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财富就在脚下,但如果你不善于去挖掘,那么即便你的脚下就是黄灿灿的金矿也毫无价值
文/林汐
经济危机丝毫没有撤退的意思,企业裁员、减薪以及无薪休假等新闻仍不绝于耳,除了沃尔玛的“黑名单”事件、安永的“无薪休假”风波之外,连微软这种在很多人眼里至高无上的企业也启动了第二轮裁员——在未来的18个月内将裁员5000人。无论是裁员还是减薪,都是企业压缩成本、降低开支的权宜之计,无可厚非。但利润不是省出来的,利润需要创造出来,裁员与减薪都是治表不治本的办法,企业在压缩成本的同时更应该想想如何创造利润。
那么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时利润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利润的突破口就是“创新”,当下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求存。
听到“创新”,首先印入脑海的便是高昂的研发成本。事实上,创新未必就需要投资大量的真金白银,也未必都是重大发明。创新可以是巧妙的、迂回的,一个小点子、一个小创意都有可能让企业峰回路转。麦肯锡一项对全球顶级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在经济危机下70%以上的企业都缩减了研发费用,但他们并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而是采取新的创新模式——将精力转向巧妙、精湛的小创意——挖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或对现有产品功能进行微调。
当产品在技术方面没有重大突破时,挖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甚至翻旧也是一种创新,下面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读这个案例前请先想一个问题:一双普通的解放鞋卖76美元,你会买吗?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灰色日子里,欧美市场成了“红海”,曾经雄霸天下、作为廉价商品代名词的中国商品似乎渐次失去了以往的锋芒。这时,一种标价为76美元、名为“OSPOP”的运动鞋却成为了西方人的时尚新宠。这种鞋子的原型就是二三十年前中国人常穿的解放鞋,本来在城市中已销声匿迹,但美国商人班·沃特斯在河南旅行时,偶然从一个乡村工厂里发现这种鞋,视若珍宝。后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在中国无论是下井劳作的矿工,还是打工的工人,甚至在田间劳动的农民,只要人们做脏活、累活时都习惯穿这种设计简单、胶质、廉价的鞋,因为其结实、耐用、廉价。沃特斯想既然干活时穿它,为什么不能让人们穿的更舒服一些。回国后他立即以这种鞋子为模本,重新塑造,保持了解放鞋的经典样子,在材料上做了改进使其更舒适、更牢固,并且在鞋身上设计了一个“工”字。改良后的解放鞋有了新名字 “OSPOP”,是“One Small Point of Pride”的缩写,意为一点儿骄傲,售价76美元。这些在国内基本已被人们遗忘的解放鞋,经过改良后一落地,便带着尚未褪尽的泥土气息成为大洋彼岸人们脚上的新宠。在不到半年时间里,OSPOP在美国卖出了8万多双,价格也从中国的1美元直接涨到76美元。在香港、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潮流人士也以拥有这样一双解放鞋为荣。
在经济萧条的当下,当很多企业在为没有高昂的研发费用而苦恼;当很多企业为出口转内销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而失望;当很多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没有竞争力而要放弃;当很多企业为没有办法拨开笼罩在头上的经济危机浓雾怨天尤人时,一个外国人让一双普通甚至土气的解放鞋来了一个华丽转身,成就了其将近80倍的价值飞跃,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竞争力,有时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战略决策,或者大手笔的资本运营,往往只要进行一点点创新就够了。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就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二次组合,挖掘产品隐藏的附加值。
有些财富就在脚下,但如果不善于挖掘,那么即便坐拥一座金矿也无济于事,就如OSPOP 的起源在河南文县,而文县生产胶鞋也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将解放鞋进行创新改造。在经济危机下,企业更应该善于创新,而且是无成本创新,为自己创造一片真正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