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一:走出去应服从企业整体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00:09 南方都市报

  众多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及海外并购,“走出国门”已成为中国企业实践国际化战略的主要途径。中国企业如何令海外上市及并购确实服务于国际战略而非产生负效应呢?

  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之全球资本新格局下的中国企业投融资战略论坛上”,全球最大的私人银行和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的瑞银集团中国区CEO李一指出,“走出去”应服从整体战略,而不应成为企业的战略。

  “跟风现象依然很多”

  正为中石油A股上市担当承销商的瑞银集团,亦是中国目前最早和最大规模的QFII,更是国内首家成立合资券商的外资投行,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和海外上市参与颇多。

  李一认为,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课题。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到国外上市。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这个过程的得失也正成为热点之一。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跟风现象。比如几年前大量的市级单位和省级单位到香港和海外招商引资。跟风现象目前依然很多。

  实际上,我们应该“引智”。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是“走出去”考虑的一个问题,应该把思路放开一点,“引智”亦包括人力的资本。

  警剔中介公司“忽悠”企业

  李一进一步指出,对于企业家而言,“走出去”最关键的应该是服务于战略。企业首先应该站在总体战略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即走出国门应该是企业战略实现的手段与方法之一,它服务于企业的总战略,而不能本末倒置,将走出国门看成是战略目标。简单说就是不能为“走出去”而“走出去”。

  现在有些大型企业中,海外战略投资者占比并不高,但是外资参与董事会,这实际上是在这个层面上默默引导着国企。也有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一味求大求新求国际化,简单追求经营规模与收入的快速增长。这是许多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成长的初级阶段形成的粗放型经营理念和行为的一种延续。这种粗放型在早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持续太长,因为成本代价太大。早期的粗放型属于政策性的引导和鼓励,但每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同时,客观地讲,也有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公司忽悠企业赶快到海外上市融资或并购。

  盲目走出去或南辕北辙

  简单的粗放经营模式虽然短期内在国内市场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跨国经营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盲目“走出去”将游离于企业总体战略之外,不仅跨国经营本身不会成功,还有可能造成企业总体经营滑坡。事实上,这样的教训已经非常之多了。

  与此情形相反,还有一类企业不敢“走出去”,这也是很要命的事。国有企业,尤其是大的企业,某种意义上拥有中国最好的资源,还有最好的政策优势,甚至最好的人才。如果这些企业因为无为、无能或者不敢为而给国家造成浪费是很令人痛心的。

  如何在服务于总体战略的前提下“走出去”呢?李一认为,企业要做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相关的政策、市场、经营对手等,最关键的是当地的文化、法律。举例而言,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企业并购了一个欧洲很著名的公司,但中国企业在谈判中忽略了很多问题,如工会的问题。

  除了做好这些准备外,企业还要针对国内的根据地做好准备。最近几年我发现,很多企业到海外并购后发现,自己家旁边又起来一家一定不比它差的企业。

  中国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全球企业,而不是简单的跨国企业,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全球企业不一定要走出去。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领头者,一定要在做大做强前做实。

  1976-1980年为陕西职业足球俱乐部职业球员,历时达四年。

  1984年获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士学位,1992年获沃顿商学院MBA.

  1992-1997年在纽约效力于花旗集团。1997-1999年担任FirstCapridgeCorporation高级副总裁。

  1999年任招商

证券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2001-2005年出任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5年6月任瑞银集团中国区CEO.

  本报记者谢艳霞李乾韬河北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