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企业产融结合应量力而行

2013年01月31日 16:08  上海国资 

  企业如果选择产融之路,应重在立足实业,服务实业发展,以产业资本集中为基础,以一定的企业规模为前提

  产融结合,不能脱离企业具体的经营环境与企业体质。

  从市场经济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来看,产融结合无疑是一种已被证明能提高企业效率的经济行为。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产融结合同样不是在所有时间、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选择。

  当下,促使产融结合成为风潮的,说到底,是资本逐利的冲动。随着经济的下行,制造业企业利润更加稀薄,如何寻求更安全的办法保持实力,确保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向金融业渗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来,金融业相对利润丰厚,而且金融业开放程度低,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二来,由于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服务创新不够,成本高企,亦促使制造企业希望能直接控制或自行设立金融机构,让金融服务从外部购买变成内部提供,以节省周转时间和财务费用。

  但是,必须认识到,产融结合的利与弊都非常明显,企业不能只看到其中光鲜的一面。

  从国际经验来看,欧美各国企业的产融结合之路多有崎岖。

  19世纪末,西方各国奉行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批产融结合型的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如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日本的三井、三菱等,但在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中因金融风险传导,这些企业遭遇重创,此后,美国立法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市场准入、相互持股和投资实行严格的限制。

  但从19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金融混业重新盛行。与这些变化相适应的是,产融结合又得到了较快发展。 不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产业集团再次撤离金融业,回归主业。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GE公司主动将金融板块的营收占比从原来的50%控制40%左右,并限制所涉足的金融领域,不再追求全牌照。而在国内,多年来,受金融扩张拖累受困的企业案例,亦有不少案例。

  多位专家认为,企业如果选择产融之路,应重在立足实业,服务实业发展,以产业资本集中为基础,以一定的企业规模为前提。此外,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一种特殊形式,产融结合的成功,也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和专业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要谨记的是,产融结合要量力而行,绝不能迷惑于金融业的高回报而忽视了其高风险。

  归根到底,产融结合是一个中性概念。它的额外收益是由于体制创新还是由于市场机制要素流动的相对不畅通甚至是垄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点可以确认:立足产业虽然艰难,但仍是世界经济的根本;金融虽然获利容易,却不是所有资本都投诸金融业。尽管在美国,我们可以找到摩根这样标准的产融结合样板,但也能看到,类似苹果、谷歌[微博]等代表了未来的大型企业,并没有表现出对产融结合的狂热追逐,也并没有降低资本的回报。而在日本,产融结合的正面作用相对突出,但也可以看到负面作用。

  对企业而言,对待产融结合,除了提高风险意识、建好产融间防火墙等应有之义外,便是择时与量力了: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周期?未来的产出模式会有怎样的转变?产融结合此前的得利源自何处?是否能够持续?今后的系统风险又在哪里?追求与必须规避的是什么?……

  有了这些判断,决策或会清晰很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不雅视频女子被以敲诈勒索罪批捕
  • 体育国王杯梅西助攻巴萨1-1皇马 国足负阿曼
  • 娱乐赵本山宣布收山:今后不再演小品
  • 财经刘铁男被举报以来4次出现在公开报道
  • 科技北斗短期难撼GPS 产值相差近200倍
  • 博客马未都:《007》情节漏洞百出
  • 读书毛泽东评周恩来:一半虎气一半猴气
  • 教育研究生乱象:没给导师凑过发票就算白念
  • 育儿4个月大婴儿注射百白破疫苗后死亡(图)
  • 张捷:中国的雾霾污染是日本的问题
  • 陶冬:中国经济六大悬念
  • 连清川:抢票插件抢了公平与正义吗
  • 蒯辙元: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初现端倪
  • 李飞:北方雾霭也要怪两桶油
  • 宋文洲:变了味的礼仪之邦
  • 张茉楠:日本慢性债务危机陷危局
  • 李光斗:英皇御准与中国的国家免检产品
  • 郑风田:雾霾让国人丢大了脸吓破了胆
  • 刘石:2013年种业展望与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