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济危机中,高管要以这种薪资计划犒劳自己,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上海国资》见习记者 熊晓辉
国企高管薪酬又起风波。
近日,一份从公司内部流传出来的《2009年国泰君安证券总裁陈耿工作报告》曝出,国泰君安证券2008年的薪酬及福利费用高达32亿元,较年初预算20.41亿元的大幅增长57%。
资料显示,国泰君安员工数大约在3000人左右,按照报告中32亿元的总薪酬及福利费用计算,平均每个员工去年获得的总收入约百万之巨。
尽管国泰君安很快给予回应:薪酬总额由历年节余、当年计提和当年发放三部分组成,而非全部当年发放。但是如此高的额度仍然难以服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经济均出现明显衰退,其始作俑者正是金融行业。
2月4日,为平息外界对一些金融企业高管“自肥”的愤怒,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对华尔街高管限薪计划,得到政府资金救助的美国金融公司高管工资将受限制,最高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
在国内外企业纷纷降薪裁员以降低成本度过危机之时,国泰君安这份“百万年薪”的天价薪酬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再加上同处上海的国企高管也纷纷加入降薪队伍,国泰君安的“特立独行”显得尤为扎眼。
天价薪酬
就常理而言,薪酬与业绩挂勾,如果国泰君安在2008年取得了足够的经营业绩,高管们愿意拿高薪,或许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从报告中“2008年公司各项收支预算完成情况”来看,国泰君安2008各项实际收入情况较年初预算的完成率普遍不高,主要项目都低于年初预算数,特别是数额较大的业务,年初预算收入超过3亿元的业务均未完成。
报告显示,国泰君安2008年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49.77亿元,而年初预算是80亿元,完成率仅为62%;其中零售客户收入为45.43亿元,而预算是75亿元,完成率达61%。而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部收入最惨,2008年亏损1.44亿元,完成率为-9%。此外,国泰君安销售交易部、香港公司资产管理总部也都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经营目标没有完成,公司却逆势大幅提升“薪酬和福利待遇”,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如果国泰君安只是一家私人公司,高管拿高额工资倒也无可非议。
然而,国泰民安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国有控股证券公司。资料显示,国泰君安排名前三的股东分别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23.81%、21.28%、11.15%。
据《上海国资》记者了解,早在2001年,国泰君安以账面价值31.25亿、评估价值18亿元的逾期债权打包,与大股东上海国资公司进行了一次资产置换。后者则向国泰君安注入3亿元现金及估值11亿元申能股份、大众交通的法人股权;同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注入了中石化法人股5.87亿股,每股价格仅低至2.5元。
事实上,国泰君安2008年盈利的主要来源,正是法人股减持收益。陈耿在报告也特别指出:公司在2008年初果断减持部分法人股,实现近45亿元盈利,一举奠定了全年的业绩基础。
一位业内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示,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与经营能力不成正比,更多的是靠垄断地位与优惠政策谋取利润,而不是靠市场化的运作或者高管超高的盈利能力。“从国泰君安的两大块收入来看,无论是法人股减持收益,还是佣金收入,都是制度性红利的象征,而非经营能力的体现。”
“如此巨额的薪酬及福利费用支出,有假公肥私、瓜分国有资产之嫌。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此作为的确让人心寒。”上述人士称。
同城国企主动降薪
其实,经济遇冷,更多的企业选择主动降薪来应对寒冬。
1月31日《上海国资》记者从上海市国资委获悉,上汽集团、电气集团、百联集团、锦江国际、东方国际集团、国际港务集团、广电集团、纺织集团、中铝上铜公司等9家大型国有企业高层将率先带头减薪,并采取缩减差旅费、会务费开支等措施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据悉,上海此次国企高层减薪幅度不少在15%-20%,最高降幅达40%。
据介绍,这9家企业将本着合理有据、慎重有度、有奖有减的原则,对系统内领导和职工收入分配提出明确意见,要求领导与职工同甘共苦,职工不增加工资,则领导不增加工资,职工减工资,领导首先减工资。
此外,这些大型国企还提出严格控制差旅费和会务费开支,勤俭办企、增收节支,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上海电气集团提出过“紧日子”的十条措施,要求2009年度压缩管理费用10%,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下降到3%以内。
“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国企此时降薪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决心和表现,值得赞赏。”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对《上海国资》表示。
全球限薪行动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全球掀起限制高管高薪潮。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限制金融高管薪酬的同时激烈宣称:“为了重振金融体系,我们要恢复信任,为此我们要保证纳税人的钱不会用来补助华尔街高薪计划。在经济危机中,高管要以这种薪资计划犒劳自己,是极为不负责任的,是无耻的。”
2月6日,欧盟委员会鼓励欧盟成员国效仿美国,对接受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薪酬设限。德国政府随即出台了与美国类似的规定,救市方案中受益的银行高管薪酬不得超过50万欧元,只要银行负有政府债务,其高管就禁止获得分红。
实际上,中国监管层也出台有类似监管规定。从去年年底开始,相关部门针对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就陆续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
在2008年12月15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无论是企业负责人薪酬还是职工薪酬,都必须和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相适应。”他同时还强调,如果企业要降薪,首先就应该降负责人的薪酬,然后才能开始考虑降职工的薪酬。
1月24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规范薪酬管理,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通知中尤其强调,“要坚决防止脱离国情、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发放过高薪酬。”
“尽管国资委对国企降薪有一些指示文件,但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监管,操作起来仍有困难。”一位国资委内部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示。
“国企薪酬监管的难题在于,很难将业绩与薪酬挂勾,国企或多或少都有垄断优势和政策扶持,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它从行政那儿得到的优惠,这两块是无法分清的,国有企业的市场盈利中竞争盈利和制度红利也是无法分清的,进而国企高管的业绩中哪些是因为经营管理有方,哪些是因为体制给予的利益也是无法分清的。”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
韬睿咨询全球合伙人柴敏刚则认为,如何保证国企高管定薪的合理性,治本的方法是建立真正专业尽职、有效运作的薪酬委员会和董事会,建立严格而市场化的高管考核机制,高管人员进行市场化选聘。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