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成嘉华:一个出口商160万美元坏账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2:52 第一财经日报

  范雅

  没有拿回160万美元的货款,成嘉华还要支付供应商的货款。“要么我跳楼,要么我失踪。”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并不多

  五六年时间,成嘉华(化名)的事业和生活“沧桑巨变”。

  成嘉华是宁波的一个出口贸易商,主要出口文化衫到美国去。因为被一个美国华侨拖欠160万美元的货款,成嘉华瞬间从一个千万富翁,变得一文不名。

  4月9日,成嘉华从宁波追到上海,为的是一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几位从美国赶来的律师。他追讨欠款的希望,都在他们身上。

  去年8月,成嘉华把自己的案子交给了提出“不成功不收费”模式、帮助中国企业到美国追债的美中资产管理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美中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刘海善和一帮美国律师接下了成嘉华的案子。并给那位美国华侨发去了要求尽快归还欠款的律师函。

  再过几天,律师函一个月的期限将满,对方也必须作出答复。“到时候我就可以知道他的反应是什么,再做下一步打算,但是依然不知道能不能拿回我的钱。”成嘉华说。

  逐渐拉长的付款期

  和中国很多进出口企业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一样,2001年,成嘉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生活在美国加州的华侨。

  “他以前是从湖南省外经贸厅出去的,也告诉我在他北京有很多关系网,也和很多文艺圈内的人士熟识。”成嘉华说,因为对方看起来来头并不算小,于是自己就开始初步对他产生了信任。

  在没有经过任何资信调查的情况下,成嘉华和对方开始了业务往来。开始的事情总是显得一帆风顺,虽然生意并不大,每单只有5万~10万美元,但美国华侨付款总是很准时。成嘉华对对方的信任也一再加深。

  随后,对方提出,由于文化衫是利润低的产品,且占用资金量很大,希望成嘉华给予支持,货到后一周再付款。

  “在我们这个领域,赊销本来就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成嘉华同意了对方的要求。而在这之后的半年,对方付款依然都很准时,后来业务量也逐渐上升。

  从2001年的40万~50万美元,到2002年的100万美元,再到第三年的200万美元,每年双方的合作量都在翻番。但就在这个时候,对方的付款期限开始逐渐拉长,从最初的一周,慢慢拖延到两周、三周、一个月。“当然,我们合同上还一直写的是一周。”

  “事实上,因为我一直感觉和他交情比较好,所以对他并没有很高的警惕。每次我到美国的时候,他都会到机场接送,而且他也总是以大哥自称。” 一直以来,成嘉华对这个大客户的确切背景都没有一个切实的了解。而对方也总是故意制造一些假象,让成嘉华对他的资金实力没有怀疑。

  不得不出的货

  刘海善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根据长期的经验,在美国和华侨打官司是最难的。“他非常了解中国人,知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包括重感情、不好意思要求合作方做抵押或者担保。包括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更换,继任者一般会继续把前任的逾期账款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目而不去追收。”

  有数据显示,至少有一半的中国企业海外坏账来自华人公司,而且多发生在3至5人的小公司。此前也因为来自一群中国人在美国注册的APEX,拖欠了自己4.675亿美元货款,2004年底长虹发布公告,称拖欠巨款给自身造成26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事实上,在2003年底,成嘉华在货款基本收回的前提下,试图减少业务量。“当时我的确切想法是,对方拖欠资金时间太长,给我的自身经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外,我这个领域的利润率太低,这样一来风险相对较高。”

  由于成嘉华所做的文化衫属于

纺织品中的低端产品,“现在利润率在3%~5%,再加上
人民币升值
的压力,一旦人民币升值达到7.5元兑1美元,我就完全没什么利润了。”

  但最后,在华侨的劝说下,成嘉华还是继续与之合作了下去。2004年下半年2005年初,拖欠货款的时间开始越来越长。

  在输美纺织品配额制度实施前的一段时间,成嘉华开始大量出货。在成嘉华已经有50多万美元货款被拖欠四五个月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对方又下了50多万美元的订单。

  “我当时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出货,可是你知道,这些产品在国内是无法销售的,因为产品都是外国人的尺码和他们喜欢的颜色。而且如果外销转内销的话,一般都要折扣50%,损失也很大。”

  最终成嘉华还是出货了,这样,拖欠货款的累计额达到了160万美元。这几乎是成嘉华几年进出口业务积累的财富总和。

  合作方更名“遁形”

  由于担心资金链的断裂,成嘉华从2004年开始催促美国华侨支付货款,此后美国华侨也陆陆续续分几次汇来十几万美元,但后来就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还邀请我到美国去,看那些货还堆积在仓库里,表示自己确实是有困难,而不是不愿意付钱。”可是再到后来,美国华侨索性电话也不接了。

  “我所了解的,基本上这些美国进口商,在最初的时候都会非常信守承诺,及时付款,经过一段时间完全获取了中国出口商的信任后,就开始诈骗了。”成嘉华是在和美国华侨开展业务的4年后遭遇了“滑铁卢”。

  同样的遭遇,上海蓝伊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倪正兰也遇到了。这家从1999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浦东新区先进私营企业的公司,因为2002~2004年美国Nature High公司拖欠45万美元货款,而资金周转困难,生产难以为继。

  可是,倪正兰的屡次追债,没有任何结果。最后对方甚至连来自中国的电话都不接了。而通过上海公安局经侦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倪正兰也没有得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

  成嘉华幸运的是,他所合作的公司,目前仍然存在并且正常运转。而倪正兰的合作公司却总是以“股东更换”、“企业被重新注资”等理由进行搪塞。甚至在通过美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努力在美国法院立案后,对方甚至否认了和倪正兰曾经有过业务来往。并且提出了几厘米厚的资料问题,来质询倪正兰。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美国进口商往往会更换公司的名称,从而逃避中国企业的追查。”刘海善说。而另外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美国进口商以D/P形式付款,等货物抵港后,千方百计拖延付款时间。最终导致货物不得不被拍卖。“甚至这些进口商会找到自己的朋友去拍卖,最终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这批货。”

  没有拿回160万美元的货款,成嘉华还要支付供应商的货款。“要么我跳楼,要么我失踪。”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并不多。

  既没有选择跳楼,也没有选择失踪,成嘉华最后选择把公司的债务转成了个人的债务。“我自己的两处办公楼、三处房产,还有汽车,都变卖或者抵押了。”所得的800万元,用于归还一部分供应商的货款。

  但是依然还有欠账。一些供应商为此将成嘉华告上法庭。一方面要疲于奔命,到处解决官司问题,一方面又深受打击,成嘉华从2005年中期到2006年底,一年半的时间再也没碰进出口生意。

  拒绝赊销

  直到2007年春节左右,成嘉华才鼓足勇气,重新进入出口贸易领域,依然主要做对美出口。

  但是,成嘉华说,自己现在心态已经完全被毁掉了,变得异常保守。“现在的生意每单只有四五万美元,这在我看来已经是大单了。”

  而且现在,成嘉华也已经拒绝赊销了。“幸亏之前还积累了几个关系良好的合作伙伴,知道我的遭遇以后在业务中也同意先交付定金。现在的生活,就全靠这几个伙伴支撑着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曾表示,赊销是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发达国家80%~90%以上的交易是采用信用形式进行的,我国部分行业的赊销比例也很高,有的企业甚至高达95%。

  成嘉华承认,自己现在拒绝赊销,其实是在走回头路,而且拒绝赊销,也会面临来自同业者的巨大压力。“肯定有些合作伙伴会因为赊销的因素选择其他进出口公司,但我没有办法,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承担这样的风险和打击了。”

  对于拒绝赊销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成嘉华也表示,之后还会逐渐开始赊销,“但我会用两种方法,一是调查对方的资信,看它的资产实力,再确定相应的赊销额度;另外就是看它让我曾经让我赚取的利润额,如果让我赚了200万元,那我可以赊销100万元。这样就算是有风险,也不至于置我于死地。”

  “之前的坏经验确实对今后做生意是有帮助的,但是心里的阴影一直都存在,我相信十年后还会存在。”成嘉华说,他也相信,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肯定在其他出口商身上也正在发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