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企业应具备战略创新新思维

2013年01月31日 16:06  上海国资 

  廖建文

  我是研究企业战略的,我想从战略尤其是创新层面思考企业的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如何把创新的原动力发挥出来,如何设计国有企业的创新机制,是我本人关注的话题。

  经典战略和战略创新的区别

  战略本质上回答的是成长与竞争的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扩张,如何定位这两个问题。

  经典战略对此往往有三个视角,第一想做什么,第二可做什么,第三能做什么。这三个交集形成一个独特的成长与竞争定位的战略,这就是该做什么。结构行为学派认为,要首先选择行业的结构,再选企业的定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波特战略,特别强调选行业的重要性,认为行业的结构决定了整体的行业性。如果在同样的行业选择同样的定位,应该获得同样的回报。1985年出现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思考的是资源配置的问题,第一次提出了企业可持续的非正常回报。两个流派对整个战略的立足点不一样,一个侧重行业的重要性、结构的重要性,另一个看重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所以一般做战略分析讲SWOT,对外有机会和挑战的分析,对内也作优势和劣势的分析。

  如果企业都按照经典战略去创新,就意味着战略的趋同性。而战略创新要求我们反思这些经典战略的思维。应该在行业、能力方面有不同的思考。

  经典战略强调博弈

  创新思维强调竞争与合作

  行业方面,经典战略中波特五力模型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行业整体的盈利性由行业结构决定。盈利性特别好的行业往往就是利润特别高的。

  行业结构,无疑是创新战略应该反思的第一个问题。经典战略更强调企业之间的博弈。五个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创新战略则从如何提高行业盈利性来看问题。这显然不是某个企业的责任。如何优化行业共同生存空间,优化行业结构,这是行业共同的责任。从这个角度看,伊利和蒙牛合作空间比竞争的空间要大很多,中兴和华为的竞争也是如此。很多行业不是行业空间不够大,而是行业里都有巨大的竞争和合作的空间,创新战略更多的是考虑如何优化合作。

  经典战略强调边界之内

  创新思维强调边界以外

  第二个应该反思的问题,是行业的边界。经典战略的前提是能够清晰回答这个行业属于哪个行业,处在什么位置,行业边界在哪。但苹果属于哪个行业?它有媒体行业的成分,有消费电子的成分,也有PC的成分。战略创新真正应该讨论的是如何跨越行业的边界。最好不是按照竞争对手的游戏规则走。竞争对手成为行业领先者,因为他有竞争力,你唯一能够超过竞争对手的是跨行业思考,由其他行业的游戏规则来改变它。谷歌[微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搜索引擎,而是Facebook。因为社会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搜索引擎的信息,有效的信息不是在公开的网站上,而是在社会网络上。最好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方式是跨越边界,很多创新不是在边界以内,而是在边界之间。

  跨越行业边界有几个方式。

  第一是如何跨越替代和互换行业。替代品代表功能不同但是形式相同,而互换产品代表目的相同但形式与功能都不同。让不喝牛奶的人喝牛奶是替代。但微信和微博是互换,微信是通讯功能,微博是媒体功能,共同的目的是争夺碎片时间。你上微信的时间就没有上微博。对很多行业来说,真正的竞争不在行业边界以内,而是如何让替代品形成,如何跨越替代和互换产品的边界。这比竞争空间来得更高。

  第二种跨越,是如何从产品/服务走到体验。产品服务经济时代,首先要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用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来满足这部分需求。实际上用户处于一种被理解、被满足的状态。虽然我们声称用户至上,但实际上不是。什么是体验?体验是独特的。同样是过小桥,过小溪潺潺的小桥和悬崖边上的小桥,体验完全不一样。因为环境不一样了。从这个逻辑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产品,要求每个人生经历不一样的消费者,体验一样?体验是互动的。为什么苹果的一款产品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因为它的体验是互动出来的。独特性和互动性,使得用户参与了价值定义和价值创造,这是价值的共同创造过程。如何由原来简单的产品服务变成用户参与价值定义和价值创造。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很多商业模式的思考。

  经典战略强调取舍

  创新战略强调融合

  第三种跨越,是如何用新经济改变传统经济。网络时代差不多已经过去,从2005年开始我们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时要学会找到不同要素的重新组合来改变当前的游戏规则。战略创新就是如何做一个不同竞争要素的组合。

  以酒店这个简单的行业为例,传统五星级酒店希望把所有的竞争要素推到极致,而经济型酒店,像如家,就没有着力于传统的低成本、差异化竞争优势,而是实现了一个跨越。实现了不同的竞争要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在不同的细分上找到一个跨越,这不是一个取舍,而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思考。

  经典战略强调核心竞争力

  创新思维强调生态圈

  最后一个是企业能力的反思。经典战略特别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核心竞争力一是有效管理自有资源,二是静态的延展,希望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其他不同的行业。第三,往往是整个价值链的思维,希望比别人更强,最终核心往往是单一的,因为不可能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比别人做得好。最后,核心竞争力往往是内生的。

  创新思维认为,未来的竞争是生态圈的竞争。这完全改变了我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生态圈是如何管理你不拥有的能力的竞争,而这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个动态的能力,生态圈意味着共生、互生和再生,共同创造价值,互相依赖,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好声音》那么红,因为背后做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原来的内容是一个买卖的关系,一个价值链的关系,名家的点评,也是买卖关系。但《中国好声音》将其变成了一个生态圈关系。为什么名家愿意晚上12点钟接电话?因为每个徒弟的衍生经济都有分成的。为什么制作方拼命把这个节目做好?因为有分成。这是一个生态圈的思维,而不是价值链的思维。不是你玩的最好,而是谁跟你一块玩得更好,核心竞争力由单方变成了多方,由内转向外。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不雅视频女子被以敲诈勒索罪批捕
  • 体育国王杯梅西助攻巴萨1-1皇马 国足负阿曼
  • 娱乐赵本山宣布收山:今后不再演小品
  • 财经刘铁男被举报以来4次出现在公开报道
  • 科技北斗短期难撼GPS 产值相差近200倍
  • 博客马未都:《007》情节漏洞百出
  • 读书毛泽东评周恩来:一半虎气一半猴气
  • 教育研究生乱象:没给导师凑过发票就算白念
  • 育儿4个月大婴儿注射百白破疫苗后死亡(图)
  • 张捷:中国的雾霾污染是日本的问题
  • 陶冬:中国经济六大悬念
  • 连清川:抢票插件抢了公平与正义吗
  • 蒯辙元: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初现端倪
  • 李飞:北方雾霭也要怪两桶油
  • 宋文洲:变了味的礼仪之邦
  • 张茉楠:日本慢性债务危机陷危局
  • 李光斗:英皇御准与中国的国家免检产品
  • 郑风田:雾霾让国人丢大了脸吓破了胆
  • 刘石:2013年种业展望与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