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营销:机遇或者鸡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7:41 和讯网-《成功营销》 | |||||||||
央视的世界杯广告招标签得太火了!从4月20日开签,首日签售额即过亿,短短一周时间,进账已接近预期目标。特殊项目早已为大客户量身定做完毕,新闻套播广告、我爱世界杯套播、赛中套播等抢手项目已经爆满。据央视内部人士透露,为保证中场评球的时间,央视广告部将不得不动员部分已签约客户,积极撤单。 招标做到这个地步,着实让人羡慕。同时也可见各大企业对世界杯营销的热情已经高
但具体分析,这届世界杯似乎有不少推广弱点,例如半个地球的时差以及中国足球的形象“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面对“僧多粥少”的注意力资源的争抢,投注世界杯,这是企业的一厢情愿,还是浩大的“烧钱”工程? 世界杯营销是一项公认的大投入项目,从广告资源到地面配合,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尚缺乏体育营销的经验,赛前大谈体育营销,赛中简单模仿、缺少创新,赛后一切烟消云散。许多企业只把世界杯当作一次“炒作机会”,当世界杯的新闻价值一消失,品牌的影响也随之消失,这样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同时,有关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世界杯只是一个热闹而不实际的风景,主要原因在于世界杯在中国找不到对接点,因为在中国找不到“与足球发生的相关的事情”,没有健康的足球俱乐部、足球队和足球运动员,营销无法落地。相比2002年世界杯在中国掀起的足球高潮,2006年世界杯依然会有观众的收视潮,但体育营销与看热闹不同,中国以足球为主题的行销将越来越少。 跨国体育营销公司IMG中国区总裁葛伯强认为,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大赛事基本是大牌企业玩的游戏,毕竟高端的体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对于投入巨额广告费的大企业,他质疑:“50万美元就可以做一个自己的活动,为什么不去找那些适合自己,能表达自己的特色和定位的方式呢?人们关注激烈的大赛事时,也需要其它的节目和活动放松。” 那么,对所有已经投入的大企业和想要“沾光”的中小企业而言,世界杯营销究竟是机遇还是鸡肋?除了央视,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是否能给企业更多选择的机会?如何能够小投入大收益,成功搭乘世界杯主题“快车”?在6月9日~7月9日的赛事之后,如何能让影响力长存?世界杯期间,我们是否还有别的更吸引眼球的“玩法”? 网友发言 找准契合点 同样是看世界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有的人看激情,有的人看团队意识,有的人看艺术,有的人看球星帅哥,也有的人在看财运。当然也有一群跟风看热闹的。抓住不同群体的审美趣味与自身产品定位的契合点来做文章,效应也许会长久一点,简单的操作会让人不知道是在宣传产品还是宣传世界杯。 网友 LINTEC 世界杯营销并不是单纯的广告投入,如果你在广告方面投入了一个亿,那么在其它的配合手段上至少也要投入一个亿,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整合效果,而不是昙花一现。现在许多中国大企业都想复制三星的奥运神话,希望一跃而成为世界巨头,但现在这样的机遇非常少,并且需要企业做好全球化的整合营销,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我认为,世界杯是一个机遇,但是相对而言,如果把相同的资金投入企业非常对口的项目或活动,或许能得到更大的回报。 网友 liusgarcia! 借此机会放手一搏 的确,世界杯营销有其特定的特点与市场范围,但是从大多数中国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自身资金实力与自身营销管理水平来讲,也许需要的不是理智的权衡,而是一次机会与转机。除了如中国移动这样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很多企业需要一次好的事件营销来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4年一遇的世界杯,应该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企业可以集中资源借势放手一搏,至于说企业的投入是否最后会随着世界杯的结束而昙花一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企业的执行能力,而不是对促销策略做何种选择。 网友 秋水长空 广告要注重娱乐性 国内的广告通常缺乏一种幽默感,一种调侃的勇气。想想看,如果在世界杯开赛后,在中场休息的过程中还要看一些枯燥乏味的广告,那是件多不识趣的事。 国内企业应该向一些国外企业学习,注重强调广告的娱乐性。如果只是简单重复或与赛事内容割裂,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等到比赛中场休息,球迷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换台,逃离这些广告的骚扰。世界杯本来就是一场盛大的娱乐狂欢,做得好的企业应该融入其中。 网友 小无奈 专家点评 踢好临门一脚 观看世界杯的人群特性更加集中,多为中青年男性。如果商家的品牌和产品不能找到与这部分人群的契合点,那么推广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文/爱成 王逸凡 体育比赛讲究“重在参与”,企业进行世界杯营销可不能光参与,对于商家来说,追求回报总是排在第一位的—要么提升品牌,要么提升销量,二者兼得则最好不过—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做公益事业,那另当别论。 对于打算上场或者已经上场的商家来说,如何踢好眼下这场“商业世界杯”的临门一脚呢?所谓法无定法,关键是要熟谙“商业世界杯”的比赛规则,善于创造、把握每一个机会。 首先世界杯营销要考虑自己的目标人群,而不能过度以企业或产品为中心。作为全世界影响最大的单项赛事,观看世界杯的人在数量上可能赶不上奥运会,但其人群特性更加集中,大多为中青年男性。如果商家的品牌和产品不能找到与这部分人的相通之处,那它的推广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像这次国内某洗涤企业推出了“买洗衣粉送世界杯球票”的促销活动,不知道该企业是把家庭主妇当成了球迷,还是希望通过她们来影响其作为球迷的丈夫和儿子? 其次,要找到自身与世界杯的对接点,巧妙地把企业、产品和比赛结合起来。像中国移动这次为帮助国内球迷了解、参与、观看和分享世界杯,向客户推出了“5元手机上网套餐计划”。过去,手机上网用户对应用了解不够,除了资费价格上的高门槛外,在应用需求上的迷茫也把用户挡在门外。而世界杯正好成为手机用户“尝试”上网业务的一个新窗口。 再次,大多数想踢“商业世界杯”的企业,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像中国移动、联想这样的巨头动辄几千万或上亿元投进去,关键是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在央视投广告、赞助大牌球星、巨额抽奖固然能产生高关注度,创造性地运用低成本营销手段说不定也能造就“黑马”。这里说一个雅典奥运会营销的例子,对世界杯营销或许也有借鉴意义。为了避开当时希腊政府对国外企业供应奥运产品的限制,浙江大丰公司选择与当地代理商合作,在希腊本土成立“希腊大丰公司”,从而顺利打入希腊市场,让“浙江大丰”几个汉字出现在整个会场七万多张座椅上。 最后,世界杯营销要尽量让消费者主动参与进来。事实证明,一种能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的营销模式,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回报。比如说,基于中国足球落伍的现状,企业不妨借鉴农夫山泉“一分钱支持奥运”的例子,围绕中国足球队这次未能进军德国世界杯的事情做文章,借机向人们提出“发展中国足球要从孩子开始”,并倡导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捐出××钱”来支持中国足球的基础建设事业,以此促成消费者与世界杯的互动,并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吸引消费者互动的方式很多,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设计。 德国世界杯鏖战在即,与之息息相关的“商业世界杯”角逐也渐渐进入高潮。企业既然已经上场,那就多跑动,多思考,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抢球、射门,用心踢好临门一脚,争取把球最终送入成功的大门。 爱成 北京爱成营销策划机构总企划师 王逸凡 北京爱成营销策划机构副总企划师 斗智不斗勇 文/张发松 四年前的日韩世界杯上,韩国现代汽车作为世界杯的赞助商,在中国大做文章。相信很多人还记得,电视广告上现代汽车驶过球场观众席的经典镜头。借此带来的索纳塔和伊兰特,无一例外地成了中国市场的汽车明星。 如果说,现代汽车的成功是有勇有谋地发掘了世界杯的营销力量,还令人心悦诚服的话,那么金六福的成功至今仍令同行们耿耿于怀。四年前,金六福还不怎么知名,只是借着世界杯这股飚风,签约米卢、大打擦边球,以“明星+央视”的中国式造势手法,一举甩开了身边多如牛毛的竞争对手,成功跻身一、二线名酒品牌阵列,委实让同行愤愤不平。 现代汽车与金六福的成功,就像阿里巴巴念着“芝麻,开门”打开了一座惊天大宝藏一样,把中国的企业带进了世界杯这个令人血脉沸腾的梦想世界。阿迪达斯、可口可乐、万事达这些老牌世界杯豪门就不用说了,哪一个不是砸进去上亿美金;中国的企业似乎也不甘示弱,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今年3月,TCL在与三星、索尼的PK中成功胜出,签下了两届“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希望借助小罗的影响和可能的夺冠让TCL在国内外扬眉吐气;4月3日,奥克斯更是抛下重金一举签下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劳尔、卡洛斯5名足坛巨星担任品牌代言人,企图再次打打世界杯的擦边球;近日,IT老大联想也按捺不住,用了近1个亿的人民币把小罗再买了一回;最绝的要数神舟电脑,在世界杯开赛之前,居然在位于柏林市中心的莱比锡广场开了一个规模非凡的展厅,同时还同德国房地产公司IVG签订了关于租用位于莱比锡广场七号店面的意向书,看来是准备向国人宣布,要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入驻德国,贴近2006德国世界杯。看来看去,怎么看德国世界杯整个就是一个豪门盛宴。 然而,在这场豪门盛宴里,到底有没有咱们广大中小企业的一杯羹呢? 答案还真说不准,做好了,这个世界杯没准还真是那些没钱没势的中小企业的舞台。 在2002年世界杯上,贝克汉姆是百事可乐的代言人,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是英格兰足球队的官方赞助商。在赛场上只能喝可口可乐的贝克汉姆,出了赛场却是百事可乐的代言人。就因为这一点,至今很多消费者都认为百事可乐才是世界杯的赞助商。因此,德国世界杯是谁的舞台,还真的不是单单看谁出的钱多,更要看谁动的脑筋多!要钱,中小企业自然是比不过那些豪门大富,要比动脑筋,只要用心,还是有机会的。 这不,有人就总结出世界杯营销擦边球的招数。有一些招数,是豪门大富的“专利”,但也有一些招数,可以被中小企业拿来借用。 第一招是户外拦截,也就是在赛场外投放户外广告,鱼目混珠。这一招已经被用过,不太灵光了,而且中小企业用这一招,成本大而且意义不大;第二招是摆对门擂台,也就是模仿甚至嘲弄官方,比如网络世界杯等等,用低成本获得消费者注意力;第三招是活动行销,就是举行与世界杯相关的活动,并大肆宣传。这一招对中小企业来说,比较实用,也更有可执行性,再说如果控制得好,可以花费较少的代价来获得与消费者直面接触的机会,拉近距离,加深感情;第四招是直播赞助,这一招可不新鲜,央视已经把直播炒上天了,代价实在太大了,中小企业做不了;第五招是赞助明星,联想、TCL、奥克斯就是用这一招,签约大牌球星。这也是花钱的主意,中小企业行不通;第六招是赞助球队,阿迪达斯在上届世界杯,就押中了32支出线球队的10支,很是得意了一番;第七招是混进赛场,就是把企业的产品或印有品牌标识的看球用品发给消费者带入赛场,抢抢镜头;最后一招是逆向思维,大打非球迷牌,例如围绕那些“世界杯寡妇”们做文章。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现如今搞营销,已经不再是往年“明星+央视”这么简单的“程咬金三板斧”就够用了。产品、广告、公关、终端、促销,那是一个也不能少。不但不能少,还得铆足了劲地做,做到最好。譬如,针对德国世界杯,中小企业可以开发出关联性、针对性的产品或赠品,用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策划一项针对性的公关或者活动,与消费者拉近距离,让品牌有机会走近消费者,也让消费者有机会走近品牌;全面布置并更新终端卖场形象,营造出足够的“世界杯”节日气息,吸引那些普通球迷和伪球迷;推出针对性、关联性的促销活动,直接拉升销售。 中小企业要想分得德国世界杯的一杯羹,就得多动脑筋,做足文章,斗智不斗勇。 张发松 六合神龙行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