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购买力只能靠真实经济的增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0:15 财经时报
邓新华 1月24日,法国爆发了40万公务员参加的大游行。游行公务员抗议政府削减工作机会,并针对总统萨科齐的私生活喊出了“我们不要塞西莉亚,我们不要卡拉,我们只要购买力”的口号。一招“提高购买力”,赢得了很多法国人的共鸣。 在CPI持续走高的情形下,中国老百姓对“提高购买力”更是深有感触。有些专家还在作物价“结构性上涨,不是全面通胀”的安慰之语,但这改变不了老百姓对手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实际感受。在通货膨胀刚引起关注的时候,有论者说,治理通胀的根本是提升货币购买力,这其实是同义重复。治理通货膨胀和提高货币购买力,本来就是一回事。 究竟该如何提高购买力呢?发改委近期不断出台限价措施,比如,对粮油限价、对成品油限价等等。直观上看,限制涨价,老百姓就可以以较低价格购买到生活必需品,这表达了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提高货币购买力的良好愿望。但有了良好愿望,货币购买力并不会自动提高。 行政限价,供应方的供应意愿就会降低,因为他们也受到自身的成本约束。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名义价格都低,但拿钱买不到东西,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和商品名义价格之间就隔着一条鸿沟。年初,广东还有人大代表建议,恢复粮票、肉票,凭票供应。如果货币还要辅以票证才能买到东西,其购买力可想而知。“治”住名义价格,不是“治”住了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老百姓要的是购买力,而不是名不符实的名义价格。 没有供应,就没有购买力,发改委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可以看到一个有规律的有趣现象:发改委对什么商品发下一道限价令,相伴随的,往往就有一道命令,要求各地政府保障这一商品的供应。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要求保障成品油供应、要求保障食用油供应、要求保障电煤供应……等等文件,都纷纷随限价令之后发出。 问题是,地方政府又如何保障供应呢?要想保证供应,就得有供应者。从市场上无法找到足够的供应者,就免不了病急乱投医,有些地方政府就限制本地紧缺商品出省,希望把供应“留”在本地。这样,地方政府就和中央主管部门玩起了博弈游戏。中央政府从经济全局考虑,自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强调,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真实供应短缺,怎么调拨都无法解决缺口。要从根本上解决购买力问题,还得回到市场,如经济学家钱颖一所说,“把激励搞对”,让企业焕发出增加供应的热情。而这,一方面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大环境,另一方面,恰恰需要政府减少干预。多年来积习难除的行政垄断,也应为供应让步了。 法国人要求提高购买力,但购买力的提高又要求让市场发挥作用,而这恰恰要求政府削减开支。背负庞大的政府负担的市场,效力大大降低。政府自身不事生产,不提供商品供应,又到哪里去提高购买力?如果法国老百姓不愿意承受改革的阵痛,那么,提高购买力的口号和他们的行为就是永远矛盾的,政府就只能陷于老百姓制造的吊诡的境地。 从法国的诡境中应该学到什么?我们认为,中国所要避免的诡境,就是,虽然限价令和保障令不断双双发出,却无法真正提高购买力。提高购买力,靠的是真实的经济增长,而这是市场的事,非文件所能解决。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