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万建民:改革窗口期

2013年01月05日 07:40  《中国企业家》杂志 

  民间越有期待,政府越要珍视这种期待,加速推进改革;对于官方释放的改革诚意,民间也应以最大的克制与善意相呼应

  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过去,太阳照常升起。

  虽然早知结果,人们还是愿意追逐其中,与其说是享受“末日的狂欢”,不如说是对新纪元充满期待。马云[微博]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就说,12月21日“是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不是一个地球的灭亡,我相信从今年开始,政治、经济都会有巨大的变化”。

  很多企业家都在期待这种变化。同样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自称“有点软弱”的“种地派”柳传志说,“做企业当然期待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冯仑以他惯用的俏皮话,希望“管住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不要在企业家怀里乱摸”;刘永好认为“经济有周期,政治也有周期”,十八大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话语风格各不相同,表达的却是同一种期待。

  十八大之后,高层不断释放积极的改革信号。从习近平总书记“新南巡”展示改革决心,到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承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乃至向社会公开七位政治局常委的家庭生活细节……种种举措,回应了民间的呼声,也扩展了对未来改革的想象空间。

  不容回避,近年来,改革步入深水区,由于利益纠葛过深,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迟迟未能取得进展,某些领域甚至出现国进民退的倒退迹象,社会空气由于改革阻滞而陷入沉闷。这一点在企业家群体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与思潮活跃的上世纪80年代、激情涌动的上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的“黄金十年”,务实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许多企业家藏起了关心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的“家国情怀”,潜心做好企业的本分,在公开场合也往往只谈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的事儿。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企业家回归本分,并非坏事。但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企业家群体,对公共事务保持缄默,显然与人们的期望有一定落差。我们不能苛责企业家,但对个中原由,却应该深入探究。

  社会的期待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有期待,才会有变化;有希望,才会有进步。十八大之后,人们对改革寄予极高的期待,官方频频释放改革信号,两者形成了难得的良性互动局面。不过这只是一个改革的“窗口期”,稍纵即逝。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期待中的改革长时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民间期待的热情就会迅速冷却,甚至会引发对执政者改革诚意的揣测,进而使社会空气再度陷入沉闷。

  改革的共识是用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改革“窗口期”的开启来之不易。民间越有期待,政府越要珍视这种期待,加速推进改革;对于官方释放的改革诚意,民间也应以最大的克制与善意相呼应。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

  注:本文详见2013年第1期《中国企业家》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多数省市称将严格执行抢黄灯处罚
  • 体育阿联24+10广东胜新疆 深圳赛李娜胜彭帅
  • 娱乐苏醒因殴打情敌李炜被停止工作
  • 财经美限制对华卫星出口 商务部指其未守承诺
  • 科技春运互联网订票预售期明起延至20天
  • 博客昆明机场滞留36小时:乘客砸机器抢飞机
  • 读书揭秘:当年美军为何没有烧毁靖国神社
  • 教育美国老妈送iPhone约法18章:太悲催
  • 育儿两岁半男童从17楼坠落奇迹生还(图)
  • 安邦智库:新型城镇化面临水资源瓶颈
  • 姚树洁:鄂尔多斯模式容易产生荷兰病
  • 陶冬:美国只有财政斜坡 没有财政悬崖
  • 于刚:C2B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潜力
  • 王海滨:假如美国提前加息 中国如何?
  • 唐钧:居民储蓄为何居高不下
  • 扬韬:投资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
  • 金岩石:企业家基因是游戏欲
  • 华生:中国财政体制有三大问题
  • 黄祖斌:巴菲特也有很多中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