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沃顿 > 正文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
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都是中产阶级和富豪阶级。切瓦立说,“推动奢侈品销售增长的完全是中产阶级。亚洲的奢侈风从日本开始,然后到韩国,现在是中国。当然我们的品牌并没有走低档路线。假如你在纽约、东京或上海开家新店,把产品价格定得很低,那你就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除一些价值不菲的汽车和钟表之外,奢侈品的定义其实是被误读的。有与会者认为‘尊贵’或‘高端’比‘奢华’更合适。‘奢华’一词首次使用是在50多年以前,而‘尊贵’或‘高端’意指商品质量好但并非贵得离谱。
多数嘉宾均认为,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是出于两大原因:首先,奢侈品可以彰显‘地位’,即标志着他们的成功。吴越说,“彰显地位是奢侈品在中国大热的原因所在。亚洲人的消费水平在升级,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未来数年内他们的消费会持续增长。”
市场调研结论似乎也证实了这个结论。复旦大学营销学助理教授、国际奢侈品公司顾问卢晓说,“64%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奢侈品牌代表着成功,只有1%的人将奢侈品视为肤浅的代名词。”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奢侈品有钟表类的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劳力士(Rolex)、卡地亚(Cartier)、宝玑(Breguet);服饰类的爱马仕(Hermes)、夏奈尔(Chanel)、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鳄鱼(Lacoste);首饰配件类的万宝龙(Mont Blanc)、卡地亚,以及香水化妆品类的兰寇(Lancome)、娇兰(Guerlain)和资生堂(Shiseido)。
但多数嘉宾一致认为,中国消费者令人捉摸不定;原来人们买奢侈品主要是为了炫耀。现在虽然炫耀的成分仍然存在,但质量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保罗·杰尼亚说,“我们最喜欢的是词是高品质,现在中国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品质。最初人们是为了炫耀,但15年过后人们是为了品质。这是一种进步;市场也日益成熟起来。”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也比外国消费者年轻。王德培教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他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与国外不同,他们的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而国外的顾客在40至60岁之间。”
吴越指出,这部分消费者非常年轻,他们也是中国的第一代消费者。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都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当时的商品物资极度匮乏,所以很难预测他们的品味和喜好。
他说,“中国的四代人都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包括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目前的经济开放与增长。“中国的变化很大,这会迷惑人们的双眼。中国消费者还很年轻,他们一直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这代人的数量众多,也非常聪明,他们引领着许多变化。所以不要匆忙对奢侈品消费者的特征下结论。只凭对一小撮人的观察就下结论是非常危险和错误的,别忘了我们正在经历新一代的变革。”
中国本土品牌
中国本土品牌的实力、品质和潜力也是大会争论的焦点。有发言人认为,中国品牌的质量正在提高,它们很快就可以挑战外国品牌。但其他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位于浙江宁波的中国私人男装企业杉杉集团的总裁郑永刚先生说,“近期内中国不会有本土的奢侈品牌。将来我们会有Polo这样的休闲品牌走向世界,但现在还不可能出现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
吴越也对中国将来能否推出本土奢侈品牌表示怀疑。他说,“奢侈品牌就好比鲜花,每季都在变化。它与炼钢不同,反而更象是乒乓球。”当地商家可以推出价格更低的品牌,但他认为这个市场还是有限的。
但依文企业集团(Eve Enterprise Group)的总裁夏花女士认为,国产品牌的声誉日益响亮,很快就可以走出国门,向海外拓展。她说,“现在已有迹象显示,中国消费者信任我们的国产品牌。许多成功人士喜欢我们土生土长的品牌,还有些派驻中国的外国人也喜欢用这些品牌。别忘了杰尼亚和路易威登也是在自己国家先成名的。”
非市场因素
中国的奢侈品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除了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口因素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的态度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也是忧虑因素之一。奢侈品目前在中国的关税很高;多数奢侈品都要缴纳10%的消费税,17%的增值税和24%的奢侈品税。王教授说,“政府不赞成公然攀比财富,因为奢侈品这个词在中国有时是贬义词。”
正如吴越所言,中国几代人之间的代沟非常明显,这种代沟在论坛上也有所显现,有些较为年长的国内发言人对中国人的消费热潮,尤其是对奢侈品的追捧非常沮丧。郑永刚说,“奢侈品就是用来满足少数人的虚荣心。假如大家对奢侈品都是趋之若鹜,那么对消费者没有好处,对整个国家也不利。”
郑先生还流露出对外国商品的抵触情绪,而在论坛中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潜流。他说,“恒隆广场是中国人造的,那里面的商品为何如此之昂贵?而即使价格昂贵,人们为什么还是愿意买?这是一种敲诈勒索的行为。”接着又评论称,外国品牌不理解中国人的喜好,中国工人比意大利工人更勤劳,他还建议消费者支持国货等等。
现在还很难说这股爱国主义热潮是愈演愈烈,保持不变抑或是烟消云散。王教授是少数几位谈到此话题的嘉宾之一,他对此并不担心。他说,“不用担心大家的抵制行为,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中国的GDP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它是全球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每个人对这个发展过程的反应肯定也会各不相同。” (供稿:沃顿知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