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壳牌:可持续发展是商业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4:17 《新营销》

  在壳牌公司看来,追求利润与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人们往往将可持续发展看作一种道德责任,认为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拿出一部分利润尽社会义务,可持续发展在利润“之外”。而壳牌公司则将可持续发展看成一个商业原则,这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是创造利润的前提,利润在可持续发展“之内”。

  文/本刊记者潘加钦 发自广州

  近期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邀请壳牌(中国)公司主席林浩光做嘉宾,请他对除了梦想还一无所有的年轻创业者提出忠告。林浩光说:“开始创业,肯定要赚钱,但是也不要忘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和社会责任。”主持人有些吃惊地接话说:“这样说,因为你是壳牌公司的吗?”林浩光摇头。后来每当谈到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这位别人眼中的大老板都会强调说:“我是以个人身份,以两个孩子的父亲的名义在谈这个问题。”

  林浩光给自己管理的公司定下的生意经是:“正直、诚实、守信和可持续。”前三个词听起来更像是为人处事的准则。

  壳牌公司内部有一个《壳牌商业原则》,在全球壳牌公司的分支机构中通行,其中明确规定了可持续发展是壳牌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壳牌公司的价值观中有这么一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如何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之间取得平衡,在短期需要和长期需要之间取得平衡,所有壳牌公司的计划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

  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投资43亿美元,是国内目前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业界专家称,壳牌公司为国内环保行业做出了一个“示范”工程。

  在项目所在地大亚湾,“珊瑚移植”和“屋顶菜园”之类的故事在当地民众中间广为流传。

  2003年2月,中海壳牌在进行海底生态摸底调查时发现,一些健康生长的珊瑚可能受到海上施工的影响。于是,从2003年5月到6月,中海壳牌请来南海水产研究所,将海上作业区域附近面积为400平方米的珊瑚移植到6~10公里以外的海域。中海壳牌为此花费了80万元人民币。此后,中海壳牌还对移植后的珊瑚进行定期监测,证明其存活率为95%。

  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地球、人类、利润是它的3个支柱。中海壳牌在这3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举措,“珊瑚移植”是一个降低对环境不良影响的案例,而“屋顶菜园”则是致力于减少对当地社会(社区)的不利影响。

  出于南海石化项目征地的需要,惠州大亚湾区东联村和岩前村的2707户共8351人被搬迁到新建的安置区。这些村民们被转为城市户口,并各自在安置区搭建了3层或4层的住宅。但没有了土地,他们无法种植蔬菜,需要到市场上购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感到不习惯,而且他们为此提高了生活成本。其中有一户人家便在屋顶上种植蔬菜,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以前的生活。中海壳牌获悉这一情况后,在地方政府配合下,先是选取13户人家进行试验,随后向641户人家提供种植箱、土壤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进行屋顶蔬菜种植。

  “有效利用资源”和“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是壳牌公司制定的衡量可持续发展业绩的7项原则中涉及环境的两项,而“促进社区效益最大化”和“让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原则则是壳牌公司对社会(社区)所做的承诺。

  搬迁村民是“利益相关者”,中海壳牌不但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移民安置工作,而且还优先聘用他们参加项目的建设。从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平均每个月有300多名搬迁村民受聘于中海壳牌或项目承包商,为南海石化项目工作。

  中海壳牌还帮助搬迁村民成立企业,在工程项目上对这些企业提供支持。2003年9月,中海壳牌将澳霞大道74万元人民币的路灯安装施工及维护合同授标给东联村的东益公司,将61万元人民币的自行车道隔离墩建造合同授标给岩前村的前兴公司。此外,还有项目观景台合同、洗车服务合同,等等。

  中海壳牌还为搬迁村民、惠州的大学生、技术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提供培训,并以直接捐赠的形式“促进社区效益最大化”。

  追求利润与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

  在壳牌公司看来,追求利润与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人们往往将可持续发展看作一种道德责任,认为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拿出一部分利润尽社会义务,可持续发展在利润“之外”。而壳牌公司则将可持续发展看成一个商业原则,这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是创造利润的前提,利润在可持续发展“之内”。

  那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怎样为企业带来利润呢?

  在壳牌公司看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坚持可以使成本降低,促进创新。

  这些并不难理解。比如,在南海石化项目中,中海壳牌采用更加环保的工艺,提高能效比,降低能源的消耗,也就降低了成本。壳牌公司致力于寻找更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因此在氢能和可再生性能源的技术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些能源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并且据壳牌2003年的年报显示,这些项目的相关业务部门连续几年都是亏损。但壳牌公司相信,这些能源在未来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到那时,壳牌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技术创新将为自己带来利润。

  作为能源企业,林浩光认为,应该考虑如何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取一个平衡,不能完全放弃某一方面,“比如为了环保不讲经济发展。因为如果单纯讲环保,那大家都不要开汽车了,那倒是很环保,关键是要有责任的平衡”。

  壳牌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管理和程序控制方面有自己的办法。企业做项目肯定是要赚钱的,但是一个项目在壳牌公司要想获得通过,必须过两道关:第一关是环境影响评估;第二关是社会影响评估,比如当地村民搬迁后的出路问题,这一过程是否公平公正,补偿是否合理,搬迁后村民的生计是否有问题,等等。壳牌公司会从企业角度为搬迁居民提供很多技能培训,也就是“赋能予人”。

  林浩光介绍说:“这些评估首先由公司内部的专家进行审核,然后由公司外部的独立专家和中立机构的专家进行审核。这些专家会出具独立的报告,而且他们比我们更熟悉当地的情况。”

  壳牌(中国)公司高管吴凌康从公共事务角度,对可持续发展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做了更为现实的解释:“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可以使我们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得到客户的信任,获得政府和公众的认可。”这些都与壳牌公司的利润直接或间接相关。吴凌康的意思是: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壳牌公司和他们坚持同样的理念,能够形成彼此之间的认同,从而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对于壳牌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沟通和认同尤其重要。

  跨国公司融入中国的新思维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与其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转换,不如寻找一种中西方都能接受的普遍价值,在共同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沟通,形成认同。对于壳牌公司这样的能源企业来说,这种共同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这个框架下,大家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是壳牌公司深入中国市场的战略。

  这种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在惠州,壳牌公司赢得了充分的信任,而且政府官员纷纷表示要以它为榜样。这不仅是对外来者的欢迎,也是一种深度的认同。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可以用科特勒的“社会营销”理论来解释。这位营销学大师在他的《营销管理》中论述了企业对待市场的5种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在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5种观念有不同的适用性,企业要选择合适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市场活动。在一个产品丰富、竞争者众多的市场上,人们更加关注产品所涉及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好”的企业的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已经不能保证企业成功,企业需要以“社会营销”的观念作为指导,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以此改善自己的名声,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增加销售额。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阶段,现在“社会营销观念”开始变得重要。壳牌公司在中国致力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树立“好”企业的形象,这是它的业务和利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做个受人尊敬的企业

  早些年间,壳牌公司和其他进入中国的一些跨国公司一样,试图用传统的慈善手段来改变和影响这个发展不均衡的社会,如建造

医院、学校等,但是效果不佳。

  “我们发现对方慢慢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林浩光说。于是,1991年,壳牌公司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观念是“赋能予人”。通过具体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双方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浩光在这一方面与他的前任一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公司业务进行“无缝对接”,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国家、企业、个人”三位一体的详细解读。

  林浩光认为,这种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如果要到拥有1亿美元资产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那么社会上90%的人都可以推卸掉责任。我想别人愿意听我谈话,也是因为尊重我,而不是因为我很有钱。所以,做企业也要做个受人尊敬的企业。”

  在壳牌公司看来,企业社会责任本身不是壳牌公司的业务,但却是壳牌公司开展业务的方式,是保证壳牌公司长期成功的因素。“不用担心过多的钱流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恰好相反,承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降低风险,使我们能够创造更可持续的业务,也使我们可以赢得股东和投资者的长期信心。”林浩光指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