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应对融资难要把握三种策略

2013年01月09日 14:24  《国际融资》 

  吴怀山

  不管政策如何变化、资金供应量如何变化,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只可能有一部分幸运儿。企业如果把握三种策略的话,那就有可能比别的企业早拿到金钥匙,提前打开那扇融资的大门

  企业融资难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融资难虽不至于“难于上青天”,但也足以让企业家们“为伊消得人憔悴”。

  关于融资难的解决思路,专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专家都是从宏观建言,围绕体制、政府、金融机构等方面去指点江山,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摇旗呐喊。我认为外部融资环境改善是缓慢而遥远的,大部分需要融资的企业是没有耐心、也没有时间去等待,也许还没等到对自己有利的融资政策时已经错过了发展的良机或者已经倒闭。即使有好的融资政策出台,也不是对所有企业、所有项目都是利好的,往往也只是一部分企业受益。因此,我经常在受邀出席一些会议演讲或者总裁研修班授课时,多次呼吁企业融资需从企业自身出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先行解决或者缓解融资难的问题。我认为,企业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多学习融资实务

  “资者,企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融资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也是企业长期发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企业家要融资,就必须多了解融资里面的道道。融资有哪些渠道?不同的渠道融资成本有何区别?企业长期融资要做哪些战略准备?项目如何包装?各部委有哪些专项资金?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哪个贷款更合适?有没有必要找VC和PE?找VC和PE有没有可能融到资?如何找VC和PE?他们选项目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融资中存在哪些风险?如何识别真假投资方?等等……

  这几年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与投融资有关的活动近百场,我发现很多企业家迫切想融资,但是绝大多数却不懂融资。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这样就带来了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见庙就烧香、见佛就拜,费钱费时费神费力,但收效甚微;

  第二就是本来有更好、更容易的办法解决,却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去简就繁,融资成本上升;

  第三就是找李逵却碰上李鬼,本来想融资却成为别人“融资”的对象。这种上当受骗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2007年12月4日我在人民大会堂中国动力地产高峰论坛上讲这个问题,会后一个企业家找到我向我述说曾经在融资过程中被骗了三次。由此可见,骗子的骗术实在是太“高明”了,能把已经上当受骗过二次、按说已是高度警惕的企业家再给骗了。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专家座谈会,聊到一个话题就是企业家有没有必要学习融资这个问题,与会专家基本一致认为应该学习,虽无须学得很深,但至少得掌握一些融资基本性的问题,因为这是融资决策的基础,也是防止上当受骗的前提。

  学习融资有几种路径,一是融资方面的书籍,二是融资方面的光盘,三是请教专家,四是参加各种投融资有关的培训班,五是参加投融资有关的会议、论坛。培训班学的内容相对要多,而且有一定深度。投融资会议接触的投资家、银行家、投融资专家相对较多,掌握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大。

  融资到底有多少渠道和方法?王铁军教授归纳了28种融资模式,吴瑕教授归纳了八种主要渠道和几十种融资方法,还有的专家则总结了上百种方法。而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一说到融资,可能想到的就是银行、风投、民间借贷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我们曾和渣打银行[微博]一起主办“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选活动”时做过一个调查,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把银行作为企业融资首选,但即便如此,企业家对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也是知之甚少。

  企业融资如果仅仅了解几种渠道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旦这几条路行不通了,融资难就真的难住他们了。我建议企业家们打开眼界,多掌握些融资渠道和方法,这样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就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法了。

  多了解融资信息

  信息不畅通也是企业融资难的一大障碍,寻找信息和甄别信息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费用,这也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文化部等政府部门每年有一些企业扶持资金,但信息通道感觉还是不够畅通。很多企业并不清楚从哪儿去了解这些信息,哪些部门有扶持资金,资金多少,自己符不符合申报条件,如何申报,什么时候申报等。

  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之间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对接通道。企业家费尽心思北上南下地去找真假莫辨的投资人,投资人也是绞尽脑汁东奔西跑去选良莠不齐的项目。资金方和项目方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可以说在中国普遍存在。

  那么,企业家如何搜集获取这些信息呢?

  1.官方网站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关注相关部委、各省相关部门的网站。国家扶持资金政策的出台,一般都会在这些网站上第一时间公布。

  2.社团组织和非社团组织

  协会、学会、联合会、促进会、商会等社团组织是一个融资信息获取的重要窗口。一方面政府相关金融政策及信息渠道畅通,另一方面投资方也会通过这个渠道寻找合适的企业和项目,同时这些组织内部资金供求信息也会有及时的交流。

  另外,校友会、同乡会等松散型组织也会有很多最直接的资金供求信息的互通。

  3.本地政府机构

  一般当地政府对口管理部门会上传下达一些主要融资信息。经济开发区金融办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当然,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有很多,包括专业融资杂志(如《国际融资》、《融资中国》等)、网站,正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各种投融资会议、论坛、沙龙等。

  多夯实融资基础

  企业在经营中,不能等缺钱了才去急急忙忙融资。临时抱佛脚往往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融资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很多基础性工作是要做在前面的。有些企业家找风投,前面都很顺利,到了投资人要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企业的很多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最后投资人拍拍屁股走人了,企业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家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

  上海楼倒倒事件可资借鉴,虽然某些权威部门自欺欺人的创造了一个可笑的网络流行词“压力差”,但老百姓却心知肚明此乃“基础不牢”之祸。企业融资也是如此,基础不牢,风险就大,没人敢把钱投进去,一旦企业垮了,钱就打水漂了。这样的企业即使侥幸融到资,如不先及时加固“地基”,可能也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企业融资的基础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信用,二是规范的管理,三是明晰的财务,四是优秀的团队。这四点做好了,不但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基本上就能消除掉了。基础好的企业往往不用四处去跑资金,犹如姜太公般稳坐钓鱼台,求贤若渴的资金会主动找上门来。

  但企业融资基础的打造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千万不能等到需要融资时才仓促做些应付政府、银行、投资机构的准备工作,不然会错失融资良机。

  总之,在目前环境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会长期存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依然会面对这个难题。

  不管政策如何变化、资金供应量如何变化,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只可能有一部分幸运儿。企业如果把握上述三点的话,我相信是可以比别人早拿到金钥匙,提前打开那扇融资大门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香港嫩模陪睡盛行 揭秘接客行情(图)
  • 财经富豪属相调查:大陆属兔最多台湾属蛇最多
  • 科技品牌商低价:iPad份额降至历史最低点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复印店帮学生改成绩单称正常业务(图)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秦红:15岁的基金业走向何方
  • 钮文新:别了 周小川
  • 连清川:赵红霞照片与媒体的伦理和职责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