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把窜货掐死在萌芽状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17:09 《经理人》

  任何事后的解决方案都不见得能有效对付窜货

  文/潘文富

  记得以前有位营销界的兄台说过:谁能解决国内市场的窜货问题,他一定能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笔者一直以来就对收集人民币有非常大的兴趣,闻听此言,自然憧憬许久,花费
了不少精力进行研究,几年折腾下来,觉得这个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窜货的顽疾不是一般的顽疾,若是想从根解决,难,非常难。不过,在持续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接触了大量案例,却也从中总结出几点规律。

  谁在窜货?

  ● 厂家。这部分约占一成。一般来说,厂家很少会是窜货的主体,因为这种以损伤厂家名声和市场渠道稳定的方法换取销量的行为,将会给今后的长远发展留下祸根和隐患。除非是在市场开发的初期,为了降低市场推广成本和提高效率,厂家有意通过窜货来使产品得到更大范围的覆盖。

  ● 厂家的业务人员。这部分约占三成。个人利益要远大于厂家利益,尤其是在厂家给予业务人员的利益与业务人员的期望值有差距时,或者是厂家没有兑现对业务人员承诺的利益时,业务人员主导的窜货自然就出现了。

  ● 经销商。这部分约占两成。经销商窜货大多是以报复或打击为主要目的,在著名品牌的经销商中,绝少有敢窜货的。

  ● 分销商。这部分约占四成。分销商对厂家的忠诚度很低,有奶就是娘,最看重的就是商品的流通速度,只要能流通,能出货,管他什么区域销售管理政策。但是,厂家很难直接管理到这些分销商,必须通过经销商才能管到他们。

  如何制约窜货?

  对窜货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 成本因素。厂家的业务人员也好,经销商下面的二批商也好,在决定窜货之前,必定是要核算成本投入与利益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成本包括费用成本、人员成本、精力成本、时间成本等,一旦发现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于所得到的收益,窜货也就没啥意思了。

  ● 技术因素。窜货也是个技术活,无论是厂家业务人员和经销商下面的分销商,也得花费不少脑细胞来进行分析、考虑、斟酌。

  ● 风险因素。窜货是有风险的,一旦被抓,厂家业务人员要损失奖金、提升机会乃至工作。经销商下面的分销商要损失销售返利、行业名声,乃至会导致对方的反击。在动手前,风险因素必然是要考虑的。如果所感知到的风险太大,即便是未来的预期收益很不错,也大多会放弃。

  那么,厂家能做哪些工作,来充分发挥这三个制约因素的作用呢?

  第一,设置增加窜货的成本。例如取消运输费用补贴,增加窜货的周转费用成本,延长厂家对业务人员及经销商的销售奖金和销售返利,增加窜货利益的兑现时间成本。

  第二,设置阻碍窜货的技术性措施。例如箱体加盖地区号章,产品包装上加印地区密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窜货的技术难度,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阻碍手段,持续增加窜货的技术难度。

  第三,提高窜货被抓后的惩罚力度,增加风险因素。例如,规定一旦发现有厂家业务人员参与窜货或是知情不报,一律扣发全部年终奖金或是直接开除。对于经销商下属分销商所主导的窜货行为,则要把账算在经销商头上,进行罚款或是取消其经销权,逼迫经销商加大对其下属分销商的管理力度。

  由谁制约窜货?

  常规意义上,都是厂家作为主导方,制约自己的业务人员和经销商窜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问题是很多的。一方面,厂家通常由老板或是高级销售经理来制定制约窜货的相关措施,但这些老板或是高级职员本身没有实际窜货经验,自然也就缺少反窜货的经验,只是想当然地采取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厂家的老板和高级职员也就那么几个人,却要面对数以百计的业务人员和经销商,哪里对付得过来?要想设计出有效的制约办法,就必须发动群众,让群众来对付群众。例如,让业务人员监控其他业务人员;让A区的业务人员来监控制约B区的业务人员;让A区的经销商监控制约B区的经销商。并且,鼓励基层业务人员和经销商设计相关的制约措施。毕竟,有过窜货经历并且天天浸泡在市场一线的人,对反窜货的问题才能看得更深入,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更有效。

  对于窜货这个问题,任何事后的解决方案都不见得多有效,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好预防,把窜货的成本账、技术账和风险账算给业务人员和经销商听,让他们自己核算核算,进行窜货真正能够赚取哪些实际收益,做砸的机率有多高,而不是简单的威慑。同时,发动群众来监督群众,转移窜货主体与厂家高层的矛盾,避免出现业务人员几百个脑袋对付厂家高层几个脑袋的情况。

  从总体上而言,要未雨绸缪,把窜货掐死在萌芽状态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