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创新与创业不过是再近一步而已

2013年01月07日 15:49  《中国商界》杂志 

  熊杰 法国里昂高商博士

  很多时候人们口中的创新,其实不是创新innovation,而是发明invention。发明是从科学到创造;而创新是从已创造到商业化/扩大使用面。瓦特不是发明蒸汽机的人,但正是因为他的改良才让世人开始大规模使用蒸汽机。索尼发明的walkman随身听,不过是一个员工喜欢听收音机从而别在腰间,激发了随身听的问世。基于现有的发明,做到进一步的组合,创新由此而来。

  大创新都由具备创新能力的公司所引导。然而,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创新的推动者,往往只有一两家有勇气和有远见的公司。电脑产业的两次大变革,一是将界面可视化,微软[微博]成为可视化变革后最大的创新者。第二次变革,是将电脑的可视化界面变成可触摸界面,苹果把这个概念在全世界推广,并成功商业化。

  以上的例子中,几乎没有看到创新的背后那复杂的科技发明的影子。其他的行业也差不多,创新并不神秘。从大风扇到小风扇,一样的产品零件,一样的功能,不过是做小一点而已。这样的创新,改变的是内部的构造。换句话说,是用现有的零部件,进行了不同的重组。创新的种类很多,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横空出世的发明,也不要把目光仅仅锁定在一个新的功能或零部件。

  对于创新,创新者尤为重要。无论是发明,还是创新,人都起决定作用。很多时候创新和创业被人关联在一起。创新之父,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创业就是抓住机会再组合, 包括对产品,服务,人员,资源,以及工艺流程的再组合。

  而作为创业学里最为经典的一句话,“我之所以创业,是因为我感受到一种生活中的痛楚,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和我一样正在经历着这种痛楚,所以我愿意努力让这种痛楚消除,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失败的创业,也许是看不到它如何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谈不上是创新。如果突破现有的科技,新创造会对公司现有的业务形成自噬,所以一定程度上,好的创造不能在现有的公司成为创新。这些新创造的发明者,离开母公司而创新,成为创业者。LUSH的问世,就是原Bodyshop的高管的新理念和现有的公司模式不符,所以基于Bodyshop而开创了新的产品和模式,弥补了市场上另类需求的空白,让消费者多了一种生活方式。

  成功的创业也不是每一个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机关枪发明者帕姆克兰兹的本意是结束战争,可惜事与愿违。对于内资公司,中国管理研究国际管理学会曾调研过多个中国顶级EMBA项目,在调查多达5000名中国各大行业的高管们,问到他们认为目前国内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排第一的的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排第二的便是如何创新。

  这样的观点,和西方非常流行的 “不创新,毋宁死”,似乎不谋而合。但这样的说法片面的夸大了创新对于一个公司的作用。创新不过是公司良好表现的一个必要条件。

  福特公司流水线的诞生,是因为老福特想让每一个公司员工都能买得起汽车,从而想如何大规模生产的同时降低成本,因此创新式的完成了流水线生产。福特的创新,改变了工业生产模式,诞生科学生产。老福特时代,创新极大提高了公司绩效, 但近十年的公司表现,已不是可以用没有创新来解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有意思的是,由于福特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小福特的出色治理能力,给这个时代上演了国王归来的传奇。

  日系电子曾经是何等的辉煌,而如今的日系电子,除了相机产业和手柄游戏产业的部分产品,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曾被无数顾客追捧的索尼,它那焦点式的索尼销售体验店,已不再是顾客流连忘返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苹果和三星[微博]的体验店。日系电子的没落,不是因为韩系电子的崛起。更多的是因日系电子的巨头们拥有着一大堆专利,却输在市场反应的脱节上。

  也许日系电子公司没有创新。但在没有被消费者和市场接纳的时候,一个创造不是真正的创新,不过是一个改良的发明。而日本企业最拿手的便是购买专利,再利用人体工学设计生产惊艳的产品。然而日系人体工学设计由于长期没有创新在市场上推广,已经被目前的创新者如苹果三星的用户体验所替代。其他行业的创新者如宜家,也坚信给顾客更好的体验。

  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如何创新,谁在创新,为何不能创新之时的今天,已经很少人提及伟大的发明家。人们不再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发明iphone?说得更多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出现伟大的创新者。当乔布斯去世,中国媒体不约而同发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然而乔布斯是创新者而非MAC电脑发明者。

  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它让人类的生产力显著提高,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战后的复苏,人类社会的供给加快了步伐,开始慢慢满足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由于大量的发明和工业化生产在上世纪不断涌现,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微量的前进。特别是近20年,大量的技术积累,让人们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基础,而不是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去苦苦追求发明和创造。

  但是,若创业者固执地认为创新就是要惊天动地,那么这个因果倒置,会耗尽公司的资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破产的摩托罗拉[微博]的铱星,把卫星电话带给所需要的人,让人们可以在喜马拉雅山顶和深海的海底进行通话,让世人眼前一亮。但铱星却因为高额的通话费(1分钟6至8美元),小众的客户群和高额的系统维护,不得不告别历史的舞台。

  因此,作为公司高管,特别是沉迷于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创新,眼光应该更加开阔一点。新原材料也好,新功能也好,服务的改进也好,公司商业模式的改动也好,都可以算作是”新“,即创新。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发明家。发明灯泡的爱迪生(Thomas燗lva Edison),以及后来基于爱迪生而成立的通用电气公司,却差一点因为发明者而倒闭。

  所以,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的一切,组合成一个新的产品,开发出一套新的服务,解决一个被人忽视的社会问题,都是一个伟大的创新。iphone于2007年问世的时候,是公认的创新,而后的ipad不过是放大一点,也被广泛的认为是创新。孟加拉的BARC(The燘angladesh燗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推行给穷人的小额贷款,既解决了妇女的就业问题也给整个孟加拉的脱贫做了贡献,也是创新。与之相反的是,在米兰小额贷款公司专门服务于监狱的犯人,也是创新。在印度的广大不发达地区,人们没有银行账户没有信用卡,却可以通过手机充值卡给家人买保险,难道不是创新吗?在这些创新的公司背后,不少是创业者正想做的事情。

  我们期待,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放开拘束,拓展眼光,往前再走近一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媒体称陈光诚涉及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
  • 体育西甲C罗两球卡西登场皇马4-3 巴萨4-0
  • 娱乐撒贝宁首认与章子怡恋情 获赞爷们
  • 财经三星等1.7亿垄断退款被曝遭行业协会截留
  • 科技男子发诈骗短信450万条无人上当:被判8年
  • 博客倪萍:姥爷成了村里最可怕的人(图)
  • 读书如履薄冰:中国历史上酷吏们的下场
  • 教育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出炉 浙大三连冠
  • 育儿一罐奶粉挖出18只勺子(图) 失独者的生活
  • 但斌:我们可能将经历此生最漫长的牛市
  • 宋文洲:航空公司为啥把乘客当成猪
  • 刘步尘:反垄断不能只反海外企业
  • 安邦智库:国内物价上涨的趋势值得警惕
  • 赵伟:美国经济反弹超预期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毁灭中国梦
  • 白明:进口贸易要少花钱多办事
  • 商寅泉:城镇化需重视前瞻布局均衡发展
  • 聂庆平: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遇
  • 于晓华:修建万里长城是千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