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体育与全民运动的距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44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尤红梅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火爆的球衣,王楠灿烂的笑容,孔令辉在安踏巨幅广告牌上坚毅的眼神,以及邓亚萍带给一代“国球”的辉煌记忆……世乒赛拥有广泛的电视观众,我们对乒乓球健将名字亲切得如数家珍……谁能说乒乓球关注度不够,缺乏“群众基础”?谁敢说乒乓球商业空间不大?
短短几天的世乒赛结束了,世乒赛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集中的集体宣泄,自豪完了,同时也意味着乒乓球开始了蛰伏期,乒乓球联赛即将开始,准备着等到下次大赛来临时再绚烂一把。 一位乒乓球大赛的忠实电视迷侃道,乒乓球不看也知道结果,但世乒赛一定要看,看看中国球员有多牛。这位电视球迷的自豪是真实的,但除了自豪还有什么?热爱乒乓球吗?多数的中国人会肯定地回答“当然”,同时中国大多数的父母会给儿子买一套乒乓球拍,但,仅限于此。 不得不承认,在足球、篮球等面前,乒乓球、羽毛球要“寒酸”得多:俱乐部生存成问题,球员转会尴尬,联赛门票卖不动。我们的乒乓球冠军不也受企业欢迎人民爱戴吗?为什么这项运动的发展却没有皆大欢喜? 万博足球俱乐部的一位老外球迷朋友告诉记者,他的家在曼城,从爷爷到爸爸再到他,他们一家子,一辈子都是曼城的球迷,曼城队是他们生活的一分子,不管在欧洲还是中国,不管是输还是赢,他们都关注曼城队。他们的运动衣、鞋子、帽子都和曼城队有关,在他们的生活消费规划里也有曼城。 英超、NBA已经成为欧洲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而我们的乒乓球尽管拥有最广泛的关注,但依然只是期待它带给我们自豪感的精英体育,我们仰望它,尊重它,为它自豪,但与我们的生活并无关联。 一项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商业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地推动一项运动的全民化发展,要让乒乓球具有更持续、更广阔的商业价值,就应该增加运动本身的“草根性”,从联赛开始,增加全民参与,让联赛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