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印度要做好哪些准备

2013年05月27日 16:15  企业观察报 

  ■李玉梅 张松(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截至2012年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7.25亿美元,其中2012年新增投资1.54亿美元。

  IT行业是印度吸收外资最多的行业。近几年,印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资兴建机场,修路架桥,建设通信、电力网络等,更是为中国大型国企进军印度基建领域提供了机遇。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企业在印度新签承包合同227份,新签合同额140.65亿美元;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721人,年末在印度劳务人员4736人。

  总体来说,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与两国的经济体量和贸易发展速度并不相称,未来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主要是技术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充分利用两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开展投资合作。

  市场潜力吸引各国投资者

  印度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以其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达的服务业不断吸引着世界投资者前来“淘金”。

  经济高速发展。自1991年7月开始,印度实行全面经济改革,放松对工业、外贸和金融部门的管制,经济逐步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08-2011年,印度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2%。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但印度经济发展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宏观经济基本面良好,印度经济预计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预测,到2025年,印度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有望达到7.1%。

  未来消费能力向好。印度拥有约12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5%左右,尽管印度在实际消费支出方面落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但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和人口结构年轻化,使得印度未来的消费能力将得到持续提升。据BMI印度零售业报告显示,2011年,印度零售总额为4223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1.9%,预计2015年达到8041亿美元。

  城市化速度加快。印度政府部门计划“十二·五”期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增加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电力、公路、港口、机场、地铁、铁路货运网建设,而且,印度的城市化速度正在加快,2011年人口统计显示城市人口比重增至31.2%,2030年有望达到40%,所有这些都给外资企业提供了潜在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对于涉足轻工业及基础设施领域较多的中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服务业发达。印度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2011至2012年服务业产值约占GDP的56.7%。印度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业同样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软件服务业的发展,印度形成了一批著名的软件服务业基地,如:班加罗尔、金奈、孟买等。这吸引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在印度开设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

  风险依旧显著

  政治环境。印度对来自中国的外资实施更为复杂的审查程序与严格的审核标准。包括近日印度抵制华为和中兴也是印方认为其个别程序软件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只要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印方一些势力就以“中国企业威胁印度安全”、“中国工人抢走印度人饭碗”等借口加以抵制。所以企业前期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中期要和当地政府,工会做好沟通,避免此类风险对我方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工作签证。在印度注册的企业,人员签证办理可能会遇到困难。中国企业在印度注册成立公司,往往面临严格审核,耗时数月,且极难获得批准。申请工作签证手续烦琐、成功率低,因此企业要做好准备,定立备选方案。

  宗教文化。印度是宗教大国,宗教、教派众多,宗教对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影响深刻,在印度投资要尊重印度的宗教习惯、习俗,避免因宗教信仰沟通不足发生安全事件。

  外资优惠政策。印度的外资优惠政策尚不成型,且经营环境继续面临挑战。尽管1991年以来印度开始采取全面的自由化措施,但印度曾长期遵循进口替代战略,仅鼓励高技术活动中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其他类型的投资政策不甚优惠。

  营商环境。印度的营商环境令人堪忧。根据世界银行[微博]和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表的2013年营商环境调查报告,印度继续跻身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列。比如,在印度注册成立公司需要89天,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数字是43天。而且印度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和腐败以及印度劳动法过分保护劳工利益等因素,同样使得印度投资经营环境面临很大挑战。

  基础设施。印度公路运输相当落后,全国公路网全长334万公里,其中“国道”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仅7万公里,高速公路仅200余公里。印度铁路相对老化而落后,铁道标志和车辆陈旧。印度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全国缺电率达22%-30%,近4亿人口过着没有电的生活,尽管政府不断增加装机容量,但电力供应不足仍将长期制约印度经济。据报道,在印度开设加工厂的我国某企业,就曾在工厂的周边自己建造了蓄水池,以满足全厂过万名员工的需求,并建设了发电站,以应对地方频繁停电时用电所需。

  赴印之路应有准备

  第一,要明确市场定位。企业应充分考虑中印两国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企业所有权、区位及内部化优势,综合权衡,趋利避害。明晰在印度开展投资能否达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能否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选择经验丰富、深谙印度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尤其是有强大实力和网络的合作伙伴,如当地企业、银行、律师事务所等。

  第三,加强企业与印度本土文化的融合。印度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注重精神解脱,中资企业要适应印度居民的这种精神状态,合理制定企业管理方式和强度。尊重当地宗教信仰,了解当地风俗习惯。

  第四,淡化政治色彩,扩大资源合作。中国资源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去印度开展投资合作需淡化政治色彩,强调市场导向;保障劳工工作安全及福利待遇;强化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只有不断加强投资的亲和力和投资责任,中资资源企业才能逐步消除印方的担忧和戒心,扩大中印资源合作。

  第五,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中国企业应积极关注印度政府的最近经济政策走向,与所在辖区议员尤其是对经济、产业和就业事务有影响力的议员保持沟通,报告公司发展动态和对当地经济社会所做的贡献,反映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

  印度是工潮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因此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应妥善处理好劳资关系。印度涉及劳工权益的法律很多,比如《劳工争议法》、《工会法》、《工资支付法》等。中国企业应依法签订雇佣合同,按时发放工资,缴纳各项社保费用。

  此外,中资企业还应尊重员工的宗教信仰,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中资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社区责任,积极参与当地教育、医疗、文化、社会设施建设,或在自然灾害时进行捐赠,扩大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和知名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全纪录
  • 体育NBA-热火胜步行者2-1夺回主场优势 视频
  • 娱乐张艺谋侧面回应超生:这7个娃咋来的?
  • 财经房产税试点年内将扩容:由地方加密上报
  • 科技上海出租车禁用打车软件加价:查实严处
  • 博客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刻字羞了谁
  • 读书解密:宋美龄与蒋介石政治联姻再定义
  • 教育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陷阱:花高价干苦力
  • 育儿河南56岁教师多年性侵10余名小学女生
  • 刘步尘:联想正在变成一个可笑的公司
  • 张茉楠:安倍经济学本质是泡沫经济学
  • 西向东:中国社保收入应该一刀切封顶
  • 陈虎:该不该庆幸中国经济低增长
  • 叶檀:中概股有希望了
  • 朱大鸣:房地产暴利还是胸罩暴利
  • 宋文洲:朱新礼可以和马云不同
  • 管清友:关于中国改革的另类观察
  • 王东京:治接待费需釜底抽薪
  • 陶冬:日债动荡 美联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