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80后消费者言:也许你错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17:01 中国经营报

  张一君

  付某,1986年生人,清华美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购物前喜欢去网上逛一圈,不认为代言人对其影响巨大,喜欢面对面促销,认为专家们分析的“跟风消费”与她格格不入。

  代言人——对品牌未必有益但很容易有害

  1985年出生的华北电力大学在校学生张晏铭认为,为明星冲动消费的举动应该更多地发生在90后身上,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认为明星代言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效应。

  “我不会因为喜欢某位明星就一定购买他代言的产品,但如果我不喜欢某个明星,连碰也不会碰他代言的产品。” 张晏铭说她购买一个产品有时候是因为喜欢,有时候是因为适用,但不会盲目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为明星盲目埋单的地步。

  与张晏铭持同一观点的80后在校学生很多,清华美术学院不愿透露姓名的两位分别出生在1984年、1987年的同学也认为代言人并不会直接促成他们的购买,只是让他们略微了解一下产品的定位而已。

  购买程序始于网络

  不约而同,80后的同学们在购物之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化好妆、选好衣服之外,都会先到网上看一看,不是看网络广告,而是看他们想添置的物品网上哪个品牌的反应最好,在哪些地方可以快捷地买到。

  “网上购物虽然也是我喜欢的方式,但在闲暇的时候还是会去逛商场,但绝不会像妈妈一样只有到了商场才知道哪个品牌出了什么新产品,比较起同类产品,该新产品有什么特色等。”一位出生在1987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说。

  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范某虽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但也会在决定购物前先在网上货比三家,而且作为男士,需求虽说是促成其购买的主要因素,但是否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也是他考虑的重要一环。“我不觉得穿得不像同龄人就是酷,同样的圈子文化,无形之中可以拉近许多距离。”范某说。

  不看广告,也不看疗效

  对于情感消费的定位,80后们异常认同。

  “我觉得情感消费和冲动消费是两码事,谁买东西不是满足某种感情需要呢?我觉得今天我买了某个东西让我感觉很高兴,那我就觉得该东西买得值,哪怕它其实用处不大。”清华美术学院出生在1985年的于广雯说。

  这样的心路历程对厂家和商家们也许有所启示。花大力气做广告,80后们也许根本就不看,产品质量上乘,80后们不会完全因为此而有所心动,在合适的机会抓住他们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我感动了,喜欢了,紧接着也就掏钱了。这也许就是体验式营销风生水起的原因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