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同以陈晓为首的董事会之争,将在9月28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一见分晓。这场“两个男人的对决”,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博弈,折射出中国式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型的爱恨纠结。
家族企业在走向公众企业的过程中,普遍会面临公司治理结构的困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就民营企业的重要决定权掌握在谁手里表示,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一般是创始人自己掌舵,基本上都是家族企业,上市之后创始人通常成为大股东,把自己对企业的部分控制权交给董事会。董事会不只对大股东负责,于是在控制权的问题上,矛盾就出来了。
家族企业要在市场中发展壮大,需要面对诸多的问题,尽管家族企业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全世界只有不到10%的家族企业传承到了第三代,其他90%都消失了,要不破产,要不被并购。现在国际上还有一种看法,第一代能够传承给第二代的家族企业,比例也只在30%左右,而传到第三代,就不到10%了。传承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家族企业的发展。
此外,家族企业在人才储备及运用上也存在弊端,一方面家族企业需要避免家族成员排外及滥用权利的局面,同时,还要避免家族成员不求上进和居功自傲,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拉帮结派的现象在企业中出现。如今,一些家族企业的第二代并不愿意进入企业中继承父辈的产业,这样他们认为很没有成就感。面对接班人的断层,家族性企业发展实属不易,只是如果再有内部争斗,必将让企业元气大伤,那么企业易主也就很可能成为现实了。
网友声音:
家族企业基于一种信任关系,这种关系由血缘关系来维系。即使家族成员并不适合一些职位的工作,也要根据“疏不间亲”的原则来安插,在用人方面首先就不能人尽其能。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又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企业制度会受到企业内部关系的干扰,在管理时难免会出现双重标准。另外,家族内部成员不可避免地对外来人员形成排斥的氛围,也影响企业运营。家族企业诸多弊端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混乱,削弱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所以,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家族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人事安排上做到不徇私情。——杨云
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是把企业当事业来经营的;而这种子继父业的家族式传承,更多的是把企业当作私人财产来经营,所以难免有排他性。家族企业内部的信任往往和血缘紧密联系在一起,亲缘关系也往往被置于专业的管理才能和效率之上,这是家族企业之所以“兴衰不过三代”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家族式血缘社会传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好像作父母的如果不能亲手把一家公司所有的控制权交到自己儿子手上,就不算是给孩子留了家产一样;但又有几个企业家的孩子天生是做企业家的料呢,就算真有一两个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经商天才,也不会甘心守着祖业亦步亦趋地过日子。所以那些现在奋斗成了“富一代”的总裁们不妨看开一点,抛去家族的傲慢和血缘的偏见,哪怕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于百年之后在别人的手里蒸蒸日上,也好过在自己儿孙手里破败凋残。——西铭
丰田是家族式企业的典范,丰田章男是丰田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其实子孙如果按照企业规律办事,跟职业经理人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将自己打下的天下交给外姓,这也是黄光裕得到广大网民支持的一个道德基础。我骨子还是较为支持家族企业的,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开始掌权,没有兄弟姐妹夺权的威胁,避免了内耗,有事业心的人应该还是有一番作为的。——吴岭峰
不难看出,子承父业这种传统的家族企业传承形式在现代社会仍是很多见的,不仅仅是古代社会父位子袭留下的习俗,任谁都不情愿将自己一手操办的企业转交为外人手中,当然还是自家人最保险。然而,在这里又不得不提出一个现下出现率很高的词汇“富二代”,不可否认,“富二代”与家族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在家族继承的时候,也的确要想清楚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利。总而言之,一个家族的企业之兴败,重在选择了什么样的人,还是慎重考虑为好。——于瑶瑶
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家族企业没有存在的必要。第一代的努力,打下一片江山,所创造出的成果不需要传给下一代去享受,这成果应该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士去经营管理,这样才能延续下去,造福社会。毕竟现在中国家庭人口不多,不能够保证下一代一定有能力有兴趣去承接父辈事业,而且往往第二代会对父辈有依赖有指望,滋生懒惰,不求上进,富不过三代确实如此。学历史就知道世袭制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既然我们选择国家领导人都采用选举制,何不让家族企业也采用这种方法来传承呢?当然,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很难改变,家族企业的世袭制还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高欣婷
这样的企业我见过,在公司很多重要的职位都是跟自家亲戚在担当者,这样有信任感,但是这样就会冷落了其他的员工,公司里一些重要的决策都是由整个家族决定的,就算你是应聘过去的高管恐怕也没什么权利,甚至你要买个墩布都得去请示财务,但是这样的公司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倒了,真正的人才没有留住,公司倒的原因就如文章中所说的,我相信你懂的。——齐一
一个企业要发展强大,以下几点缺一不可:管理,结构,人才,创新,企业文化。软实力往往在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或者企业间硬实力不均等的情况下扮演着转化的中坚力量!而家族企业的病根就在于缺少这么写东西,特别是企业文化,私的东西太多了,内部乱了,精力都投入到了内耗上面,每个人想的都是先成己再为人,企业又怎能体现出他的社会功能,怎能切实的把握好“成人达己”的市场铁律。——李小虎
黄光裕案持续了蛮长一段时间。家族企业在我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众多青春偶像剧里的富二代们都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这也让我对家族企业没什么好感,因为他们在电视剧里只会泡妞花钱耍酷还喜欢开一辆跑车带不同的MM们出去飚车泡吧。家族企业的问题同样也在,一个家族的才子佳人们也就那么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开创者那样具有领导才能。——胡倩
家族企业走向社会走向世界面对的过程中矛盾会慢慢体现出来。国美的纷争大约也是现在很多世界性大巨头性的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世界化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国美方式也许要向这些巨头看齐,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特殊的企业文化。——杨文
在浙江,企业很多,家族企业占一大半。特别是在温州,基本就是老公是总经理,老婆是副总经理,儿子成总经理的,父亲必定是董事长。中国人,子承父业,家族企业世袭的观念是很难一下子改变的。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聘用人才做首席执行官,这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好苗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夫妻店”是走不长久的,更多的聘用人才。——潘昕妙
企业要做强做大,或者即使是不求上进只求稳定保留,家族的形式也都是弊大于利的。世袭不是那么好袭的,有人接班不见得可与时俱进懂得适时变通,没人接班又要费尽脑筋怎么保住自家的产业,有时候太过因此患得患失也是有的,这都是因私人成分太多而出现的弊端。但在家族企业文化发展起来之后,这种家族的形式反而可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在必要机制的基础上,反而较之其他一般企业更有竞争力。——黄璐
中国本身是一个家族式社会,即使不是家族企业,也很难没有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可以凭借最信任的人的力量,一起同心协力打江山,是很不错的选择。而到了事成之后的管理,则要讲究科学。创始人要认识到,这个企业现在已经不只是自己的企业,也是公众的企业。至于继承人的问题,我认为不一定得是自己的亲属,易手给别的经营实体,只要品牌能更好地发展,生存下去,也不失为良策。变化,总是比不变好。——龙在天
血浓于水,家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这种亲情关系,所有人都是相互信任相互帮扶,亲密无间,少了现在企业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大家都很团结。但是这种关系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亲情面前显得有些苍白,而且新鲜血液的补充也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如何取二者之长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张欢
家族企业当然有很多优势,员工之间彼此了解,互相信任,容易同心协力,尤其当家族内部有核心成员的时候,此核心成员当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并且资历很高,有威信,这样子企业更容易有主心骨;相反,如果家族中并无这样的出类拔萃可以高屋建瓴独当一面的人物,很容易沦落得四分五裂各自为谋。因为归根到底,家族企业是人治,需要来自人物核心的源动力;非家族企业则要有人力部门来审定人才,人才是外部审定的,所以更注重人的才干,得靠合理的制度来维持发展。——潘宇峰
时代在变,企业文化也在变,在封建时期,企业基本以家族式为主,这是那个封闭的大环境决定了的。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股份制已经成为每个发展的企业的必然选择。股份制的存在务必使家族企业旧有的封闭性得到打破,企业再不是土皇帝似的一代一代继承了。一定程度上,它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企业中,取代了以往家族式的混杂的人事管理和经营弊端。这是一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自身的进化和进步,是必须也是无可奈何。——义君
中国式家族企业对自己狠,对他人更狠,其根本是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缺失,下一代不能理解上一代,上一代拼命打下的场面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没有肯信任的人。——张昂昂(来源: 半月谈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