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Radiohead:唱片业的多米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4:36 《V-MARKETING成功营销》

  文《V-MARKETING成功营销》特约记者 刘鑫

  抛弃唱片公司、独立发行、网上出售且价格“由歌迷决定”(PIY),英国摇滚巨头Radiohead最新专辑的发行方式,无疑为唱片业视作洪水猛兽。据传Oasis乐队以及麦当娜也将效仿Radiohead的做法,这是否会引发多米诺效应?

  10月1日,Radiohead乐队在官网上突然放话新专辑将于10月10日通过网络发行——而不是经过唱片公司,这惊动了一大批Fans。经过歌迷大惑不解的等待后,10日,发行方式完全公布,更是让人惊讶无比——Radiohead宣布新专辑将完全通过www.inrainbows.com网络独家发行,更引人注意的是他们采取了两种发行方式:一是通过网络预定豪华版CD,价格是40英镑(约合600元人民币),包含了2张CD、2张黑胶盘以及歌词册等,将于12月初送出;二是网上购买单曲的PIY(Pay It Yourself),也就是价格“由你决定”,给多少由歌迷说了算。此外,每次下载需支付一定的传输费,而且专辑下载版将采用DRM-free形式,即无数字版权保护音乐,意味着歌迷之间可以随意分享。乐队的发言人还表示,传统版的CD将于2008年初发行。

  一石激起千重浪,Radiohead此举顿时在全球引发了轰动性话题,就连国内的各大媒体也纷纷加入讨论,猜测Thom Yorke(该乐队灵魂人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熟悉英式摇滚的人们都了解Radiohead在英国的地位之重要性,从当年被誉为“宇宙最佳大碟”的“Ok Computer”一举成名后,Radiohead就一直在探索一条实验性、前卫的音乐道路,所以他们做出这个大胆举动,倒并不是很令人意外。

  不过可想而知,在歌迷奔走相告的同时,唱片公司老板肯定是坐卧不安,本来这次Radiohead终结与EMI的合作就已经令他们心神不安,这种抛弃唱片业、独立发行、网上出售的方式更被他们视为洪水猛兽。

  事出有因

  在试图分析Radiohead这次震荡唱片业的举动时,不妨探寻下Radiohead不和厂牌签约、独立发行、不打排行榜、不作广告而且由歌迷自行定价的发行模式之根源。应该说矛盾纠结已久:首先,即使作为英式大牌乐队的Radiohead,若有唱片合约在身,发片时必然会受到唱片公司的指手划脚,势必要迎合大众做一些泡沫音乐,根本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音乐;在笔者看来,这才是Radiohead选择独立发片的最根本原因(作为成名已久、经济收入丰厚的一流乐队,主导音乐走向才是最大的驱动力,经济利益退居其次)。

  当然,经济利益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选择与唱片公司签约,乐队毋庸置疑只能拿到一小部分提成;而网上独立发售,所有的收入都将进入乐队的账户,优势不言而喻。

  此外,作为签约乐队,就得接受唱片公司一系列出于商业宣传上的安排,比如参加商业推广、接受访谈,这显然与乐队主唱Thom Yorke的个性非常抵触。

  DIY vs PIY

  Radiohead这次以颠覆模式发行新专辑,到底成不成功呢?价格由歌迷决定,会不会出现混水摸鱼,填写支付“0.00”的状况?就全球歌迷们的网上评论来看,多数人对这次“Do-It-Yourself&Pay-It-Yourself”(本文简称“DIY&PIY”,即自主发行唱片,价格由你决定)的模式是理解乃至赞赏的,付费下载的歌迷不在少数,而且有相当比例的歌迷已经预订了实体CD;当然不乏有些歌迷是“支付零元”获得了单曲下载或者以别的方式下载,但是这个比例已经不能影响到大局了。截止当地时间10月11日,也就是新专辑推出2天不到,已有报道说此张专辑下载量已高达120万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假设每个歌迷只是付10便士的下载费,乐队的收入也已经达12万英镑(实际数字可能会更高)。请注意,这些费用将完全进入乐队账户,而且这只是发行几天的收入,好消息是行情还在看涨。

  多家权威媒体的评论将Radiohead此举归结为打了一个胜仗,虽然也有声音质疑这完全破坏了行业规则(或者潜规则),但是由此引发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更多的著名乐队和艺人将效仿Radiohead的做法,据传Oasis乐队以及麦当娜等都会加入这个行列。

  不打广告的广告

  Radiohead让歌迷自主决定单曲下载价格、有意者可购买实体唱片,表面上看有些荒谬,但这却是传统的“二八定律”在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对Radiohead新专辑感兴趣的人可以分为:一般乐迷,比如笔者这种对各式乐队都有着泛泛兴趣的人,基本不会以付费的形式听新专辑;另一种则是铁杆Radiohead粉丝,比例在所有对新专辑感兴趣的人中不高,但是他们忠诚度非常高,是肯定会付费下载单曲、并花大价钱购买新专辑。按照二八定律的原理,有80%的人不会掏一分钱,但是剩下的20%肯定会花大价钱,Radiohead赚的也正是这20%的人的钱。20%的比例虽然小,但是请记住这次可是真正的全球同步发行,而且实体CD定价为40英镑,价位还是较高的(在英国,一般的唱片价格在10~15英镑左右)。Radiohead卖一张CD相当于别人卖两三张CD,你说这买卖做得多超值?

  其次,Radiohead表面上不打广告、不做推广,实际上是“不打广告的广告”,运用了“口碑营销”,这一招既准又狠。听过新专辑的歌迷,无论好坏,肯定会把这么神秘的一张唱片加以点评、推介;没听过的自然要想尽办法了解具体情况。口口相传,每个歌迷都相当于新专辑的一名宣传人员,Radiohead自然不用费心,并且省下巨额的公关费、推广样带费、宣传费而得意。

  需要注意的是,Radiohead此前已经不费力气地预热过新专辑了——2006年的巡演中,Radiohead就曾表演过部分单曲,吸引注意力。而且继Radiohead发行上一张专辑、2003年的“Hail To The Chief”到这次的第七张录音室专辑“In Rainbows”(《彩虹中》),中间已经隔了整整四年,令歌迷对新专辑期盼不已。此次新专辑发行之前,乐队更是在官网上发布神秘代码,吊足胃口。你可以说这是故弄玄虚,但是他们的目的的确达到了。

  一般来说,发布新专辑之后紧接着就是全球巡演,即玄虚的发布形式之后,Radiohead可以继续以一些玄妙的方式来升温巡演。其实说到底,开演唱会才是盈利的最大来源,与其相比,专辑发行的收入只不过是小头罢了。如果不进行巡演,Radiohead也还是有办法让自己的荷包鼓起来的,别忘了,这张专辑的版权可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大热之后反过来出售版权、与广告商合作进行代言、与移 动商合作作成彩铃……只要你想得到,都可能变成现实。甚至,将专辑内容整合出一本书,或者制作成“虚拟人生”游戏、拍成电影……谁说不可能呢?

  音乐发行新招频出

  Radiohead“DIY&PIY”模式的确令人惊叹,反观音乐界,歌手们发片的模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新招颇出,受益的是歌迷,唱片公司则暗暗叫苦。

  美国著名音乐人Prince的新专辑“Planet Earth”在正式上市之前,采取了随发行量达230万份的《星期日邮报》免费发送的形式,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暂且不论此举是否妥当,至少做法是令人震撼的。英国的音乐人亦不甘落后,Beatles成员之一、著名音乐人Paul McCartney在发行新唱片“Memory Almost Full”的时候,终结了与EMI长达45年的合作,选择了与星巴克合作,在全球13,000家咖啡店内同步发售CD,“在咖啡店买唱片”,挺新鲜,也很有效——每天进入星巴克的人都会了解这张专辑,而且它的客户群有很大一部分覆盖了Paul的歌迷群。

  除了在发行模式上与传统对着干之外,在形式上艺人们也动了很多脑筋。随CD送乐队Tee、演唱会门票已经不新鲜了,现在欧美音乐界的新潮流是用U盘发行唱片——美国著名的车库摇滚乐队The White Stripes在发行专辑“Rag and Bone”时,在美国特别推出了USB闪盘版,不仅是限地区发行、而且限量,乐队还特别设计了几种包装的U盘,大有把乐迷钱包掏空的架势。这股潮流也席卷了英国,著名的英式乐队Keane在发行单曲的时候也用了闪盘。不得不说,这种形势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有勇气独辟蹊径、不走传统老路的艺人,大多成名已久、有着固定歌迷群,经历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是一支默默无闻的乐队,结果很可能是变相自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