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代企业之猝死基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18:54  《中外管理》

  文 / 金岩石

  金融海啸肆虐,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昔日的明星企业和领袖公司纷纷落水。雷曼已经破产,花旗岌岌可危,股价一度跌破一元,40%的股权转归国有。我们却至今没有听到雷曼家族和花旗创始股东的声音,他们似乎只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彷佛这两个企业和他们毫无关系。

  越现代,越猝死!

  现代企业的传承究竟靠什么?家族企业靠血缘传承,从优生传承的比例看,90%的企业是一代不如一代。“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并非只是中国企业的现象,而是全球多数企业的宿命。

  企业传承的另一个支脉,是职业传承。如果说家族企业的衰败是马拉松赛跑,起跑后逐渐退出,直到销声匿迹。而现代企业的传承则常常是“猝死赛”,像突发性心脏病一样,病发后立刻生命垂危,几乎无法挽救。特别是金融企业,往日风采在瞬间就会香消玉殒。

  为什么会这样呢?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的背景是大众资本市场。企业的商品化、管理的职业化,和股权投资的产业化是同步形成的。在这三个趋势性的现象背后,我的研究发现:管理职业化的标准模式中,存在着企业的“猝死”基因。

  被弱化的股东约束

  职业化的传承改变了股东和经理人的决策模式。现代企业中,管理的职业化引进了两类新的股东:一类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人股东,另一类是股权投资产业的投资人股东,前者在股市中进进出出,后者在上市后择机退出。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世界500强企业的股东是谁呢?所以,管理职业化的结果是弱化了股东约束,弱化了股东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弱化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制约关系。

  现代企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传统会计和现代财务的分离,会计重点关注主营业务的成本/收益,财务的重点是投融资和资金链。不怕没钱赚,就怕链子断。

  如果把企业区分为净利润导向型和现金流导向型两种模式,可以看出:企业的规模越大,现金流导向型企业模式的占比就越高,多数企业的经营失败不是因为亏损过度,而是因为现金流出了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

  放大风险的“风险管理”

  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是企业的“猝死”基因,深藏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内外。管理的职业水平有三个等级:初级水平看现金收支表,是成本/收益分析;中级水平看资产负债表,是现金流/资金链分析;高级水平看“表外”,是风险/回报分析。表内和表外通常没有资产关联,却有风险关联。所以会出现表内风平浪静,表外暗藏玄机,一旦表外风险失控传递到表内,企业“猝死”就很可能发生了。

  职业化的管理高度强调风险控制,但是在风险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经营挑战风险的动机也在增强,外部市场的风险存量也在放大。因为在交易的经济中,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向并不是降低和消灭风险,而是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将风险转移到企业之外,结果必然是风险总量在流动中不断放大。所以,风险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对称,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的潜规则,表面上的公开透明掩盖着经营中的“透而不明”。职业化管理的水平越高,财务的透明度就越低,股东的约束力就越弱,企业的“猝死”风险就越大。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约束力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解不开的迷局,割不断的情丝,剪不断,理还乱,所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的理论。

  (本文作者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供职于上海交大海外学院金融行为研究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