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5:34 新浪财经

  病症十二:缺乏“讲真话”的环境

  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是初具规模的时候,老板就很难听到真话了。这种危险状态的成因主要有两条。其一,老板本人缺乏“听真话”的气魄和度量。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真话”都是“忠言”,或者至少是出于为企业着想的目的,但是“忠言逆耳”古已有之,老板听到“真话”就会觉得不舒服。如果老板的情绪在下属面前没有
表现出来,就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不过,很多老板都会有所反应,因此一旦下属觉察出来,那么下属就会重新考虑自己说话的尺度。更严重的是,不少老板对此会明显表示出自己的不快,这样就等于堵住了下属讲真话的通道。其二,如果老板是一个不愿意“听真话”的人,那么多半情况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高层领导也很难听得进“真话”,于是企业就不由自主的形成了一种“拒绝真话”的环境,人人都从“让领导舒服”的角度考虑这句话应该怎么说,那件事应该怎么评判,而不会从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究竟应该怎样说或怎么评判。长此以往,领导各个要听能够让自己“心里痒痒”的好话,“拍马屁”之风就必然会盛行。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企业就会陷入一种虚假的“团结”状态:老板说一,高层马上说一,不敢说二,有异议也不敢提;高层说一,中层马上说一,哪怕心中有一万个同意,也不敢吐露半个“不”字。仿佛整个企业上下同心同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却无法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可以说,一个企业处于这种状态是非常不利的,就如洪水到来的时候“沙堆”必然会被冲垮,我们也经常可以看见许多民企在行业“洗牌”的关键时刻,骨干却被新进入该行业的竞争对手轻而易举的挖走,甚至有的部门被“一锅端”。

  但是,古训“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绝对是一种非常值得深思和借鉴“听话指南”,因为企业要继续做大做强,就必须通过“听逆耳的真话”来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战略和战术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其对培育“讲真话”的环境也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那么,民企究竟应该如何来培育“讲真话”的环境呢?笔者认为关键有五点。

  首先,老板本人要胸怀宽广,听得进“逆耳的忠言”,即:下属的真话,哪怕是揭露企业弊病和老板本人缺点的真话,并且要带动企业的高层领导听得进真话,进而,高层领导带动中层管理者听得进真话,中层管理者带动普通员工讲真话。如此一来,企业才可能形成一种“讲真话,听真话”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其次,企业里要尽量减少“和珅”式的人物。就实际情况而言,民企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有“和珅” 式的人物,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但是不能多,最好控制在一个人,而且要对其个性了如指掌并控制有度,否则就会“量变引起质变”,腐蚀健康的企业文化。当然,笔者的理想观点是一个“和珅” 式的人也不要,毕竟“一只老鼠坏一锅汤”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再次,老板能明辨“谣言”,并迅速扑灭“谣言”的火焰。人力资源经理造谣的危害,然而企业里制造谣言、散播谣言的又何止人力资源经理?因此,企业老板必须要对各种谣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理,并坚决制止“谣言之风”的蔓延,以保障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与公司氛围的和睦。第四,老板要识别“错误的真话”。先看一个故事。从前曾参住在费城,当时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完全不相信他的儿子会杀人,神色自若地织着布。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对曾母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依然神态自若地织着布。不一会,又有一个人慌里慌张地跑来对曾母说:“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便丢下织布梭,越墙逃走了。这种“错误的真话”比谎言更难于识别,因此其产生的危害更加严重,尤其是当时者别有用心的时候,更何况,“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因此民企老板一定要对此“明察秋毫”,以避免给企业带来的创伤。第五,老板要善于“吞下”基于表面现象的流言。这一点的重要作用,例如,老板可能经常听见张三说李四抱着电脑不做事,王二又说张三呆在办事处不出去走访客户等等,此时,都不能只听一面之辞,而要认识到员工在判断力上存在的客观差异,冷静分析流言的真实与否以及背后的原因,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老板独自“吞下”这些基于表面现象的流言,以维持员工“讲真话”的积极性,巩固公司来之不易的和睦氛围。

  病症十三:“的士司机思维”严重

  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一天傍晚,我离开公寓外出办事。告诉的士司机目的地后,其立即问我支付10元钱行不行。我习惯性的回答说:“还是按照打表价格付费吧。”随后,我又好奇的问了一句:“为什么你这么着急的要求我支付10元?”他说:“现在打的一般有两种价,一种是协议价,另一种是打表价。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打表价,但是有一些乘客,在路途遥远的时候却不按照打表价付费,而是在其基础上减去10元或更多。比如,打表价70元,乘客一般要求支付60元或55元。因此,为了弥补远途乘客带来的损失,我们一般要求打表价在7元、8元或9元的短途乘客支付10元。”我听后甚是吃惊。因为,我经常在路途遥远时听见的士司机抱怨:“路太远了,不一定有‘回头客’,不如我们拉短途乘客赚钱,所以你要在打表价的基础上加20元,否则我不愿意去。”有几次,我真的信以为真,尽管明知打表价已经含有返程费用,我还是另外支付了一部分费用。没想到一部分的士司机这么“聪明”,发明了如此高明的“溢价”手段。以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笔者称其为“的士司机思维”。

  联想到一些民营企业拒付或少付员工工资的问题,笔者认为二者基本上是同出一辙,就是部分民企老板与生俱来的“的士司机思维”在起决定作用。例如,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合同2003年4月底到期,因为种种原因,他不愿续约,便提前一个月告知了相关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并在合同到期时正常解除了劳动关系,但是那家民营企业却没有按照合同要求支付其余下的年薪。附带提一下,很多民营企业的年薪虽然听起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月薪却很低,差额一般在年底补发。因此,上文提及的朋友4个月的“年薪差额”便等于“打水漂”。这样的事情很多,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类似的案例。我的另外一个朋友,还就类似事情找过民企老板讨个说法,以挽回自己的损失。但是没有料到民企老板会这样打发他:“什么叫年薪?就是做到年底才能拿满的薪水”。朋友仍然坚持说:“合同上写的是做满一年就可以拿到全部年薪。我是严格按照合同办事的。”老板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年,你做满一年了吗?你这样离开给企业造成了多大损失,你知道吗?余额就当作弥补公司的损失了。”与之相对应的是,许多民营企业在接近年终时,会找出“合适的”借口辞退一些员工,以便拒付这部分员工的“年薪差额”和奖金。当被辞退的员工追讨“年薪差额”时,民营企业老板又会说出类似的道理:“年薪是做到年终才能拿满的薪水。年终奖金自然是年终才能兑现。现在是年终吗?是你自己做错×××了,公司才辞退你的。我们要企业的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破坏规章制度。”面对企业的强势地位,此时,被辞退的员工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但是,如此一来,这种企业却可以在一年内赚取两种“年薪差额”。当然,有的企业会因此支付少量的违约金,以使得其做法看似“无懈可击”,但是无力改变其做法的本质。

  实际上,无论怎样,在“的士司机思维”影响下的做法,都是一种违背道德和诚信的做法,对企业的危害很大——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且,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得到改善。当企业这种做法或“的士司机思维”被越来越多的员工乃至社会大众知道后,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致使企业人心不稳,员工激情难以释放,工作效率也就自然会下降,甚至造成优秀人才迅速外流,同时又无法引进优秀人才的困境。当然,处于这种困境的时候,企业距离倒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因此,为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员工的正当利益,部分民营企业老板应该切实的提高自己和企业的道德水平,寻回被自己抛弃已久的诚信,进而从根本上杜绝“的士司机思维”。

  病症十四:不懂得主动为员工“倒水”

  先看一个故事。以前,笔者经常在公寓边的小餐馆吃饭,时间一长,餐馆的服务就开始了变化。比如,坐下来不会像刚开始那样立刻有一杯水放在面前了,总要等上五六分钟;上菜的速度逐渐慢了,甚至要一次一次的催促;分菜的量也渐渐少了;价格也偶尔会有“读不懂”的困惑了等等。总之,一段时间以后,餐馆老板对待老顾客的态度全变了,彷佛我们已经铁定了选择他,他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都不会“移情别恋”。这种变化我们自然是看在眼里,但迫于附近可以选择的餐馆太少,竞争不够激烈,换了几家同样出现类似的现象,甚至还要严重一些,于是我们也就只好继续“钟情”于他,忍一忍算了。但是,其服务态度依旧是每况愈下。前几天,我和两个同事又到了那家餐馆,点完菜就开始谈论工作的事情,十多分钟过去了,就是不见有人给我们倒水,于是,我起身告诉附近的老板,要求其尽快给我们倒水。老板似乎觉醒过来,连忙点头,并立刻送上三杯水。

  其实,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同这家餐馆差不多,而且老板的心态基本一致。比如,有些员工在企业服务期限长了,老板就会觉得某某已经对自己死心塌地,不会跳槽了,于是,既不积极满足其基本需求,也不主动加工资,更谈不上主动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对于刚进公司的人却奉若神灵,竭尽全力满足其要求。这就造成了老员工的极度不满,大大降低老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不良氛围。长此以往,老员工忍受不了被歧视的痛苦与愤懑,自然会坚定的选择“分手”,也去到别的公司做一回“外来和尚”,享受“公平”待遇。当然,面对这种情形,有的老员工还是会主动向老板提出加薪请求,就像我们在餐馆主动向老板“讨水”一样。如果老板能够准确认识到老员工的价值,爽快一点,马上答应要求,或许员工依旧会安定下来,努力替其“卖命”,但若遇到铁公鸡般的老板,再加上老员工可能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那就只好如上所述,选择“分手”了。人往往在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分手”之后,老板可能会意识到老员工离职造成的巨大损失,但那时已经很难弥补了。结合本段开头时的例子,如果我们有合适的餐馆可以选择,相信大家都会“移情别恋”的。但是,关键问题就在于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其实,许多民企员工在企业里工作很不开心,但也不辞职,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处于这种工作的“亚健康”状态。

  不过,这种状况肯定会改变的,公寓附近两家新餐馆的开张,服务态度明显好于原先那家,于是大批顾客“移情别恋”,原先这家餐馆的老板也自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民企来讲,这就正如当其他新兴企业开出更高条件来抢夺自己的“人才”,人才大量外流时,企业老板才会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然后再急急忙忙的进行亡羊补牢。当然,退一步来说,能够进行亡羊补牢的还算是好的,糟糕的是那种倒闭之后才渐渐“醒悟”过来的企业。但是,既然从长期来看,“水”总是要“倒”的,那么民企老板们就应该改变一下观念——主动为自己的员工或客户“倒水”,而且,即使“水”是主动“倒”出去了,员工或客户从中获益,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仍然是民企老板。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践一次次证明,一旦出现上述“十四个病症”,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必然会每况愈下,而且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其负面的影响。但是,要医治民营企业的“十四个病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管理效率,最关键的是民企决策者,尤其是民企老板,必须认真分析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反省,并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去除“十四个病症”的具体的系统解决方案,以保障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