了群体的记忆和思维。它不像机器设备一样,改变一下程序,重新启动后,就会马上按照新系统进行运转。人和组织,则需要克服过去累积形成的“记忆和思维”,即消除“组织惯性”。 如何消除组织惯性呢?什么对改变“记忆和思维”最有效呢?那就先要分析什么对形成记忆和思维最重要。想想我们自己,回忆过去或者回想总结一年的工作生活,什么东西记忆最深刻呢?往往是某几个场景,某几个事件,或者是某几个人,某几句话。因此,建议消除组织惯性也从这里出发,借助“概念、人物、事件”。姑且称之为消除“组织惯性”的三个方法吧。 1、借助概念 “时间就是金钱”、“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和生动形象的概念,催化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转型,将宏大的思想和规划落到了实处。 企业更是如此。但凡变革成功的企业,都创造了极其鲜明的口号:“不让雷锋吃亏”,有力地传递了薪酬分配的价值导向;“先做人,后做事”,明确地阐释了企业人才的基本理念。这使全体员工体味到变革的方向,随时呼吸到全新的空气。 2、借助人物 从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到阿里巴巴的马云、盛大的陈天桥和百度的李彦宏,这些网络英雄激励了无数青年人的创业热情,也改变了很多家长的就业观念:孩子大学毕业可以不找工作,创业也是一条人生道路。这就是英雄人物的示范效应。 一家公司制定决策,要加速营销模式的转型,从直销为主转变为以代理商渠道为主。某大区经理为实现短期业绩目标,在一次行业展览会上,竟然让属下的销售团队与客户签订合同,严重伤害了代理商的利益。公司总经理获悉后,当即决定免掉他的职务,直接降为销售代表。总经理的理由很简单,我必须用处理这个人来昭示公司的变革决心。 3、借助事件 事件组成了历史,也是很多历史转折的标志。911事件,促使美国国家和人民开始自我反省。SARS、禽流感等事件,促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正是一次次凄惨的矿难事件,加快了我国政府治理煤矿的进程。另一方面,事件对人的内心影响非常巨大。 海尔早期“砸冰箱”的事件,正式吹响了质量管理的号角。华为当年营销团队“集体辞职”的事件,彻底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也达到了锤炼年轻骨干的作用。优秀企业在管理发展和组织转型中,都很善于借助一些典型事件,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宣传,达到消除组织惯性的目的。 组织惯性的消除,绝不能仅靠几个概念、几个人物、几个事件来实现。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具有系统设计的目标规划状态。目标清楚了,才能知道借助概念、人物、事件要达到什么目的,才能知道该如何借助。其次,组织的变革转型,必须是自上而下的。企业的高层领导者,特别是核心领导,应当是组织变革的发起者和源头。企业变革的号角和旗帜首先应当是一把手来执掌的。上述两点,是能否真正发挥以上三个实用工具,实现消除组织惯性的必需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