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危机公关中的价值偏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6:33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吴悦

  胡百精: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可以感觉到企业遭遇危机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些危机有政府关系的,有媒介关系的,更多的是有关公众情绪的。危机发生后,企业必先遇到舆论“审判”而非法律审判,这在中国当下即意味道德审判。

  企业又不可能为了迎合舆论放弃一切;也不敢对舆论置之不理。于是企业价值观偏差经典表现为:政府、媒体关系的滥用;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蒙蔽欺骗客户、消费者。危机之下,企业到底应当坚持怎样的价值观?

  避免纠缠于澄清事实

  薛军: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企业面临的环境危机。我们有一块业务是

新车碰撞评估体系,遭到将我们看做对手的企业利用媒体舆论打压。我们会遭遇来自各种方面的压力——对手,以及测评不好的企业。

  胡百精: “标准”这个概念很可怕。比如雀巢的碘超标事件,到底是按国际成分还是国内成分?标准不一样,结论也不一样。而薛总你们,如果有人认为你们是照搬了别人的标准,和某些大品牌共谋,对这种情况你们怎么反应?

  薛军:三个基本原则:独立、公正、透明。

  胡百精:情境是具体的。在特定情境下,企业的代表者很可能会被激怒。而这种象征性的表达又把事实层面的细节放大为价值层面。

  比如在雀巢的产品危机中,新闻发言人的三次扔话筒行为,被央视报道后无论雀巢发表怎样的声明,都难以弥补。

  李佩钰:光明遭遇风波时,《中国经营报》报道比较公正。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来了报社一次,她后来对我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会有脾气,但若听了我全部的话语,就能知道我的意思并不是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

  薛军:企业对媒体是又爱又恨,媒体有时故意激怒你,使你失态。

  胡百精: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表现出“我是负责任的”,从而摆脱道德劣势。这个时代存有多种事实,不同人抓的只是不同的碎片,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是真的。因此,危机中的企业不要只纠缠于事实。没结论也要有态度。雀巢碘超标事件中,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人并不关心也不知道雀巢产品的碘是不是超标。

  企业不专业,还是公关不职业?

  薛军:很多时候,公关人员的表现,与企业一贯的观念和心态也有很大关系。

  如家乐福这两年也出事比较多。他们的公关可谓态度恶劣,不尊重消费者。但媒体、公众的影响不够强大,这些负面形象不足以影响其利润。

  胡百精:的确,企业危机状态下的价值观是常态价值观的延续。现在很多企业的价值观是唯效率的。

  李佩钰:这个我认同,是危机论坛很应该讨论的话题。企业对待危机的心态多为急于摆平,可又理不顺。中国企业处理危机往往是救火式的,冠生园、德隆等的事例都证明了这点。中国企业品牌脆弱,包括联想都没坚强到面对危机可以从容应对的地步。

  再就是企业心态,企业应意识到有危机是常态。就像新东方俞敏洪说的:挫折是常态。不做事就是最大的失败,只要做事,面临的就会有挫折。

  胡百精:李总思路特别好。危机管理是企业的常态。

  李佩钰:富士康据说是制造行业中“成吉思汗”式的企业,它完全没有危机公关的观念。公关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基本的,专业精神则是更重要的。个人道德和性格各有不同,但做了这个专业,就要按规矩来。反观冯小刚面对媒体针对《夜宴》提问时的表现,确实不成熟,缺乏 专业精神。

  胡百精:被指定面对公众的人,除了受企业影响,他的个人修养也至关重要。

  企业要理解媒体,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是出于媒体的专业精神。

  李佩钰:但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媒体被弄得很尴尬。我相信本质上,记者都是凭良心做事的,但只有大家都本着专业精神解决问题,理性、客观、专业,才能推动整个事情的良性发展。

  薛军:企业在媒体关系维护方面仅仅局限于你好我好,有事帮忙发稿,过年过节问候,这还不够。公关应该更多做的是:让媒体了解这个行业的知识。一旦有事,不会担心沟通无效。

  媒体也要珍惜自己的品牌,但公众可能更喜欢极端的观点。

  李佩钰:其实过分渲染的报道,是急功近利,短期受欢迎,长期就不行。

  胡百精:客观说,公关经理对媒体的专业性和媒体对企业的守望专业性是不对称的。现在企业遇到问题,躲避、侥幸、无畏,是三种典型心态,还有焦灼,因为要直面应对,但发现没有可用的工具。还是那句话,媒体、企业都要提高专业性,保持职业精神。

  观点集粹

  企业对待危机的心态多为急于摆平,可又理不顺。其实挫折是常态。

  企业价值观偏差经典表现为:政府、媒体关系的滥用;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蒙蔽欺骗客户、消费者。

  这个时代存有多种事实,不同人抓的只是不同的碎片,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是真的。因此,危机中的企业不要只纠缠于事实。没结论也要有态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