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机构许诺分红趁机高薪挖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01:31 华夏时报

  证券分析师云集深圳 机构许诺分红趁机高薪挖人

  本报记者 李 骐 深圳报道

  这是中国证券行业分析师有史以来最扬眉吐气的两天。

  11月17日、18日两天,深圳华夏艺术中心,32个行业最优秀的分析师云集一堂,他们代表了2007年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力量的最强阵容。在这两天里,他们指点股市,激扬文字,“把脉2008”的A股和港股。

  3000元一张的天价门票丝毫没有挡住听众的脚步,在人群中你不时可以发现基金经理、私募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而高水平的互动环节也彰显出对话双方的层次。

  证券分析师与掌握资本的人的互动已成为这个市场的主旋律。

  名利场

  11月16日晚的深圳

华侨城洲际大酒店俨然成为了一个名利场。

  当晚,一年一度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在此举办,酒店里高朋满座。前

证监会主席刘鸿儒认为,中国
资本市场
正在从不成熟迈向成熟市场的新阶段,这一切为分析师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舞台。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指出,市场越是发展,越要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分析师的作用越应当凸显。上证所总经理朱从玖则表示,优秀证券分析师的研究分析结果是投资者理性投资的必要条件,也使证券市场能够更好地甄别和筛选上市公司。

  除了这些领导所称赞的好名声之外,更多的分析师在台上表达了对最佳分析师评选给自己收入带来不断提高的感谢。

  与此同时,更多的名利争夺在或明或暗地进行,待价而沽者与抛橄榄枝者在现场相互寻找着对方。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公开指出,分析师的收入依然是价值洼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安信证券掌门人牛冠兴则明示,他已经记住这些最佳分析师了,该公司最近一直在从各家券商招揽人才。深圳一家券商的人力资源主管甚至要求《华夏时报》记者帮他记录刚刚获奖的分析师名单。

  各种各样的诱惑条件在现场就开始流传,有上市券商提出用股权激励的,有未上市的券商准备把香港分公司拿出来做“曲线股权激励”的,还有直接提出150万保底年薪的,甚至有券商提出年底分红不是根据过去一年的贡献大小,而是根据未来一年可能带来的收益而定,股市中动态市盈率的概念居然被引进了分析师的年底分红。

  除最佳分析师之外,普通分析师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0万到30万之间,远远超出以往的水平,同时也高于券商内部其他部门的平均收入。

  影响力

  分析师的薪酬和地位何以不断攀升呢?

  这来自于他们不断增加的影响力及由此带来的基金分仓收入增加。

  以最佳分析师评选为例,首届评选向77位公募基金经理发放了选票,他们管理资金份额682亿元;到了本届评选,包括QFII和私募在内,共有532名机构投资者投票,他们管理的资金份额已超过3万亿元。

  机构作为分析师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其投资受分析师的话语影响至深。基金经理们表示:“我们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研读分析师的报告来完成的。”

  一个典型的案例当属2003年“五朵金花”的成功挖掘。

  2002年起,基金开始倡导“价值投资”理念,这与券商研究机构注重行业、公司研究的导向不谋而合。在双方的合力下,行业景气度大幅回升的汽车、钢铁、石化、电力和银行等五大板块的蓝筹股作为价值投资对象被挖掘出来,并为基金重仓持有。2003年一年内,“五朵金花”的最高涨幅超过100%,基金也取得了诞生5年后最辉煌的成绩。其中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05%,开放式基金则为18.04%,远胜于同期大盘10%的涨幅。

  “五朵金花”的盛开,大大推动了分析师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作为有强大实力的买方机构,基金能够向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分析师研究产品支付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另一方面,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对主流资金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上市公司股价与研究报告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增加。统计显示,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35家券商提供报告的上市公司中,拥有200份以上报告的公司同期平均涨幅为58%,只有不到5份报告的公司平均跌幅为18%。熊市中尚且如此,牛市里他们的影响就更大了,2006年度最佳分析师去年在论坛上推荐的股票当中,涨幅最大的超过10倍,涨幅最小的也有2倍。

  当前,重视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理念更为深入人心,多数机构选股时紧盯具有增长价值的行业和龙头公司。随着上市公司的逐步分化,受到机构投资者集中关注的公司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左右。而这20%的公司,就多在分析师的报告推荐之列。可见,上市公司越多,分析师的推荐就越有必要,话语越显分量。

  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不仅彰显了分析师研究报告日益显著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分析师与研究部门在券商内部的地位。过去是券商成本部门的研究所,正是因为有了对外服务,才获取了基金交易佣金分仓这一收入来源,物化了无形的研究服务。其基本收入模式是券商研究机构向基金公司提供研究服务,但并不收取相应的费用,而是通过基金公司租用该券商的交易席位产生的佣金收入在券商收入中体现。

  目前基金选择交易券商时,明显偏向选择研究实力较强的大券商或具有鲜明研究特色的中小券商,券商的研究服务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因素。李迅雷的底气来自其研究所的基金分仓收入已从当初的一年400万发展到如今的一年4个亿,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也表示,他们的分仓收入也从当初的几十万发展到如今的将近2个亿。

  大趋势

  分析师薪酬与地位的提升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流动方向。

  2003-2005年,共有48位出现在“最佳分析师榜单”中的分析师离开了证券分析行业。其中有70%转做投资,其中八成以上进入了基金管理公司做研究员或基金经理,其余的人转到了券商的资产管理部等其他业务部门;另外30%转做基金销售服务、进入上市公司做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咨询服务等等。2006年度最佳分析师今年以来的流动情况显示,共18人工作已发生变动,其中,除2人是在公司内部调动外,其余16人中,有12人转投其他券商研究机构,占75%;另有3人进入基金管理公司;1人进入QFII。

  显然,研究机构间的流动已大幅超过了以往卖方向买方的流动,研究机构间人才争夺加剧。

  “基金经理很多人也拿不到150万的,压力还大,还不如好好做分析师呢。”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在美国,大牌分析师的身价也是超过不少基金经理的,在中国,一切才刚刚开始。”吴寿康表示。

  在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现场,一位刚刚入行不久的分析师紧盯着台上,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